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悲伤的往事(刘晓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件悲伤的往事》是中国当代作家刘晓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件悲伤的往事
今天要说的是我的小舅舅的事。小舅舅今年四五十岁,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人,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觉得他特殊就特殊在名字上,他的名字叫“张手套”。从我懂事起,我就对他这个名字充满好奇和疑惑,我总在想:外婆对他这个幺儿子是有多么的不待见啊,这名字太超凡脱俗随随便便了吧。因为是长辈的事,为尊者讳,我也就没有探究过其中的原因。
昨天去看望母亲,吃饭中间闲谈,提起小舅舅的名字,因为没有外人,我就问:“那咋外婆给小舅舅起这么特色个名字?”母亲忍不住笑了一下,又愤愤然说到:“人家哪叫张手套,人家叫张丰奎!”平静了一会儿,母亲慢慢讲述出了一件悲伤的往事来。
母亲那一代人,包括小舅舅在内,他们出生都是在自己家里,很少有人去医院的,上户口呢也不严谨,隔上年二半载,村里普查登记个名字报上去就算上户口了。到小舅舅出生时,稍微规范一点,要有村里开上证明去派出所上户口。外婆找到村会计开证明,会计问清姓名和出生日期,就“刷刷刷”写起来,别看会计初中没毕业,在村里可算上个文化人了,写字龙飞凤舞一会儿就好了,还感慨呢:“嫂子会起名字,就是”奎“字太稠了,不好写。好了,给,上户口去。”
派出所管户籍的老民警叫王福银,部队转业,办案子问材料文化水平不够,弄不成,就管理户籍。也许是军务出身,也许是性格使然,动辄就对来办手续的群众横眉瞪眼训斥,搞得一方百姓谈之色变,“威”名远扬,一般人来办手续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此刻,户籍警老王正披着大衣剔着牙往派出所大院里走,身旁跟着一个人正弯腰弓背小心地和他说话。跟着的这个人是他的战友刘贵成,本乡人,儿子娶个媳妇是贵州的,想把儿媳妇的户口赶紧迁过来,这眼看就要生孙子了,急着呢。昨天上午来找战友老王,老王一直忙,忙到晌午头才顾着跟他说话,一看他只拿个户口本身份证,就说:“这不中,你叫村里开个证明再来。”刘贵成也不敢多说,就说:“中!我明儿再来。你看天也晌午了,咱老战友多天不见,我请你咱出去喝一杯。”
老王说:“算了算了,喝啥喝,天天喝,受不了。”
刘贵成说:“走吧走吧,少喝一点。”拉着胳膊把个不情不愿的老王捞到了饭馆,不醉不休,老王喝了七八两,下午睡了半天。 今天一大早刘贵成就赶到了派出所,老王正站在门口漱口。刘贵成也是个活络人:“走,喝胡辣汤去!”俩人便一起去街上张老三家喝了胡辣汤。
这会儿,刘贵成跟到所里,把手续又拿出来给老王看:“村里证明开出来了。儿媳妇马上要生,赶紧得把娃户口迁过来啊。”
老王拿着手续左看右看,半天才说:“女方家的户口簿咋没有?得要!”
刘贵成楞了:“这?人家户口薄在人家娘家啊!”
“那不中!这是必须的手续,不能随便的。“老王铁面无私。
“老战友,这不是啥大事,你帮帮忙。“刘贵成苦着脸哀求。
“我也不能违反原则啊,是不是?!”老王板起了脸不再搭理他的老战友了。
刘贵成眼看哀求无望,只好讪讪地退了出来,哭丧着脸回家想办法去了。
外婆带着村里的证明来到户籍室,倒没费事,老王冷冷看看证明,“刷刷刷“几笔,就给小舅舅上了户口,“啪”的一声,把户口本甩给了外婆。外婆如释重负,抱着户口本喜滋滋地回了家。
是外公先发现的问题,外公拿着户口本一看:“咦,咋娃子名字写成张手套了?”外婆、大舅围过来一看,可不是,怎么看也不是”张丰奎“,明明是“张手套”!这可错大发了啊!
外公外婆急忙一起到乡上去找民警老王,老王还在威严地办公。外婆小心地把户口簿拿给老王看:“王领导,娃叫张丰奎,写成张手套了!”
老王瞅也不瞅:“证明上写啥就是啥,我没写错!”
外婆继续低声下气地说:“看能给俺们改改不?”
“改不了!户口多严肃的事,你说改就改,那不乱套了。”老王脸上阴得象马上要下一场猛雨。
外公外婆默默对望一眼,不敢再多说什么,无奈地退了出来。咋办?找会计帮帮忙看咋样,对!俩人赶回村来到了会计家。
会计拿着户口本,看着“张手套”仨字嘬了半天牙花子:“我肯定没写错,我明明写的是’张丰奎’。”
“大会计,你帮帮忙找老王改改吧。”外公外婆求人家。
“找老王?我可不沾弦!那人难说话死了,不行不行!”会计一口回绝。
看着一脸无助的外公外婆,会计安慰道:“有名叫得应!张手套就张手套,还有叫狗剩狗蛋的呢!农村人讲究个啥!”此话好像说得有理,外公外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从此,我的小舅舅就叫“张手套”了,从上学到进工厂当工人,一直到现在。
我的母亲叫张丰梅,我姨叫张丰洁,我大舅叫张丰军,都是很正常的名字,独独亏了小舅舅了,唉![1]
作者简介
刘晓阳,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