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坡”行村感吟(叶传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坡”行村感吟》中国当代作家叶传雄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东坡”行村感吟

标题中的“东坡”,借指望坡居士。有一次,望坡居士前来琼中县指导《琼中黎族苗族民俗文化记忆》一书的编写工作,期间他趁着跟随我们到黎村收集民间传说的机会,行村穿巷,有独特之发现与感触。之后,他把进村走访的见闻和感受写进两首诗中,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是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事情。记得,这天下午,天空乌云密布,路旁的树叶被风吹得摇摆不止,看情形好像快要下雨了。按照计划安排,我们要下乡收集民间传说,但考虑到天气等因素,我们决定到附近一个叫槟榔园的黎村采访。望坡居士闻之,要求我们也带上他到此村走走看看。这样,我、少才兄、刘霞、国傅和望坡居士一行五人,就乘车朝槟榔园黎村驶去。

营根镇槟榔园村位于县城西边左侧四公里处。很久以前,村中有一户人家在村前种植一大片槟榔树,故名为槟榔园村。村南面多山,属丘陵台地区,其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橡胶、槟榔。十五分钟后,车子停在村文化室前。众人下得车来,有人去参观文化室,有人去村中找民间传说记忆者,有人去村中行走、观光。此时,我仔细观察,这村周围是一片片的槟榔园、橡胶园,而村前的槟榔树则亭亭玉立,犹如一大群美丽的少女,正深情地注视着我们的到来呢。一条弯弯的小溪自东向西流去,为村前添加了亮色。

一会儿,山雨飘然而至,我们就到村中央一户人家里躲雨。

此村中央有一块约摸一百平方米的地方,群石挺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那群石,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金龟望月,有的像神童站在主人身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我们在村中访问一名叫王积清的老年人才得知,这些石头都是宝贝,很早就被村民当做神来加以保护。王积清说,这些石头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村中的这些石头,它们是神仙派来守护此村的。它们伏在村子的正中,石身挨着石身,看上去像是一群乌龟聚在一起。它们像是在睡觉,又像是在聊天,更像是龟族的某个大家庭在一起庆祝着什么。一代接着一代的老年人都说,这群石龟是这个村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这群石龟,村子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所以,历代村民为了保护这个村的好风水,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允许有人做破坏石头和破坏风水的事情。

在槟榔园村,我们还收集到《槟榔园村与总兵的传说》《槟榔园村的来历》《种山兰稻的故事》等故事。望坡居士说,这些故事,传说色彩很浓,值得记录、整理,使之流传下来。

在返回的路上,望坡居士说,他刚才在村中行走时看到一些有趣的画面,刚完成的两首诗中就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说完,他通过微信形式把诗传给我,我当即打开微信,认真阅读望坡居士的诗。望坡居士的诗,体裁为七绝,全诗如下:

山岭横斜烟霭迷,花明香暗若相思。

槟榔带雨亭亭立,羞与骚人赋小诗。

——《黎村小景》

恍是当年笠屐翁,行村穿巷兴方浓。

儿童惊见回身走,躲人家门偷露容。

——《黎村小景之二》

望坡居士这两首诗,写的是他行走槟榔园黎村时的所见所感。第一首,描绘此村的环境,写得很有特色。远看,东面高高的山岭被浓浓烟霭包裹着,使人总看不清山体的模样;近处,路旁有鲜艳的花朵,很是夺人眼球,那阵阵幽香袭来,令人心动。雨天里的槟榔树亭亭玉立,就像美少女,见诗人来了,她感到很害羞,更不要说与诗人对视、吟诗。比喻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第二首,诗人是说,他好像是当年的苏东坡一样,很有兴趣地在黎村中行走。他在黎村,或观看民居,或了解民情,或与民喝茶聊天、讲笑话,都乐此不疲。有意思的是,他今天在槟榔园村与儿童相见时的情景:儿童见到他,把他当成是威风八面的大人物,故回身快走,躲到家里去,还从门缝处偷偷往外看呢。这个儿童躲就躲罢,还在偷看,这说明什么?老人解释说,黎村儿童少见外人,见了外人他好像是见到神灵一样,感到害怕,故很快就躲开了。山村儿童是天真、幼稚的,其见到外人的动作是很有趣味的,此即一例。诗人把这个情景描绘出来,且画面感很强,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样的情景,唐代诗人贺知章也写过,但贺知章和望坡居士的描绘是不相同的。唐代贺知章在《回乡偶书》(其一)中的诗句是这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我们看到,贺知章回乡也见到儿童,但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感受不到有风趣,读出来的只是无限伤心的感慨而已。

