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李东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中国当代作家李东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长篇小说《风从塞北吹过》赏析
《风从塞北吹过》是作家何自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品记述了从1933年热河沦陷到1945年8月伪满洲国时期,热河青城御宴酒坊老板王大龙、清华大学进步学生王玉叶兄妹组织青城人民抗日游击军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战斗的传奇故事。
小说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围绕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展开。热河青城御宴酒坊老板王大龙宁死不跟日本人合作,横遭日伪汉奸无端迫害。王大龙愤而设计用王家的祖传宝贝——阴阳壶里的毒酒杀死日本商人东洋实业公司的董事长大岛一夫,率领全家和愿意跟他一起打日本的酒坊伙计上了龙凤山,扯起了“青城人民抗日游击军”的大旗。与日本鬼子和伪满汉奸进行了长达十二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最终加入中共燕山部队,更名为中共燕山部队御宴大队,后改编为青城人民御宴武工队,直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王大龙的妹妹王玉叶。她是王大龙同父异母的妹妹。自幼在北平生活求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国立清华大学,她在那里接受了进步思想,秘密加入党组织。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被反动政府军警打伤追捕。无处安身的她被逼逃离北平,踏上回青城寻找哥哥的艰难之路。并在家乡找到中共燕山部队,回到组织之中,担任了中共燕山部队御宴大队政委。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把一腔青春热血洒在了青城故乡大地之上。
作者秉持的写作伦理有着强烈的民间情感立场。在小说的情节安排和叙事手法上有着鲜明的传奇色彩。小说一开始,便是围绕御宴酒秘籍的谋夺与守藏展开的。秘籍这个道具,本身就具有一层神秘色彩,围绕着它的转移藏匿和查询追索推动着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此间,又有江湖大侠“五味子”的神秘出场,被王玉叶真情所感,收她主仆为徒;王玉叶在“一二·九”运动中被捕入狱,用师傅送她的“难香”得救越狱;在大山深处危难之际巧遇打猎人春倩、春峰姐弟,将制酒秘籍交托他们;当她进入青城县境内,于大山深处偶遇传奇女子姜大妞等,无不带有中国传统民间叙事风格,从而使整部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兴味盎然。
小说看似从民国22年写起,实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上展开的。御宴酒坊始创于清初,因其品质优良,成为北京圆明园宫廷御酒作坊。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铁蹄进京,洗劫圆明园,殃及御宴酒坊。从此,御宴酒坊的兴衰荣辱便与国家命运连在了一起。因而,也就为御宴酒坊的传人注入了家国情怀,使这部长篇小说有了一个更为高阔宏远的立意格局。
日军拍摄的侵略热河的历史照片
在小说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安排方面,作者先以小说主人公王大龙的父亲“王大烧锅”惨死于日本强盗之手做铺垫,同时赋予主人公强烈的气节意识,家仇国恨,成为王大龙宁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精神依据和人格操守,这是贯穿整部小说的矛盾主线。故事的展开与推进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发生发展的。整部小说张扬着爱憎分明,有仇必报,有冤必伸的写作个性。王大龙首先用毒酒杀死了为了谋夺御宴酒秘方,几乎致他于死命的仇人大岛一夫。他带领家人、伙计、狱友上山之后,为筹措购买枪支物资经费,就超了大汉奸热河省警察厅厅长冯秉元,伪满青城县警察署署长冯秉文弟兄的老巢。以致冯氏兄弟的老爹连惊带吓,外加心疼那些被抗日游击军超走的万贯家财而一命呜呼。小说中凡是作恶多端,助纣为虐,残害百姓,与人民为敌的恶人无一例外的落了个死有余辜的下场。尤其小说末尾,也是以王大龙与死对头冯秉文的对决把故事推向一个高潮。
说《风从塞北吹过》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以及人物塑造的艺术真实性把握方面。十四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面对骄横凶残,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中国人民的反抗无疑是艰难的。尤其抗战初期,民间正义力量的反抗活动,更是具有一种鸡蛋撞石头的惨烈与悲壮。王大龙率领的清城人民抗日游击军亦是如此。在与日伪军殊死搏斗中,王大龙一家人几乎全部牺牲,大姐王金枝、妹妹王玉叶、弟弟王二龙、姐夫刘善斌,王大龙妻子韩丽娟的贴身侍女春玲、玉莲等,先后在与日伪军作战中或者英勇牺牲,或者惨遭杀害。正是因了这些前辈英烈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正是这样的真实记述才愈加昭显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之魂。想想近年来那些诸如用手榴弹炸飞机,裤裆里藏地雷,手撕日本鬼子的狗血之作,我们不由对《风从塞北吹过》这样的作品和作者心生敬意了。
