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新世界》(为生歌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美妙的新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为生歌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美妙的新世界》
——《我们》形成的前因
在《我们》的书中介绍的大一统数学王国,所有的臣民都服从国家设置的准则,并视其为一种幸福。他们像一群无意识的蚂蚁一样,毫无异议地遵守着统治的规则。
那么,这样一个社会是怎样控制人的思维呢?《美妙的新世界》一开始就向我们做了极富想象力地补充:一群即将工作的新生,无限紧张以及兴奋地将导师的讲解一字不差地做成记录。人类是如何将一颗卵子分裂成140多个多胞胎,用以制造人类和控制人口高级科学技术,并在细胞状态就设置了他们的阶级,身高,性别,生理缺陷,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命运。彻底鄙弃了曾经父亲母亲的称谓,所有人在试管和烧瓶中就已经被改造完成。对于成长的过程再次修改他们天性中的喜好和思想。比如(这段真的好残酷):为了让低级阶级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去读书思考,在他们的教育教室中,先在书中显现鲜花,美景,和孩子喜欢的东西。在幼儿高兴嬉笑地奔向美丽花朵的时候,突然变成可怕的机器嚎叫。并且在地面上接入电流,幼儿恐惧地在痉挛,僵直中嚎啕大哭。这时再放上美丽花朵图书的画面时,所有幼儿像见到魔鬼一样开始恐惧地躲避,惊恐地大哭。也许这样的情景要进行百次,甚至千次。可以想象,这样的培育和成长的低阶人类,其实就是形同机械的行尸走肉。
但是,《美妙的新世界》并不是《我们》的前传。他没有《我们》里那些冷酷的必须执行的规定和姓名的代号。也并不代表有了伦敦的现实驻地,或是高等阶人的名字就不表现出现实的残酷和寒冷。这样反而更把我们带入一种近在咫尺的恐惧。就好像那些看到书里美丽花朵的婴儿,片刻就将接受低伏电流和恐怖刺耳的机器嚎叫一般,把现实的惊悚又搬近了几尺。这种压迫感大家可以在第三章那段,几个情景越来越紧迫地交叉出现,由刚开始的段落转换到一句话就开始转换,表现出的混乱和压迫感。仿佛一个坏了的收音机不停地转换频率,让人焦躁。恨不得暴跳起来踢开桌子,砸掉台灯,向面前的人脸上一拳打去……也许不是巧合,在《1984》开篇中,这种愤怒,焦躁,狂暴的心态,正是统治者需要的,那是对另一个国家表现出愤恨。更恐怖地是,《1984》升级了冷酷状态,他书里的极权统治社会,那些看到被杀害的人们和被炸飞的儿童开始歇斯底里地狂笑,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这三部反乌托邦小说,共同阐明在极权统治下的社会。人类被强迫接受所谓高科技带来的幸福,并麻木地将这种幸福根深蒂固在灵魂深处。赫胥黎书中的世界,每个人的幸福几乎单调相同。在睡眠教育中无时不在地受到“心情不好吸嗦麻”的教导,让任何阶级的人变得麻木。在他们的笔下一个正在觉醒的人,就如同一个敌人的存在,被扼杀在这种可悲地麻木中。
书中流落“荒蛮”的野蛮人,在最初的羡慕渴望中,一点一点迷惑起来。心爱姑娘的放荡,精神的禁锢,靡 乱的感官剧,冷漠的人性,让这个貌似野蛮的人诧异。人怎么可以这样被愚弄而不自知的活着。当他的善意劝告激起群众麻木地愤怒时,使他知道个人的无力。这个“野蛮人”逃离这个所谓的文明世界,在荒凉处开垦土地,鞭打自己让心灵不去堕落。而他的所作所为被文明世界的人视为笑料,不停地嘲弄他,将他看做动物一样。最终“野蛮人”以自杀宣告自己永不妥协的战斗。
这部英国小说,用野蛮世界的《威廉莎士比亚》来对抗科技文明荒淫的极权统治,不得不说是一种嘲讽。嘲讽在科技过渡发展中,人类社会的畸变。看似和谐稳定,实际社会道德的沦丧,充满了冷漠与阴暗,人性的消亡。这种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对未来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使得这部小说成为英国最受影响力的优秀图书。
赫胥黎这部小说看似一本科幻小说,但他表达的是物资文明过度发展导致社会形态走向。所以,对他的思考仍然深入骨髓,不单纯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只是看完后,整个人都有点脱力的感觉,那种无力感也许就是激发对宏观社会的思考后,无人宣泄的感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