“恍是当年笠屐翁”,诗句中的“笠屐翁”指的就是苏东坡。望坡居士在其大著《恍榔载酒》一书中对“笠屐翁”苏东坡就作了生动的描述:“一次,苏东坡去拜访黎子云,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海南的天气多变,雨何时来、何时去,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苏东坡赶快就近躲到一户农家,外面雨还没有完全停下来,他就借一顶箬笠戴在头上,一双木屐穿在脚下,走了出来。这一下可热闹了。苏东坡虽是流放之人,然而毕竟尚有着名誉上的官职,还是穿官服的,何况他曾长期在朝廷和地方上做大官呢?荒村野里,哪里来过这么大的官?即使不穿官服,至少也穿中原汉人服装吧。一开始,衣着十分简单的儋耳人很不习惯老先生的装束,苏东坡在村中出现,大家都争相出来观看。久而久之,人们对这服饰已经习惯了。现在,老先生身着宽大的汉衣,头上却戴着黎家妇女的斗笠,脚下穿着黎家男人的木屐,突然以这种不伦不类的装饰出现在里巷街道,大家都觉得好玩了。于是妇人、孩子,争相跑出来,跟在他后面拍手说笑,连村上的狗也不认得了,也出来吠叫着凑热闹。苏东坡却十分得意,他觉得自己真正回到了淳朴天真的老百姓生活。一位大学者、大文豪、文坛泰斗,曾经做过正三品官的老人,身着汉装,头上却带着一个斗笠,脚下踏着木屐,走在雨泥之中,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呢?事情不胫而走,有人立即画一幅东坡笠屐图。笠屐图很快传到东坡手中,东坡看后大笑,濡翰题曰:‘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此后,东坡笠屐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极为有趣的题材。”

阅读望坡居士这两首诗,我自然地就联想到当年苏东坡在黎村行走的情景。元符二年(1099),苏东坡被酒独行,半醉半醒,还访遍了四位黎族朋友,总角的黎家儿童视诗人为亲人,吹着葱叶迎来送往,显示了作者清贫宁静、随缘自适、与当地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意趣。东坡远离官场,心态安详,投身自然,如归故乡,与村童乡老追随而乐,正合他的人生旨趣。心宽天地大,诗潮滚滚来。这一年,苏东坡作诗,诗题为《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我们选其一、其二,其一是这样的:“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其二是这样的:“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对苏东坡这两首诗,望坡居士是研究过的,他说,宋代时,海南农村每一户房屋自然散落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当时苏东坡家在城西,距离黎家村落有数里之遥。半醒半醉的苏东坡在这种完全自然化的村落里转悠已经是辨不清方向了,寻找走出村落回家的荒野小径则更是不容易。好在老先生从来没有真醉过。这时他那如乡村野老一样朴野天真的聪明智慧发挥了作用,他忽然记起一路上牛踩过的痕迹。追牛矢,认路回家,诗的灵感因此触发,一首好诗就这样写出来了。读第二首诗,让人想到大才子袁枚的一句话。清代袁枚说,诗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苏东坡拥有着童心的真美,也善于用童心发现儿童之美。苏东坡遍访四黎,没有记录与四黎相见的情景,却把在路途中遇到的几个儿童记录到了优美的诗句,难道不更加耐人寻味吗?可见,望坡居士和东坡居士的诗都是一组,且都充满风趣和趣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入夜,我再读望坡先生作于槟榔园村的诗歌作品,其有趣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辗转反侧,不能入睡,遂作和诗一首,即韵和步望坡居士诗,全诗是:

槟榔村里现群石,四季安民事亦奇。

阵阵山歌飘万里,蓬莱梦境有题诗。

——和望坡居士《黎村小景》

携友黎村访老翁,槟榔欣迓证情浓。

骚人感作清新句,天上东坡亦动容。

——和望坡居士《黎村小景之二》

完成和诗,我感到轻松多了。之后,便安静地入睡,还甜甜地进入了梦乡中。 [1]

作者简介

叶传雄(1959.5~ ),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黎族。字含章,号黎山处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