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青》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小编来给大家介绍《竹青》原文、翻译及赏析,来了解一下吧。   

原文

鱼客,湖南人,忘其郡邑[1]。家贫,下第归[2],资斧断绝。羞于行乞, 饿甚,暂憩吴王庙中[3],拜祷神座。出卧廊下,忽一人引去,见王,跪白曰:“黑衣队尚缺一卒,可使补缺。”王曰:“可。即授黑衣。既着身,化为鸟, 振翼而出。见乌友群集,相将俱去,分集帆樯[4]。舟上客旅,争以肉向上抛掷。群于空中接食之。因亦尤效[5],须臾果腹。翔栖树杪,意亦甚得。逾二三日,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呼之“竹青”。雅相爱乐。鱼每取食,辄驯无机[6]。竹青恒劝谏之,卒不能听。一日,有满兵过[7],弹之中胸。幸竹青衔去之,得不被擒。群乌怒,鼓翼扇波,波涌起,舟尽覆。竹青仍投饵哺鱼。鱼伤甚,终日而毙。忽如梦醒,则身卧庙中。先是,居人见鱼死,不知谁何,抚之未冷,故不时令人逻察之。至是,讯知其由,敛资送归[8]。

后三年,复过故所,参谒吴王。设食,唤乌下集群啖,祝曰:“竹青如在,当止。”食已,并飞去。后领荐归[9],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10]。已, 乃大设以飨乌友[11],又祝之。是夜宿于湖村,秉烛方坐,忽几前如飞鸟飘落;视之,则二十许丽人,冁然曰[12]:“别来无恙乎?”鱼惊问之,曰:“君不识竹青耶?”鱼喜,诘所来。曰:“妾今为汉江神女[13],返故乡时常少。前乌使两道君情[14],故来一相聚也。”鱼益欣感,宛如夫妻之久别, 不胜欢恋。生将偕与俱南[15],女欲邀与俱西[16],两谋不决。寝初醒,则女已起。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竟非舟中。惊起,问:“此何所?”女笑曰:“此汉阳也[17]。妾家即君家,何必南!”天渐晓,婢媪纷集,酒炙已进。就广床上设矮几,夫妇对酌。鱼问:“仆何在?”答:“在舟上。” 生虑舟人不能久待。女言:“不妨,妾当助君报之[18]。”于是日夜谈咽, 乐而忘归。舟人梦醒,忽见汉阳,骇绝。仆访主人,杳无音信。舟人欲他适, 而缆结不解,遂共守之。积两月馀,生忽忆归,谓女曰:“仆在此,亲戚断绝。且卿与仆,名为琴瑟,而不一认家门,奈何?”女曰:“无论妾不能往; 纵往,君家自有妇,将何以处妾乎?不如置妾于此,为君别院可耳[19]。” 生恨道远,不能时至。女出黑衣,曰:“君向所著旧衣尚在。如念妾时,衣此可至;至时,为君解之。”乃大设肴珍,为生祖饯[20]。即醉而寝,醒则身在舟中。视之,洞庭旧泊处也。舟人及仆俱在,相视大骇,诘其所往。生 故怅然自惊。枕边一袱,检视,则女赠新衣袜履,黑衣亦折置其中。又有绣槖维絷腰际[21],探之,则金资充牣焉[22]。于是南发,达岸,厚酬舟人而去。

归家数月,苦忆汉水,因潜出黑衣着之,两胁生翼,翕然凌空[23],经两时许[24],已达汉水。回翔下视[25],见孤屿中,有楼舍一簇,遂飞堕。 有婢子已望见之,呼曰:“官人至矣!”无何,竹青出,命众手为缓结,觉 羽毛划然尽脱。握手入舍,曰:“郎来恰好,妾旦夕临蓐矣。”生戏问曰:“胎生乎?卵生乎?”女曰:“妾今为神,则皮骨已更[26],应与曩异。”越 数日,果产,胎衣厚裹[27],如巨卵然,破之,男也。生喜,名之“汉产”。 三日后,汉水神女皆登堂,以服食珍物相贺。并皆佳妙,无三十以上人。俱入室就榻[28],以拇指按儿鼻,名曰“增寿”。既去,生问:“适来者皆谁何?”女曰:“此皆妾辈[29]。其末后着藕白者,所谓‘汉皋解佩’[30], 即其人也。”居数月,女以舟送之,不用帆楫[31],飘然自行。抵陆,已有人絷马道左,遂归。由此往来不绝。

