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陆世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世仪(1611年-1672年),字道威,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学者。

生平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母不久过世。好学勤问,其父出去做家教时,都带着他一同前往。后为张溥门生,又从娄东梨花枪高手石敬严学习兵法。[1]陈瑚盛敬江士韶等结为文会。明亡不仕。学宗程朱理学,其理学以经世为主,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他反对王守仁致良知,他说:“致良知虽是直截,终不赅括,不如穷理稳当。……天下事有可以不虑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学而知者,名物度数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当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运行,必观书考图,然后明白,纯靠良知,致得去否?”[2]陆世仪重视教育,要求“切于用世”,主张增设“天文、地理、河渠、兵法”等科,“今天下之精神皆耗于帖括矣,谁肯为真读书人,而国家又安得收读书之益哉!”[3]

陆世仪本人颇能接受西学,他受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影响,本人亦喜好数学,并承认西方在天文学与数学方面比中国精密。[4]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月病重,卒于太仓家中。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等40余种,凡100余卷。

清史文载

陆世仪,字道威,太仓州人。少从刘宗周讲学。归而凿池十亩,筑亭其中,不通宾客,自号桴亭。与同里陈瑚、盛敬、江士韶相约,为迁善改过之学。或横经论难,或即事穷理,反复以求一是。甚有商榷未定,彻夜忘寝,质明而后断,或未断而复辨者。著《思辨录》,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十四门。世仪之学,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于近代讲学诸家,最为笃实。其言曰:“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呼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世用,不可不讲。”所言深切著明,足砭虚憍之弊。其于明儒薛、胡、陈、王,皆平心论之。又尝谓学者曰:“世有大儒,决不别立宗旨。”故全祖望谓国初儒者,孙奇逢、黄宗羲、李颙最有名,而世仪少知者。同治十一年,从祀文庙。

个人名言

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

因念逝者之速如此,人安可一息不读书。

宽收严试,久任超迁。此八字,用人之良法。

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壁,人和也。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

参考文献

  1. 唐文治:《陈桴亭先生枪法遗闻记》
  2. 《思辨录辑要》卷三《格致类》
  3. 《思辨录辑要》卷四《格致类》
  4. 《思辨录辑要》卷十四《治平类》说:“天文图盖天不如浑天,人知之矣。然浑天旧图亦渐与天不相似。惟西图为精密,不可以其为异国而忽之也。”卷十五《治平类》又说:“西学有几何用法,《崇祯历书》中有之,盖详论勾股之法也。勾股法《九章》算中有之,然未若西学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