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来自荔枝网的图片

《cōng míng rén hé shǎ zǐ hé nú cái 》


作品名称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1] 

作者 :鲁迅

作品出处 :《鲁迅全集》

文学体裁 :散文诗

创作年代 :1925年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2]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此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

简介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鲁迅先生的文章。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原载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六十期,后收入《野草》《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作品原文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⑴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⑵夏打扇。半夜要煨⑶银耳⑷,侍候主人耍钱⑸;头钱⑹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⑺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3] 

词语注释

⑴惨然:悲伤的样子。

⑵汽炉:烧暖气的炉子。

⑶煨:用小火慢慢地煮。

⑷银耳:俗称白木耳,是一种贵重的滋补品。

⑸耍钱:赌钱。

⑹头钱:旧社会里开赌场或领头赌博的人,从参加赌博的人赢得的钱里,抽出一部分钱归自己所有,叫“抽头”,抽得的钱,叫“头钱”。

⑺秽气:肮脏的空气。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作者鲁迅在创作此文前的一个时期内,正是他和《语丝》同事及章士钊同“现代评论”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林语堂在《语丝》上发文这样说道:“华北大学诸君子不曾骂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执政的谦恭,并不使我十分起敬,但是由他们方面却正以为谦恭于执政是学者的态度,肆口漫骂者正是一号流氓,由此我们更明白冯文炳所说的‘我们的不干净也是干净,否则世上到那里去找干净!’所以有人说《语丝》社尽是土匪,《猛进》社尽是傻子。”作者鲁迅有感于当时的社会斗争创作了此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主题思想

这篇散文写了一个寓言似的故事,创造了具有概括性的三个人物,并展示了他们对待由于主子压迫而造成悲苦生活的不同态度。

一是聪明人。他听到一个奴才的悲哀的诉苦:每天不一定能吃上一餐饭,即使能吃上,食物也是“连猪狗都不要吃的”高粱皮,且只有一小碗。从“吃”的方面说明奴才过着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聪明人听了之后,始而惨然地表示自己的“同情”,继而“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再而给予空洞虚伪的安慰:“我想,你总会好起来……”后来,当奴才自以为“好起来”时他“也代为高兴似的”表示赞赏:“可不是么……”聪明人是一个虚伪的慈善家,欺骗人民的、统治者(主人)的帮凶。

二是傻子。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是一个具有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但又脱离群众的反抗者形象。他在听奴才诉说住的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还“满是臭虫”,而且“秽气”重,“四面又没有一个窗”时,对他的苦难生活极表同情,大骂主人“混账”。并埋怨奴才:“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建议遭到奴才拒绝后,“傻子”便断然叫他“带我去看去”,并立即行动,“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给奴才“打开一个窗洞来”,改善他的居住条件。但奴才却以“主人要骂”为由,对傻子的行动加以阻止。“傻子”竞不解释,只说了“管他呢”之后,继续砸。结果,被奴才叫出一群奴才将他当作强盗赶走了。这表现了“傻子”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孤军奋战,贸然行动,勇有余而谋不足的一面。一个拯救群众的英雄,反被群众当作强盗赶跑,归于失败,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其蕴含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是奴才。这是一个受尽苦难的,被压迫、被剥削而又毫无觉悟的劳动者的形象。他在主人的残酷剥削压榨下,过着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可他一身驯服的奴才骨头,没有一点反抗精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寻人诉苦”。他“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这是他的奴才性格的特征。他为博得聪明人的一点浅薄的同情和慰安,而感到舒坦和快活,以致发出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的慨叹,他为自己破烂的住房而愤愤不平,但当“傻子”要给他砸出一个窗洞时,他却大声哭嚷:“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他站在主人的立场引出一群如他一样的奴才把傻子赶走。最后还恭敬而得胜地向压榨他的主人表功,是他先叫喊起来赶走了强盗的,从而获得了主人的“夸奖”。后来见到聪明人,还津津乐道主人的夸奖,感激聪明人说他“总会好起来”的先见之明,为自己的“有功”而“大有希望似的高兴”起来。至此一个受尽苦难而又麻木不仁,愚昧地忠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劳动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他是个被军阀统治者腐蚀了灵魂的真正的奴才。

文中创作的三个人物,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社会中,聪明人(统治阶级的帮凶)的伪善和阴险,奴才(劳动者)的麻木、卑怯,傻子(反抗者)坚决、果敢的斗争精神及其个人反抗一定要失败的前景。暗示了他一贯主张斗争要“韧战”、“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的战法。全文运用对话,但个性自现,讽刺针砭,溢于言表,耐人寻味。

作品点评

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冯雪峰:“聪明人”其实也是一种奴才,不过是高等的奴才;他很聪明,知道迎合世故和社会的落后性,以局外人或“主子”的邻居的姿态替“主子”宣传奴才主义哲学,所以也是一种做得很漂亮的走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在对奴才的神圣的愤怒中,在对傻子的精神、行动与遭遇的描写中,这篇文章仍然可以看到鲁迅《野草》所体现的“悲剧的主旨”。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的著作收入《鲁迅全集》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关视频

137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