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廖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里古镇》是中国当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上里古镇
川藏茶马古道以雅州为起点,马帮行程由此开始计里算时,形成上里、中里、下里三大古驿体系,尤以上里位列四川历史文化名镇,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我们驱车穿越碧峰峡,在豁然开朗处,便看见这个世外桃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小河,翠柳掩映,流水潺潺,一边是田园小丘,盛开着油菜花,一边是石街木屋,散发着烟火气。一座平桥横跨两岸,桥头竖立“水墨上里”碑,河岸停泊一艘乌篷船,颇具江南水乡的韵味。
小街铺满青石板,踩磨得幽幽光滑,拐子窝历历在目。我仿佛听闻茶马古驿上的背夫,在向世人诉说长途跋涉的辛酸。吊脚楼鳞次栉比,属明清建筑风格,有古戏台群玉楼,禹王鼎、战洪州、武家坡等石雕木刻比比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把一家一户古色古香的板壁房衬托得喜气洋洋。
场镇内原有五大家族居住,民间公认“韩家的银子(经商钱多)、杨家的顶子(官宦世家)、陈家的谷子(屯粮大户)、许家的女子(漂亮勤劳)、张家的锭子(习武卖药)”,俗称“五家口”,即“五子登科”。不同的家道经营,使这些富商大贾成为人们竞相攀比的对象,集聚了商业气息。
遍布街巷的还有浓郁的红色记忆。1935年红四方面军总部曾驻扎这里长达4个月,指挥过著名的百丈关战役,打土豪、分田地,让穷人翻身做主,赢得劳苦大众的欢迎,留下了军民鱼水深情。现在,依稀可见红军在石墙、石桥、牌坊、崖石、房屋木柱书写的70多条标语。
上里镇依山傍水,地处罗绳山东面,初名“罗绳”,后易名取昔日古道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如今还留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和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故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
古镇街道主要呈“井”字形布局,且都不宽,两旁是一应俱全的老式铺面,延绵不绝,寓含“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不过,仍难免发生多次火灾,民国初年的一场大火最为惨烈,除靠山几处大院外,其余房屋门店焚烧殆尽,灾后重建保存至今。
夕阳西下,我在荷塘月色、观音沟、古磨房、二仙桥、留仙廊、杨家古墓、古道驿站、临河茶庄、韩家大院、卫守府、双节孝牌坊、文峰塔、水车、白马泉等景点流连忘返。特别是沿河老水车、水磨、水碾,古朴原始,牢固壮观,尚可使用,顿时勾起对农耕文明的无比怀念。
然而,商铺林立,古董名器,手工艺品,山珍野味,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亦有诱惑。大伙围着鲜活雅鱼、野生菌、松茸片、挞挞面、豆腐脑、豆豉、牛皮糖、红烧大肉、糖醋里脊、蒙顶山茶、牦牛角梳等指指点点,选购品尝,我则对一把祖传宝剑饶有兴趣,可惜带不走。
漫步古镇老街,感受淳朴民风,我若小隐于野,充满闲情逸致。民族风情显露,一次看完体现川西原生态的建筑群,见证南来北往游客摩肩擦背的景象,真是不虚此行。
据说,逢年过节更热闹,尤其是每年三月的年猪节,村民们杀年猪、唱大戏,还原茶马互市的古装风貌,那才独具魅力呢。难怪拍摄过《聊斋志异》等影视剧。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