积数年,汉产益秀美,生珍爱之。妻和氏,苦不育,每思一见汉产。生以情告女。女乃治任,送儿从父归,约以三月。既归,和爱之过于己出,过 十馀月,不忍令返。一日,暴病而殇,和氏悼痛欲死。生乃诣汉告女。入门, 则汉产赤足卧床上,喜以问女。女曰:“君久负约。妾思儿,故招之也。” 生因述和氏爱儿之故。女曰:“待妾再育,令汉产归。”又年馀,女双生男女各一:男名“汉生”,女名“玉佩”。生遂携汉产归。然岁恒三四往, 不以为便,因移家汉阳。汉产十二岁,入郡庠。女以人间无美质[32],招去, 为之娶妇,始遣归。妇名“卮娘”,亦神女产也,后和氏卒,汉生及妹皆来擗踊[33]。葬毕,汉生遂留;生携玉佩去,自此不返。

翻译

鱼客,是湖南人,但不知他是哪府、哪县。他家中贫穷,科举落榜回来的路上,盘缠用光了。鱼客不好意思去讨饭,饿极了,就暂时到吴王庙中歇息,跪拜神像祈求保佑。

鱼客拜祷完出来躺在廊下,忽然有一个人带他去见吴王。那人跪下报告说:“黑衣队还缺一名士兵,可以让这个人补缺。”吴王说:“可以。”就给了鱼客一身黑衣服。鱼客穿上后,变成了乌鸦,振动着翅膀飞出去。见乌鸦们都聚集在一起,鱼客就跟着它们一块飞走了。它们三三两两分落在各条船的帆和桅杆上,船上的旅客,争着把肉抛向空中,乌鸦们都飞起来在空中接着吃。鱼客也学着这样做,一会儿就吃饱了。他飞到树梢上,觉得很得意。过了两三天,吴王可怜他没有配偶,许配他一只雌乌鸦.叫作“竹青”,它们相处得很恩爱。鱼客每次去接食物吃,总是不够机警。竹青常劝他不要去,他不听。一天,有队清兵经过,用弹子射中了鱼客的胸膛。幸亏竹青衔着它飞走了,才没被捉去。乌鸦们被激怒了,鼓动起双翅扇起波涛,浪滔汹涌,船全被掀翻了。竹青带了食物来喂鱼客,但鱼客伤得很重,到了晚上就死了。鱼客忽然像从梦中醒来,见自己仍然躺在庙中。起初,居住在这里的人看见鱼客死了,不知他是谁,摸摸他的身体还没有冷,就让人不时来照看他。这时,人们向鱼客询问了缘故,凑了些钱送他回家。

三年后,鱼客又经过这个地方,到庙中参拜了吴王,摆设了食物,唤乌鸦们下来一齐吃;并说:“竹青如果在的话,请留下来别走。”吃完以后,乌鸦们都飞走了。后来,鱼客中举回来,又来参拜吴王庙,献上猪、羊供拜。供完以后,就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宴请乌鸦们,又祝愿竹青留下。这天晚上,鱼客在湖村住宿,点上蜡烛正坐着,忽然桌子前面像有只飞鸟飘落。鱼客一看,原来是个二十来岁的美人。这女子微笑着说:“别来无恙吧?”鱼客惊奇地问她是谁,女子说:“你不认识竹青了吗?”鱼客很高兴,问她从哪里来。竹青说:“我如今是汉江神女,很少回故乡。在这之前,乌鸦使者两次跟我说起你邀请的情谊,所以特地来与你相会。”鱼客更加兴奋感动,二人就像久别的夫妻,非常爱恋。鱼客要竹青一同到南方去,竹青想叫鱼客一块到西边去,最后也没定下去哪里。第二天,鱼客刚刚睡醒,见竹青已起来了。他睁开眼,只见高堂中巨大的蜡烛发出一片光亮,竟然不是在船上!他吃惊地起身问:“这是什么地方?”竹青笑着说:“这是汉阳啊。我家就是你家,何必一定要到南方去呢!”天色渐渐亮了,丫鬟婆子们纷纷过来侍候,酒菜也已端进来。就在大床上放一矮桌,夫妇两人对饮。鱼客问:“我的仆人在哪里?”竹青回答说:“在船上。”鱼客担心船主不能久等,竹青说:“不要紧,我会替你酬报他的!”于是二人日夜吃喝谈笑,鱼客高兴地忘了回家。

