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修女安魂曲》威廉·福克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修女安魂曲》威廉·福克纳

图片来源

《修女安魂曲》威廉·福克纳

《修女安魂曲》是威廉·福克纳的一部长篇小说,但实际上是一部三幕剧。这也是福克纳唯一的戏剧作品。

1956年9月20日,由阿尔贝·加缪执导《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 1951)的主要部分极具挑战性地以戏剧形式呈现[1]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意识流文学 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 约克纳帕塔法县 ,称为“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 1800年 起直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 有姓 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2]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3]

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曾于《圣殿》中出现的谭波尔,这时已嫁给葛文·史蒂文斯。她被旧日情人的弟弟手持往日的情书敲诈,违愿与其私奔。黑人女仆南茜不让谭波尔离开,杀死了她的孩子。谭波尔觉得错全在自己,向州长祈求赦免南茜的死罪,却终于失败。[4]

戏剧

1956年9月20日,《修女安魂曲》由阿尔贝·加缪执导,在马图兰-马塞尔·埃朗剧院首次公演。 [5]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场景

第一部分 第二场景

第一部分 第三场景

第二部分 第四场景

第二部分 第五场景

第二部分 第六场景

第二部分 第七场景

加缪答记者问(摘要) 一

加缪答记者问(摘要) 二

加缪答记者问(摘要) 三

加缪答记者问(摘要) 三

问:阿尔贝·加缪和威廉·福克纳相会,能向我们提供第一部现代悲剧吗?

答:这个背景已经告诉我们,一种有力的侦探因素进入这出悲剧。况且,所有悲剧都包含这种因素。瞧瞧《厄勒克特拉》或者《哈姆雷特》吧。福克纳深知这一点,便从报上刊登的社会新闻中寻找他作品中的人物,而且乐此不疲。

因此,要有一个秘密,还有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使人物与他们的命运相对立,并且在他们接受这种命运的结局中得到解决。这就是古典悲剧的钥匙。福克纳运用这种钥匙,打开了现代悲剧的道路。他这部作品,虽然不是为舞台创作的,却完全具有戏剧的那种紧张气氛。在我看来,是最接近某种悲剧理想的一部作品。

问:现代悲剧这个问题,我认为一直令您感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您才同意将这部《安魂曲》搬上舞台吗?

答:是这个原因。还有我对我认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显而易见的赞赏。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悲剧性的时期,而这个时期还没有戏剧。福克纳让人隐约看到,我们时代的悲剧性,终于到了能孕育出悲剧的时候了。

问:全部困难不是恰恰在于,让现代人讲一种悲剧语言吗?

答:当然了,不过,但愿我已经克服了这种困难。福克纳的急促喘息的语言风格,正是痛苦的特点……

问:痛苦,他的整个宗教的基础……

答:对呀!奇特的宗教,在他最后一部作品《寓言》中表达得更清楚,其像征让人隐约看到,通过痛苦和屈辱有望赎罪。在这里,他把传递他这信息的任务,交给了杀人凶手和娼妓南茜·曼尼戈,这并不是偶然的。

问:他这书名“修女安魂曲”的含义,他向您解释了吗?

答:他?怎么可能。我只见了他十分钟,他连三句话都没有对我讲,没有解释。一旦了解妓院和监狱在他的世界所起的作用,这书名的全部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了。南茜和坦普尔就是两位修女,进入卑鄙和赎罪的修道院。

问:福克纳的信仰无论怎样模糊,不是同您本人的不可知论相冲突吗?

答:不错,我不相信上帝。然而,这不等于我是无神论者。我甚至可以同意邦雅曼·贡斯当的观点,认为不信教是某种庸俗的……对,过时的东西。

问:可否把这视为您的思想某种变化的信号呢?而且对福克纳的这种兴趣,不是预示可能转而赞成教会的精神,即或不是赞成教会的信条吗?《堕落》的一些读者不禁抱有这种希望。

答:其实他们这样看没有任何依据。我那位法官——忏悔者不是说得明明白白,他是西西里人或爪哇人吗?连基督徒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同他一样,我对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都非常友好。我赞赏他生活的方式、死的方式。我缺乏想像力,不能追随他多远。顺便提一句,这是我同那个让-巴普梯斯特·克拉芒斯的唯一共同点,而有人硬要把我和他等同起来。这本书,我真希望把它取名为“我们时代的英雄”。起初它仅仅是一部长中篇,收进明年一月要出版的名为“流放与王国”的集子里。不过,我谈起话来就收不住了:绘一幅肖像,一个小先知的肖像,如同今天到处碰到的那种人。他们什么也没有预言,仅仅在自责的同时指责别人。摘自《世界报》(1956年8月31日)[6] [7]

《修女安魂曲》经典语录

过去从未过去,过去尚未结束。[8]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