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径春行图》宋 马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径春行图》宋 马远 《山径春行图》描绘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著携琴的小童,外出春游,享受的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著。

《山径春行图》无疑就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笔底下所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在这样的春景里,高士的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转化而来。

画家马远生平

马远(116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中国南宋杰出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于绘画世家,历任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的画院待诏。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与夏圭并称“马夏”、又谓“马一角、夏半边”。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1]

开创了中国艺术“斧劈皴”

马远家学渊源,擅长山水画,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无论从他善用的边角构图,绘山石用的大斧劈皴、松枝用下偃式的一波三折拖枝法、人物衣纹的简笔描、远山泼染,以及处理建筑物的界画能力等,让马远成为绘画史上技艺高超及富有独创性的画家。 [2]

人称“马一角”

他的画被当时评价为:“边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人称“马一角”。

《山径春行图》赏析

《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著胡须,一手拂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生机勃发的山径两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发文人此时此刻内心充满诗意的喜悦之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 [3]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著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传世作品

《踏歌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水图》全图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命名为波蹙金风、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生动而精彩地表现了不同类型的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华灯侍宴图》两本,一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本藏于重庆市博物馆;

《梅石溪凫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欢梅图》,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园雅集图》卷 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亦为马远真迹。 [4]

收藏

《山径春行图》卷 绢本设色 纵27.4厘米 横43.1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

==视频==

中国美术馆呈现香港“水墨运动”的先驱者吕寿琨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