船主从梦中醒来,忽见是在汉阳,十分惊奇。仆人寻访鱼客,没有一点音信。船主想去别的地方,缆绳又解不开,两人只好一同守在船上。过了两个多月,鱼客忽然想起回家,对竹青说:“我在这里,不能与亲戚来往。况且你与我名义上是夫妻,可是连我家都没去过,怎么行呢?”竹青说:“不要说我不能去;就是去,你家里有妻子,又怎么安置我呢?不如让我住在这里,作为你的另外一个家!”鱼客恨路途太远,不能常来常往。竹青便拿出一件黑衣服来,说:“你原来穿过的旧衣服还在。如果想我时,穿上这件衣服就来了。到了这里,我再为你把衣服脱下。”于是,竹青摆下了美味佳肴,给鱼客饯别。鱼客喝得大醉,不禁睡着了。醒来后身子已经在船上,一看,船停在洞庭湖原先停泊的地方,船主和仆人都在。他们相互一看,十分震惊,都问鱼客到哪里去了。鱼客也觉得很惊奇,怅然若失。他见枕边有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竹青赠的新衣服和鞋袜,那件黑衣也折叠在里面。又有一个绣制的口袋系在腰上,伸手一摸,里面装满了银子。于是他们开船南行,到了岸,鱼客付给船主一大笔钱,自己就回家了。

回家几个月后,鱼客苦苦思念汉水,就偷偷拿出黑衣穿上,两胁立刻长出翅膀,迅速飞向空中。过了两个时辰,已经到了汉水。鱼客盘旋飞翔着往下看,见孤屿中有一片楼舍,就飞下来落在地上。有个婢女已经看到他,呼喊说:“官人来了!”不一会儿,竹青出来,命仆人们给鱼客脱了黑衣,鱼客觉得身上的羽毛立即随之脱落下来。竹青握着他的手进了房中,说:“你来得正好,我马上就要分娩了。”鱼客开玩笑地问她说:“是胎生还是卵生?”竹青说:“我如今成了神了,皮肤和骨头已经硬了,与过去不同了。”过了几天,竹青果然生产了。孩子被厚厚的胎衣包裹着,像一个大卵。破开一看,是个男孩。鱼客非常高兴,取名叫“汉产”。三天后,汉水的神女们都来祝贺,送来了衣服食物和珍宝作为贺礼。神女们个个都非常美丽,岁数在三十以下,都走近床前,用拇指按按小孩的鼻子,说是“增寿”。神女们走后,鱼客问:“刚才来的都是谁啊?”竹青说:“她们也是汉水的神女。走在后面那个穿藕白色衣服的,就是传说中郑交甫路过汉皋台下遇见的那个解佩相赠的仙女。”过了几个月,竹青用船送鱼客回家。船上没有帆和桨,飘然自行。到了陆地上,已经有人牵着马在路旁等候,鱼客就回家了。从此,两人不断来往。

过了几年后,汉产长得更加秀美,鱼客十分疼爱他。鱼客的妻子和氏不能生育,常常想见一见汉产。鱼客就把事告诉了竹青。竹青准备了行装,送儿子跟随父亲回去,约定三个月就回来。和氏喜爱汉产,胜过自己亲生的孩子。过了十个多月,还舍不得让他回去。一天,汉产忽然暴病而死。和氏哭得死去活来。鱼客就去汉水告诉竹青。一进门,见汉产光着脚躺在床上,高兴地问竹青。竹青说:“你长时间背约,我想儿子,所以就把他招来了。”鱼客就说这是因为和氏太喜爱孩子的缘故。竹青说:“等我再生个孩子,就让汉产回去。”又过了一年多,竹青生了对双胞胎,一男一女,男孩取名“汉生”,女孩取名“玉佩”。鱼客就带着汉产回了家。然而鱼客一年总要到汉水三四次。后来觉得路远不方便。鱼客就把家迁移到汉阳。汉产十二岁时,进了郡学学习。竹青认为人间没有美貌的女子,就把汉产叫走了,给他娶了妻子后,才让他回来。汉产的妻子名叫“卮娘”,也是神女生的。后来和氏死了,汉生和妹妹都来举哀送葬,安葬完了,汉生就留在这里。鱼客带着玉佩走了,从此再没回来。[1]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