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

作品名称: 《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

创作年代: 晚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韦庄

《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晚唐诗人韦庄的诗。[1]

这首词写与情人灞陵相别。上片是从景言情。时间是春天,地点是灞陵楼头,"芳草"、"柳烟",是呈现的迷茫景象,也最能惹起人的愁绪,在这样的环境里相别,更显得别情凄切,所以有管弦而不忍听,只觉声声断肠;对金杯而不能饮,滴滴伤心。

词的下片,推进一层,代女方劝酒。"今日"以下,设想真切,送行时的和泪相功,将行时的肠断凄楚,是一幅生动的离别图。《白雨斋词话》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此凄艳。"

诗词正文

作品注释

⑴灞陵--或作霸陵,在陕西长安东郊,为汉文帝的陵墓,附近有霸桥,汉唐人送客远行,常在此处折柳道别。班固《西都赋》:"南望杜陵,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李善注:"汉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五陵"指后面五个陵。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⑵弦管--借代为音乐声。"弦管"又可称"丝竹",古代弦乐器多以丝为弦,管乐器多以竹为管。

⑶千万--指去程遥远,千里万里之外。又解:"千万"指情深意厚,千番嘱咐,万般叮咛。

⑷红缕--形容玉盘所盛菜肴的色红,细如丝。

⑸金楼盏--刻有花纹的金杯。盏(zhǎn 展):小杯子。《方言》:"盏,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或曰盏。"

⑹须劝三句--意思是极力劝酒,珍惜送别之情意,不必推辞酒满杯。此处,他本将"须劝珍重意"作为一句,按文意和音韵,应将"须劝"点断,"万"、"盏"、"劝"、"满"四字为韵脚,"万"、"劝"属去声愿韵,"盏"属上声产韵,"满"属上声愿韵,均为《词林正韵》第七部的字,诗词中,上去二声可以通押。

作者简介

韦庄[2](约836年-910年),字端己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诗人、词人,儒客大家,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其家族至韦庄时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3]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韦庄从政仕唐不过六年,从校书郎到中谏,除左补阙。其间,曾为文化贡献绵薄。例如,《容斋三笔·唐昭宗恤儒十条》记载他上疏请追赐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李贺、皇甫松、温庭筠等才士进士改第。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及社会影响上;其三,从选才目的上,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 。上列两举,对晚唐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4]。这首失传的千年的诗在后世的知名度并不如《长恨歌[5]或《琵琶行》般街知巷闻。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这首诗却有着不亚于任何长诗的艺术价值。《秦妇吟》全诗共1666字,将近两倍于《长恨歌》全文的字数(840字)。

在诗中,作者韦庄借用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公元880至882年黄巢起义攻占长安期间的那一幅地狱画卷。,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视频

菩萨蛮(其二)韦庄

.

与诗书在一起 韦庄 (上)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