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PM2.5 |
中文名稱 :細顆粒物 外文名稱 :PM2.5 當量直徑 :≤2.5微米 英文全稱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單 位 :微克每立方米 定名時間 :2013年4月19日 |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被稱為大氣污染的元兇。
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1]。
可吸入顆粒物可以被人體吸入,沉積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從而引發疾病。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徑的可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順利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身體機制無法防疫
PM2.5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無機分子,是致病之源。細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細菌有得一拼。
PM2.5是直徑為2.5微米的細顆粒物,細菌則是微米級生物,大小多為1微米、幾微米,也有十幾微米的。也就是說,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
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
PM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2]。
主要來源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3]。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防護方法
室內的防護方法
面對PM2.5的防護,在室內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一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雖然淨化器在宣傳時有誇大其詞的作用,但其淨化空氣的作用還是毋庸置疑的,空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使用淨化器來幫助淨化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清新空氣改善呼吸環境[4]。
要適當開窗換氣
乾燥天氣使病菌容易聚集,不管是空氣中的PM2.5還是一些室內的有毒空氣,如牆壁上的甲醛、聚乙烯、二手煙等等都對身體有很大傷害,不應怕PM2.5就拒絕開窗通風,讓空氣無法流通造成細菌繁殖。要選擇天氣良好的時候適當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細菌大量聚集。
可以再家中養綠色植物
居室的綠色植物選擇也是十分關鍵的,有些綠色能夠有效的吸附室內有毒氣體,對室內污染空氣起到了一定的治理作用。吊蘭、蘆薈、龍舌蘭、月季、虎尾蘭等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起到淨化空氣增加氧氣量的作用[5]。
視頻
PM2.5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PM2.5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人體的危害,網易,2019-07-26
- ↑ 黑雲壓城城欲摧-霧霾來了,我們能做什麼? ,搜狐網 ,2016-10-26
- ↑ PM2.5的主要來源到底是啥:是煤是廠還是車?,中國新聞網 , 2017-1-6
- ↑ 面對PM2.5隨時「爆表」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知乎 , 2019-12-11
- ↑ 家裡放點綠色植物,能降PM2.5?,東方網 , 20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