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大仙上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大仙上邨
图片来自xuite

黄大仙上邨英语:Upp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其中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黄大仙龙翔道

历史与概要

重建前

重建前为政府廉租屋邨,原称龙翔道政府廉租屋邨,落成时改称黄大仙政府廉租屋邨,于1958年起动工兴建,原址为荒地及零散木屋区。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为区别原黄大仙徙置区,更名为黄大仙上邨。政府原计划将黄大仙祠清拆,后因东华三院向政府陈情反对清拆黄大仙祠,才改在黄大仙祠东西两旁兴建屋邨。

西部共有为数14座旧型政府廉租屋大厦(第1-15座,没有第13座),于1963年7月至翌年10月落成;而东部则有5座设有电梯设施的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名称分别为东座、南座、西座、北座及中座,于1965年8月至11月落成。

说明

东部五座大厦是首批楼高20层及设有升降机设备的新型廉租屋大厦,但单位仍未有独立厕所,同类大厦只有牛头角上邨[1] 的第9-12座。

1980年,政府把位于龙翔道以北,原属黄大仙下邨的第8座拨归上邨管理。这座大厦属于第一型徙厦,原用作安置受竹园村清拆影响又拥有地契的村民,因此该大厦所有单位均设独立厨厕,也是非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的唯一一座。为免与原有的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会把以座数辨别的大厦分别冠上名称,这座徙厦命名为“长欣楼”

整体重建计划

按照“整体重建计划”,第1-12座于1996年6月开始清拆重建,2000年至2001年分两期落成(而邻近龙翔道部份建成两座单方向大厦,以及龙翔广场(翻新后改名为黄大仙中心北馆)连龙翔办公大楼),而第14、15座及东部5座则于2001年5月31日永久封闭,翌年年初清拆。第14、15座原址重建为咏善楼,于2009年落成,而东部空地曾供香港游乐场协会开设“创艺坊”,活动结束后改为黄大仙广场、露天及有盖停车场,以及港铁隧道紧急救援通道。

屋邨资料

重建计划

此邨重建后楼宇命名有别于其他屋邨以邨名的其中一个字来命名,此邨采用了邨名“仙”字的谐音“善”字来命名,因为“善”的广东话的拼音(香港政府粤语拼音)与“仙”一样为“Sin”。

重建计划内设有龙翔办公大楼的政府办公大楼,以安置受新蒲岗政府合署清拆计划及房屋署重建计划下影响的多个政府部门,而龙翔办公大楼为房屋署物业,楼宇内设有多个房屋署及相关部门,如运输及房屋局独立审查组(I.C.U.),葵涌区域物业管理办事处及善用公屋资源分组;并把馀下的单位及/或整个楼层出租予其他政府部门,包括社会福利署民政事务总署(黄大仙民政事务处及黄大仙区议会秘书处)等作办公室。另外设有名为龙翔中心(领展接手后,已易名为龙翔广场,2015年9月再改名为黄大仙中心北馆)的中型商场,并设有小广场连接黄大仙港铁站及黄大仙庙,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服务。

屋邨内则设有健身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儿童游乐场;社区设施包括一间幼稚园、老人中心、托儿所、青年中心及中途宿舍,供附近居民及此邨住客使用。

此外,屋邨有两座升降机塔,两座塔内共有六部升降机可往来一及三期以及竹园南邨,方便市民上落[2]

现时楼宇

楼宇名称(座号) 楼宇类型[3] 落成年份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服务的厂商 期数 备注
普善楼(第1期第1座) 单方向设计大厦 2000年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中国建筑 三菱电机 1
倡善楼(第1期第2座) 和谐一型第六款(第三代半) 2001年
启善楼(第1期第3座) 和谐一型第五款(第三代半) 原本拟作“重建置业计划”屋苑出售
达善楼(第1期第4座)
*耀善楼(第1期第5座) 和谐一型第六款

连新和谐附翼第三型(第三代半)

咏善楼(第3期第N1座)[注 1] 非标准设计大厦
(Y字型)
2009年 房屋署总建筑师(2) (不详) 东芝公司 3
*昭善楼(第4期第1座) 单方向设计大厦 2001年 吴享洪建筑师事务所 新福港(地基工程)[4]

德信建筑(上盖)

三菱电机 4
溢善楼(第4期第2座)
龙翔中心(第4期)

(现更名为黄大仙中心北馆

不适用 现由领展接管
龙翔办公大楼(第4期第N2座) 为一座政府办公大楼

(注:第二期现为港铁屯马线隧道紧急通道、公共运输交汇处及临时停车场(长远拟兴建社区设施)等设施,故此第二期发展计划已不存在。)

以 * 标示楼宇为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中多名确诊个案患者居住的大厦

参考文献


引用错误:组名为“注”的<ref>标签存在,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标签,或结尾的</ref>标签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