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专栏 初春,志旭兄却走了 柏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专栏 初春,志旭兄却走了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初春,志旭兄却走了》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初春,志旭兄却走了

昨天,打开手机浏览微信,就看见了志旭兄的儿子发来的“讣告”,说是他的父亲“因长期患病”,已经去世了——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了,突然到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甚至也没有一点“预感”。

说到“预感”,这真是一个值得心理学家研究的意识现象,有时候无因无缘的就忽然觉得将有或者已经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且这种预感往往十分准确。这种“预感”能过起到人遇到突然的事情或者事件的发生,有个“心理缓冲期”,不至于立时显得措手不及,陷入各种慌乱之中——但是,这次,志旭兄的离世,我竟然没有丝毫的“预感”……

去年冬季的一天,好久没有见到的志旭兄,在微信上发来一组照片,打开仔细阅读,原来是他在笔记本用钢笔书写的关于我的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他写得非常认真,字也方正有力,密密麻麻的有好几页。说真话,除过专业的文艺评论家对我的作品的论述而外,我还是第一次阅读到曾经的“同事”对我的作品的“评论”,虽然这“评论”有许多溢美之词,但是可以体会到他的认真和真诚——按说,对我而言,已经早就不很在意这些了,作品的好与不好,自然有其艺术存在价值,这样那样的“说法”,并不真正影响作品。我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有时候偶尔在单位和同事聊天,也很少甚或压根就不提文学写作。因为这个单位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地方,整天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就已经感到很劳累了,很少扯这些“题外话”。

现在,却读到了志旭兄的“评论”文字,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和高兴。

说来真是惭愧,我出版的文学方面的书,竟然从来没有赠送过志旭兄,如果没有年前他发来的写满了好几页纸的关于我的作品“评论”的文字照片,至今也不知道他竟然如此关切地关注着我的文学写作……

一直想找个机会,当面向志旭兄表达这份感激之情,而这机会终于来了——年前,刚刚从遥远的外地田野考察回来,就收到了志旭兄的邀请,参加他儿子的婚宴。可是,事情往往难遂人意,婚宴上,志旭兄喜气洋洋地周旋在亲朋好友之间,根本没有单独与他寒暄的空间,心想,以后再找机会吧。

然而,天不暇时,志旭兄却……

志旭兄是一位热心的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在上个世纪的1996年代的夏季吧,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老家来的电话,说是父亲情况不大好,脸色和眼睛已经发黄了,怕有三长两短,要我快快赶回来。父亲离休以后,回到乡村颐养天年,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如焚,恨不得立刻回到父亲身边——在我这半生里,我和我的父亲生活的时间最长久,他年轻时就参加了革命,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深刻。而现在的情况是,临近傍晚,回外县老家的长途班车已经不再发车了,怎么办?就在我焦急万分又无奈之际,我的一位乡党,也就是志旭兄所在单位的领导,也是急公好义之人,情急之下,回头对志旭兄探询道,能不能帮找辆车?志旭兄二话不说,立即动用关系,打过几通电话就很快联系到车辆,一下子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后来才知道,志旭兄原来在军队服役时,有一手很过硬的汽车电路修理技术,时常有朋友找他帮忙,有能力找到车辆。可是,那时候,我们并不熟悉,却能为我所急而出手相济,这件事让我真受感动,永远铭记在心里。

人就是这样,也许在一起生活了许久,却没有留下生动而感人的事情,犹如平静的流水,波澜不惊,静静悄悄的。然而,偶然的一个特殊事件,原本不熟悉或者根本就是陌生人,却常常留下了深刻动人的记忆,这就是生活呈现的特殊性吧。

事情过去多少年了,有一次,志旭兄托我帮他的朋友的一个小小的“忙”,因为条件成熟,也就尽心尽意地帮了这个小小的“忙”。帮过之后也就丢在脑后,没有往心里去。可是,不久,志旭兄找到在办公室的我,说是请我“吃饭”——这可担当不起,志旭兄先前曾经救了我的急,到现在我也没有请他“吃饭”,回报他的恩惠,而他却为了这点小事情请我“吃饭”,真不好意思啊!再三拒绝也挡不住他的热情,只好硬被他拉去“吃饭”。饭间,才有了比较深入的交谈,彼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常常觉得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日常的工作的世界,一个读书写作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时间,所以,很少与人聊天或者来来往往,“闭门即是深山”,这“深山”里的跋涉是漫长而孤寂的。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容易记住别人的好,记住了就忘记不了。

此后,在院子和街道公交车站几次遇见志旭兄,见他总是挎着一个黑色的皮包,风度翩翩,上下整洁,来去匆匆,总有忙不完是事情。非常稀少,志旭兄有时来我办公室,腰板挺直地坐在沙发上和我聊聊,但是每次交谈的时间都不长就走了。他的知识面很广,谈吐间有的话令人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也能感觉到他这个人很耿直,不会算计人,很是阳光。他总是器宇轩昂的样子,身材端正挺拔,永远是一身合体的深色西服,抬头挺胸。对了,志旭兄曾经在军队里服过役,复员以后才考上学校,进入了教育界——对于他的生平,真遗憾,我确实知道不多,这些也是影影绰绰地听到的。

大约好几年前吧,志旭兄身体不适,在西安的大医院就诊,听说后,前去探望他。在病房,虽然身着病号服,志旭兄依然腰板直挺挺地坐在病床上,脸色苍白而精神还是那样爽利——看来,志旭兄知道自己的病情,努力地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出院后,志旭兄就很少来单位的院子了,不过,却也能遇见他,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带着口罩,虽然声音喑哑,但仍然是满脸的笑容。我觉得,志旭兄是把生死看开了,只有把生死看开了,才能认真地和病魔作斗争,才不惧一切。人的坚强,不是话说得有多“豪迈”,而是内心的强大,这是人精神不垮的根本——而精神不垮,必定是参透了,参透了,也就放下,放下了,活得更从容。你看,大雄宝殿里的佛,不就是参透了这一切的大智慧者?听那悠扬而令人灵魂愉悦的诵经声,不就是让人放下的么?

去年的除夕,还收到志旭兄发来的祝贺短信,万万没有想到,也没有“预感”到,在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他却突然走向了另外一个世界。这另外一个世界,是不是确实存在着呢?如果依据佛教的观点,人的生命总是永远处于在“轮回”之中,生生死死寻常事而已,那么,这另外一个世界里的另外一个世界,不还就是人间么?

话是这样说,我还是非常痛惜志旭兄的遽然离去,失去了一位长期不言不语地“关注”我的文字的“评论”者和好”同事”,失去了一位曾经那样慷慨地帮助过我的兄长,也还很想再看到他写张密密麻麻纸张的文字……人与人的交往,难得的是心灵的相同,难得的是哪怕一点点的恩惠和哪怕一丝一毫的温暖,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

志旭兄一路走好![1]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