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副标题:腦神經權威×兒童心理專家教你早該知道的教養大真相!,編號: ONFL4115,ISBN: 9789863842484,作者: 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譯者: 李昂,出版社: 野人,出版日期: 2018-01-01。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内容简介

★美国Amazon 家庭类TOP100雄踞1500天口碑畅销书!

★教养讲座课程回响热烈,幼稚园家长催生成书!

父母不是神,也会犯错、生气、不知所措!

为什麽明明很爱孩子,却又常常气他气得半死?

小时候最讨厌父母说的话,总是对孩子脱口而出?

◆脑神经权威×幼教专家联手step by step亲子互动剖析×教养解决方案!◆

?父母与儿时经历创伤的自己和解。

?同理孩子的真实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亲子关系。

?同时提升孩子大脑成熟度、社交互动经验!让孩子学会辨别情绪并能体谅他人,在身心平衡中成长!

妈妈,你小时候也讨厌买新鞋吗?」

──原来,童年的创伤经验,影响我的教养态度!

「面对儿子的哭闹,我除了无奈竟还有异样的恐惧」

──原来,过去未处理的创伤,让我成了内心脆弱的父亲!

两位作者先从父母角度、自身经验出发,再从专业领域──「脑神经科学」与「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分析,为人父母者为何会陷入不能解决的教养困境?总过度纠结於生活中的问题,常受情绪影响而反应过度,却忽略了孩子是该受到照顾的对象。

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本书以【29个教养练习题】引导父母透过自省与回头检视自身的童年经验,提醒父母在每个判断的当下应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再透过【9个大脑运作VS.教养模式】深度剖析左右脑运作差异、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心理、生理双向角度出发,分析大脑「记忆」的过程,找出「过去」如何影响现在!更透视易怒、不耐烦是「过去包袱」的行为表现,正视它才能不受操控,达到「亲子共好」的互动关系!

◆Step by step亲子互动剖析×教养解决方案,改变关键阶段的当下想法,就能扭转教养态度!

【Step1】父母先思考自己的过往经验,是否影响了自己的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养习惯是左脑模式还是右脑模式?常用逻辑思考孩子的问题,还是同理孩子的情绪?是因循习惯教养,还是自觉的正念教养态度?

●1.陪伴孩子时,常心有旁骛、心不在焉? VS. 专注当下,秉持正念教养之心

●2.只专注教养目的,忘了享受陪伴过程? VS. 教养孩子等於终生学习

●3.常不经思考而过度教养,事後又後悔? VS. 暂停一下,采取有弹性的反应

●4.只看到孩子行为的表象 VS. 直观孩子的真实想法

●5.一直纠结在当下的情绪 VS. 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Step2】确认孩子现在是右脑发达,还是左脑发达?

●1.一~二岁宝宝基本上是右脑动物,当父母了解如何运用自己的右脑和孩子互动,有助於亲子关系。

●2.学龄前儿童,连结左右脑的胼胝体尚未成熟,不易用话语表达感受,常遭到父母误解是爱乱发脾气。

●3.小学阶段,孩子的左脑大量使用,甚至胜过右脑,因此帮助孩子发展右脑,并与左脑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谈谈他们的想法、回忆和感觉,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认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养孩子辨别情绪与体谅别人的能力。

【Step3】重新调整有助孩子发展的互动模式!

╳当父母只顾及自己当下愤怒、无奈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亲密且有意义的关系时,就可能遭遇困难。

╳当父母只顾虑孩子、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却忽视自己内在的感受,就可能在替孩子行为设限上遇到困难。

?父母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和抚育的需求,同时建立经验,把规范带进复杂的亲子互动关系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