《风从塞北吹过》对典型人物的个性描写刻画也是独具匠心的。毫无概念、脸谱化之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利用人物动作言语不露声色的把一个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认同了那些人物的鲜明个性。例如:小说主人公王大龙的出场是民国22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早上,他在伊逊河边打拳练武,然后,就是一家人商量到县城找关系送酒打点日本人。起初,王大龙不愿意,可也清楚明着硬来也不是办法,等大姐王金枝说过话后,就一拳打在桌子上。这个动作,就把他刚正不阿又无可奈何的内心十分传神的刻画出来。而当王大龙带着春生进县城前往伪县公署送礼时,目睹日本人和汉奸耀武扬威,涂炭百姓的一幕幕惨景,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带着春生转身就往回走。春生不解其意,王大龙说:“咱酿的酒是招待客人的,怎么能赠送给披毛带爪的日本畜生呢!拉回去,就是沤成泔水也不给他们喝。”一个动作,几句话,便把一个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宁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了这样一种个性特质,此后王大龙的所作所为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小说中反面人物,伪满青城县警察署署长冯秉文也是作者塑造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冯第一次陪日本人大岛一夫去御宴酒坊时的对话,把大岛一夫的阴险奸诈、诡计多端和冯秉文的欺下媚上、粗鄙恶毒、寡廉鲜耻刻画的入骨三分。作者不仅对主要人物的个性刻画准确传神,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是颇具特色。例如:小说中那个曾与王大龙同为狱友的王福利,他因醉酒胡来被抓进监狱,王大龙被无端抓进监狱后,狱友们告诉王大龙该如何对付审讯,这个嗜酒如命的王福利说的话竟是:“我没有什么可嘱咐的,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我觉得态度好一些就可能会少些皮肉痛苦。”说出此等市侩之言的人,即便一时走投无路投奔抗日游击军,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面临危难,酷刑拷打,立马就会魂飞魄散,投敌卖友。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不露声色的把一个个人物的人生选择纳入了必然的性格逻辑之中。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高妙的叙述策略和身后的写作功力。
抗日宣传
《风从塞北吹过》对青城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客观全面的描述。如:农历三月初三,早起到伊逊河边洗脸,到苔山上采撷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挖扁扁芽,车前草、石竹子花、曲麻菜放在门口的两边窗台,把大朵映山红挂在门楣之上;七月初六祭酒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帝域风情。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伪满洲国时期青城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近些年来,抗战题材成为文学艺术界热衷挖掘的一个富矿,各种门类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然而,粗制滥造者有之,胡说八道者有之,任意编造者有之,颠倒黑白者有之,一段波澜壮阔,气韵悲壮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成了一场场闹剧,一段段戏说。《风从塞北吹过》一改此等恶浊之风,作者满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故乡热土的缱绻深情,对英雄的无限敬仰,用庄重的笔调,史诗的情怀,源自生活的艺术真实,为我们再现了青城人民不畏强暴,与日本鬼子殊死战斗,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画卷。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是青城人民与侵略者英勇战斗,勇于牺牲,荡气回肠的故事,还有作者一腔爱国情怀和对故乡热土的脉脉深情——“所谓的龙凤山口就是龙山和凤山之间形成的巨大峡谷,左边是龙山,右边是凤山,中间是碧波荡漾的龙凤河,这里群山连绵起伏,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山上成片的古松林虬枝盘曲,茂密的灌木铺天盖地,巨大的岩石裸露着青黝黝的皮肤,悬崖绝壁之上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山花,呈现出一种冷艳的美。
走进山口腹地,感觉到雾霭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巉岩,绕在树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香的气息,似乎感觉有点微醺……”诸如此类的描写,在作者笔下时长出现,如一幅气势宏伟的清城人民抗战图画的背景点缀,给血与火的壮烈与悲壮平添出几分绚丽与浪漫,强烈的反差对比描写,使整部小说充满了阅读上的美感。
如果说对家乡景物的描写,作者的笔调是清新的,深情柔美的。那么,对家乡人民精神品格的礼赞则是庄正的,神圣的:“那面由王金枝和韩丽娟亲手绣制的大旗虽然被战火烧得残缺不全,但是依然高高地竖立在龙凤山口的高峁上,在料峭的山风中扑啦啦地飘扬着。是啊,尽管岁月山一样的沉重,尽管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他们依然打算着今后的日子,依然聚集在一起重新再来。他们就象山崖上黄灿灿的野菊花,虽然常年经受风吹雨打,但是风摧不折她,雨浇不死她,历经无数风霜,愈加绽放芬芳。这就是勇敢顽强永不屈服的青城人民啊!”“一轮红艳艳的日头从东方如海的苍山后面升起来了,一道道金箭似的阳光照耀在这片英雄血染的美丽神奇土地,将白云染成红色,将群山染成红色,将大地染成红色。霎时,万道金光给塞北的万物罩上一层灿烂的霞辉。漫山遍野,流光溢彩,似灵非灵,绚丽至极。”读着这些如松如柏,如浪如涛的文字,我们分明感受到小说作者那一团鼓荡于胸的浩然正气,较之于那些少气无力,缺筋断骨,信口开河的苟且戏说,《风从塞北吹过》确似一股浩荡之风,吹散了那些靡靡之气,荡涤了那些让历史蒙羞的浊泥污垢。
自2016年始,国家教育部颁定的历史教科书,将八年抗战改定为十四年,也就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倘从这个历史时空来看这部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认知价值就愈加凸显出来。《风从塞北吹过》以文学言说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阅读样本。这也是作者为十四年抗战文学凭添的一道亮丽景观吧!
作者简介
李东辉,男,1962年生。1984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因病导致双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