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注”与“专注”​(王礼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注”与“专注”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关注”与“专注”》中国当代作家王礼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关注”与“专注”

不久前看到一篇短文《少些关注,多些专注》,对眼下智能时代“关注”太多,“专注”太少比较忧虑,明确提出应该“少些关注,多些专注”。

作者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他是希望大家埋下头来多做点实事。对他的观点我不反对,只是觉得要让人们“专注”下来真的是太难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关注”。“关注”这个词,词典上的释义是“关心重视”的意思。但,根据我个人体会,似乎有点超越了“关注”本身的负荷。其实,“关注”无非就是“比较引起注意,希望看到、听到某一事情或某个人物消息。”至于是不是“关心重视”,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之的。

“专注”这个词,词典上给予的解释是“专心注意”,有的字典又加了“精神专注”一说。总之我以为,就是“很用心”的意思。

如今,“关注”这个词可是太受人“关注”了,简直成了网络上的“专用语”。一提“关注”,人们不由自主、不约而同、自然而然地就会和微信、头条、抖音、博客、美篇等等联系在一起,想不想都不行。我没有去搜这个“关注”在近些年的使用率排行榜,反正它就像一个当红明星,大红大紫,绝代风华,引人瞩目。

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是“智能时代”,尤其手机智能突飞猛进,各类信息风起云涌、波涛滚滚、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虽不能一一“关注”,但其中值得“关注”、令人“关注”的 也真是不少。再说了,“关注”少了也还真不行。处在这个时代,人要生活、要生存,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得“关注”一下,也必须“关注”一下,哪怕就是“一下下”、“一小下下”。

首先一大早起来,你得“关注” 一下国际大事吧,因为他直接影响到咱们的国际安全环境;尤其美国你得“关注”一下吧, 它可是普天之下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中美关系走向可是与咱们的和平发展息息相关,况且,他又与我们的统一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绝不可等闲视之的;国际上还有许多事情你都得“关注”一下,比如“俄乌之战”你不需要“关注”一下吗?这可是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事。虽然看似与咱没啥关系,“电灯点火,其实不燃(然)”,关系大了去了。别的不说,汽油价格长没长?粮油价格长没长?都与这场战争有着直接关系。还有——,我们对待 “俄乌之战”的立场、观点、态度还会影响到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与西方的关系、与俄罗斯的关系、与乌克兰的关系、与北约的关系、与欧盟的关系等等等等,难道你不需要“关注”吗?还有,非洲要不要“关注”,东南亚要不要“关注”,小日本的动态要不要“关注”,亚太要不要“关注”,印度“三哥”的挑衅要不要“关注”,“老铁”巴基斯坦大选换人了要不要“关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美国的走狗小兄弟狗仗人势、对华的恶语相向要不要“关注”,那,巴勒斯坦呢,朝鲜呢,菲律宾呢?哎呀,还有呢,不说了,说了你也“不理解”。总之,一言以蔽之,都得“关注”。

你说啥?我不是领导人,不是国际军事专家?我“咸吃萝卜淡操心?”哈哈,我看你是数典忘祖。你忘了,老祖宗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是当官的,你总得算是个“匹夫”吧?你是“匹夫”难道不该为国分分忧吧?咱得“关注”,得有“参政议政”意识不是?

你看,不让人家“关注”行吗?人家的理由多得很呢,弄不好还给咱上纲上线呢,咱说不过。

你看吧,还有呢。他又说了:

国际的不说了,那国家大事呢,就更是责无旁贷了。理论学习咱多少得懂点吧?领导们讲话说的啥要知道点吧?当官换人的消息,各地正赶上换届,都新上来哪些新人需要知道点吧?gdp增速要关心一下吧?当下的疫情必须“关注”一下吧?疫情期间的物价、离退休人员长不长退休金更是要“关注”一下吧?还有,比如,抢险了、救灾了、安全状况了、天气预报了又是等等等等,都得“关注”一下。

好了,他这一“关注”,是不是就要快到中午了?

人家中午睡完午觉还得接着“关注”。他又要说了:家中有老人的,他们的养老及健康、就医得需要“关注”;孩子的上学、入托、学习、作业得需要“关注”;子女的就业、买房、婚姻、大龄不找对象得需要“关注”,三亲六故、同学战友的情况有的也需要“关注”,甚至连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家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也需要“关注”。这样说吧,真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注”,好事坏事大小事,事事也要“关注”,不“关注”不行啊,咱憋不住啊。

是啊,如今“关注”的确是太多太多了。你说,他如此多的“关注”,还哪有时间去“专注”呢。如此“关注”,就什么事情也不要做了,也没法做了。难怪你作者老兄为“关注”太多、“专注”太少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专注”做点事情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因为“专注”做事远比“关注”事情辛苦多了。“专注”是什么?“专注”是用心、“专注”是动脑、“专注”要专心致志、“专注”要聚精会神、“专注”要凝神聚力、“专注”要心无旁骛、“专注”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做学问、干事情。

“专注”够苦的吧。然而,“专注”虽苦,却能成就一番事业,“苦中自有千金粟,苦中自有黄金屋,苦中自有颜如玉,苦中自有人称颂”。“苦,是成功之母”是被历史和事实证明了的、实践检验了的真理。王羲之“专注”练字,竟将墨汁作蒜泥蘸着吃而不自知,终成“书圣”;无独有偶,1919年,一位青年学者埋头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也把家人送来的馒头蘸着墨汁当蒜泥吃了下去,此人就是陈望道——我国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陈景润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建立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伟大丰碑。据说他在走路时都在思考问题,结果撞到了电线杆上,实在是太“专注”了。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有一次他在煮鸡蛋时,由于太“专注”于思考问题,竟然把自己的手表投进了锅里,真是“专注”够可以了。还有,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以及航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科学家们也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致敬,向他们“专注”的治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致敬。

可见,“专注”是和“成就”连在一起的。只是“关注”,没有或少了“专注”,天上不会掉馅饼。

可是,在如今人心浮躁的时代,“专注”的人少了,“关注”的人多了,“关注”的事情多了:除了有些是值得“关注”的、应该“关注”的和必须“关注”的,但还有许多“关注”正如作者说的“还是少点为好”,我举双手赞成。至于有人“关注”的急功近利的事、投机取巧的事、损人利己的事、不务正业的、网络诈骗的事……更是令人忧虑的,有的还是非常危险的。如此之类的“关注”的确还是少点为好,没有更好。

但愿我和那位作者老兄的这些个忧虑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也真的希望不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那无限的“关注”之中去,还是“少些关注,多些专注”为好。[1]

作者简介

王礼民 ,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