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袭梦萦是周庄(安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袭梦萦是周庄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一袭梦萦是周庄》中国当代作家安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袭梦萦是周庄

朦胧又凄婉的雨巷令人神往,青石板上达达的马蹄声也总在耳边撩拨。六月里一天,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来到苏州,走进了周庄。

穿巷而过的清清河水,临河而居的普通人家,连通各巷的古朴石桥,这无比清新的画面,让人宁静的同时,也在我心底唤出丽江古城的模样。丽江宏大,背靠玉龙雪山,地处西南边陲;周庄小巧,位于长江下游,毗邻繁华的上海与美丽的苏杭。两地虽遥隔千里,却都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格局,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明丽脱俗,爽爽入目。

周庄,四面环水。若说水是周庄的血脉,桥便是周庄的骨骼。有人说:桂林看山头,周庄看桥头。周庄保留了从元、明时期至今的石桥14座,有双桥、富安桥、通秀桥、梯云桥等等。桥头所见:或流水脉脉,蓝天入怀;或碧水悠悠,鱼儿畅游;或绿荫掩映,垂柳依依;或亭阁点缀,古宅幽然;或巷道相随,游人穿梭。欸乃声柔柔入耳,摇撸船轻轻摇荡。蓝花花衣服的船姑摇啊摇,船儿穿桥过街,驶向那外婆桥。“你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于是处处是风景。周庄生活的惬意与悠闲,便从桥头开始,渗进你的心头。

周庄的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座,一为双桥。美籍华人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扬名中外后,双桥便成为周庄标志性建筑。看着一横一竖,一圆一方,形如古代钥匙的双桥,我心生感慨。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陈逸飞成就了周庄今日的美名,只是,即便周庄鲜为人知,那千年古镇,也经得住岁月淘洗,丝丝缕缕古韵浸透,依然如画;纵使周庄遭到破坏,无声地湮没于历史尘烟中,也只是世人的损失,我们无福消受美景罢了。人则不同,时不我待,往往壮志未酬,转眼便物是人非。更兼人怀七情六欲,倘若不到一定境界,抑或未参悟世相百态,落魄滋味,谁能体会?君不知历史记载了多少怀才不遇的悲伤,尚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闷?幸运的双桥,美丽的周庄,静卧四季,冷观红尘,与万千游客对望着。

另一座是富安桥。据说它是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修建,寄予富裕后求安康之意。现在却另有名字——升官发财桥。都说朱镕基任上海市长时曾游周庄,在此桥头走了三个来回,返回上海便接到了国务院调令,升为国家副总理。有一导游则讲:“我想只能叫它升官桥。自古做官的人很多,但做官是为了什么?朱镕基是为了发财?他发财了吗?他做官更多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只叫它升官桥。”细细想来,极有道理。杜甫一生求官,就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辛弃疾想为官,就为了抗击金人,收复中原失地。虽然他们没获得机会。西汉时的黄霸为官了,治理出“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狄仁杰为官了,成为“唐室砥柱”。若把他们与发财联系起来,是有些大煞风景。桥头,不时有人兴趣盎然踱步,求个好兆头。我们慢慢走过富安桥,祈愿一生平安康健。

穿梭在一座座小巧的石桥间,不可忘记走进沈厅。沈万三,明朝江南首富,富可敌国。关于沈万三的发家史,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大力垦荒,勤劳致富;有的说贵人相助,经商敛财;有的说海外贸易,骤然发家。当然,少不了得到聚宝盆而发家的传说。在红木栏杆围拢的沈万三铜像及他的聚宝盆前,围着许多游客。原来在导游的启发下,大家往聚宝盆小小的开口里扔硬币,祈求财运。看着聚宝盆周围纷乱的硬币,儿子热情高涨,也愿一试身手,同样没能投中。

徜徉于沈厅,感受着沈万三的财势。只是如此富庶的人家,最终因朱元璋的打击而家破人亡,并没有又富又安。朱元璋称帝南京之初,国库尚虚,要筑南京城,沈万三帮其修筑了三分之一。另献白金黄金,甲士马匹,建南京廊庑1654楹,酒楼4座。后皇上要犒军,沈万三自请承担全部费用,这露骨霸道的财气惹怒了朱元璋,要诛杀沈。多亏马皇后求情,沈万三被释,发配云南。从此沈家元气大伤,一步步走向绝境。这时,你头脑里会或多或少涌出一些杂乱却厚重的思考。也许你会想到权与钱的绝妙联姻,想到政治与经济的微妙关系,想到家天下与国天下的不同,想到君王的专制法制的民主,想到遏制暴富与改革开放,想到主动出资与逃税漏税,想到马皇后的宅心仁厚,疑惑于朱元璋对发妻的从始至终的敬重,也许很多很多。再游一游“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走一走文化街,品一品万三蹄,儿子破例游兴未减。

当我们频频回首,走出周庄,我发觉周庄有别于丽江。纳西族人聚居的丽江热情浪漫,美在民族特色异域风情的鲜亮明朗,有如妖娆的女子,满饰粉黛;汉族人生活的周庄灵动古典,魅力更因人文情怀而深沉内敛,有如娟秀的女子,清水芙蓉。你若渴盼人生的艳遇,不妨走进丽江;你若喜欢于自然灵动中思考,不妨周庄一游。中国第一水乡,让你远离喧嚣,披挂梦的彩衫,款款地穿越历史,思绪便如青烟,梦醒时分,依然袅袅。

[1]

作者简介

安静,中学语文老师,自幼喜欢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