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Maintenance script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5日 (四) 14:52的版本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培训会)原图链接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 的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197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在精密仪器和水声专业基础上筹建生物医学仪器专业,于当年7月开始招生,是国内最早创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之一, 40多年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致力于医工、医理交叉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2002年入选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4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依托交大全球顶尖工程学科和全国最优临床医学资源,逐步形成“医工交叉、国际化、临床转化”的办学特色,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三。2019年成为国内唯一通过ABET国际认证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0年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录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21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3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次,具有长期海外学习及工作经历者近85%,覆盖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生物医疗仪器、纳米生物材料、系统生物学、疾病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杨广中院士作为Science Robotics创刊主编,2019年发表“未来医疗机器人[2]发展十大挑战”,2020年就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接受Nature专访,引领医疗机器人领域新发展,影响显著。陈亚珠院士作为我国自主研发重大医疗装备的先行者,面对肿瘤治疗这一世界性难题,带领团队持续探索物理诊治一体化临床解决方案,2019年获上海市科技工作者最高荣誉:“上海科技功臣奖”。杜一平、魏勋斌、童善保等19人担任32种国际学术期刊主编或副主编。杨国源、高维强、蓝宁、邵志峰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徐学敏、郑诚功、邵志峰等19人次在AAAS、IEEE、AIMBE等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Fellow,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为人民健康服务、具有医工交叉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学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63人,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入选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院。近年,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获奖83项,连续获得“创青春”金奖、“挑战杯”一等奖、“互联网+”金奖、“挑战杯”特等奖等。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100%,本科生海外深造率超过70%,硕士研究生专业对口就业率65%,博士生国内外学术就业率达60%;1人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6人获校“学术之星”称号及提名。

国际交流

学院坚持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美国西北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签署双博士、双硕士学位项目,与悉尼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6所院校签署国际交流项目。近年,连续主办三届医疗机器人国际学术论坛、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主办第九届国际康复医学与工程大会、第八届IEEE EMBS国际神经工程大会、国际干细胞与肿瘤研究前沿大会、Nature体外诊断国际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创办全球第六个IEEE EMBS国际暑期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学术同行交流合作。

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航拍
上海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