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针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针眼
 

中文名 :针眼

发病部位 :胞睑近睑弦部

相关西医 :麦粒肿

主要病因 :内热外毒攻窜上炎

其他名称 :眼睑炎、土疳、土疡、偷针

疾病分类  : 眼科—胞睑病类

针眼病,中医病名。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本病与季节、气候、年龄、性别无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现代医学里面的麦粒肿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1]

病因

  • 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破溃。
  • 3、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2]

病机

胞睑属五轮学说中之肉轮,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有节,胃纳脾输,则目得其养。胞睑位于眼珠前部,易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因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郁遏湿热,上壅胞睑,致胞睑红肿、疼痛、酿脓溃变。 [3]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胞睑局部红肿疼痛;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病证鉴别

针眼病因
原图链接

1、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2、眼丹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3、眼痈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4]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热之邪初犯胞睑,风邪为甚,故辨证以胞睑肿胀、痒甚以及舌脉为要点;热毒上攻胞睑,故辨证以其局部红肿痒痛及脾胃积热的全身症状为要点;脾胃虚弱,正气不固,时感外邪,辨证以针眼反复发作及脾胃虚弱之全身症状为要点。

治疗原则

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证治分类

内治

风热外袭

症状: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草

热毒上攻

症状: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石膏炒山栀黄连生地丹皮藿香当归升麻

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

症状: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石膏、栀子、黄芩、防风、薄荷、升麻、赤芍、枳壳、藿香、陈皮、甘草。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

外治

  • 1、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应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 2、针刺法:针用泻法为主。选取太阳、风池、合谷、丝竹空,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脾虚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1次。
  • 3、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有较好的泻热止痛消肿效果。每日1次。
  • 4、针挑法: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区附近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1个或数个,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其他疗法

  • 1、滴眼药水:患眼滴0.5%熊胆眼药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 2、涂眼药膏: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 3、 湿热敷: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

[5]

转归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预防调护

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要及时治疗。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6]

参考资料

  • 1. 巢元方(隋).《诸病源候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8月1日第1版
  • 2. 傅仁宇(明).《审视瑶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第1版
  • 3.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1月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