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胡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金环胡蜂 [1]在胡蜂属里,体型最大最强的就是金环胡蜂,体长可达5厘米,头部金黄,腹部黄黑相间,看起来像套了多个“金环”。胡蜂可以刮取木纤维,用消化液将其消化为纸浆后筑巢,胡蜂巢状如足球,外面有层叠的花纹,内部是格子状的蜂巢,结构精细复杂。金环胡蜂的巢通常筑于地面或树根下,误入巢附近区域就可能引起它们的攻击。金环胡蜂的毒素包含组胺类、溶血类和神经类毒素,严重时可引起人的肝肾衰竭。被胡蜂蛰伤后的严重程度与进入人体的毒液量有直接关系,也与人的体质有关。如果被胡蜂蛰了之后出现过敏反应需马上就医。值得一提的是,蜂毒致死的原因主要是蜂毒引起人体的过敏性休克,特别是曾经被蜂蛰过引起过敏的人,在下次被蜂蛰的时候反应会更加强烈。这类人群要特别小心。还有一些人被蛰后会出现延迟性过敏,当时没事,过了几天以后才发作。
简介
- 雌蜂
头部:宽较胸部窄,但略宽于前胸背板前缘。两触角窝之间三角状平面隆起,隆起端部伸达唇基基部,额沟明显,整个头部桔黄色,额部及颊部较稀的布有浅刻点,仅沿后头边缘布有棕色毛,颊部宽,棕色单眼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复眼顶部之间,每个单眼周围略呈黑色。触角支角突深棕色,柄节棕黄色,鞭节黑色,唯基部数节的腹面及端部数节呈锈色。唇基略隆起,宽大于高,全呈桔黄色,密布刻点,沿端部布有棕色毛,基部中央凹陷,端部两侧齿状突起。上颚基部宽,近三角形,桔黄色,端部处呈黑色,端部下半部有3个齿,上半部刃状,最上端有1短齿,上颚布有刻点和极短的毛。颊部明显超过复限宽。
胸部: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开,肩角明显,前缘两侧黄棕色,其余均呈黑褐色,但有的个体肩角处各有1棕色斑,刻点几无,但布有棕色毛。中胸背板略隆起,中央有细纵隆线,刻点细浅而稀,布有稀的棕色毛,全呈黑褐色,但有些个体于前缘两侧及近翅基片处各有l条状棕色斑。小盾片矩形,略隆起,光滑,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或棕色。后小盾片向下垂直,五边形,端部突出,光滑、无刻点,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有时于两侧各有1点状棕色斑。并胸腹节全呈黑褐色,稀布浅刻点,布有棕色毛,中央自浅沟,背面平。中胸侧板黑褐色,布有浅刻点及棕色毛。后胸侧板黑褐色,光滑、无毛及刻点。翅基片棕色,内缘色暗,光滑,后缘稀布短毛。翅呈棕色,前翅前缘色略深。前、中、后足之各节均呈黑褐色,仅膝部及前足胫节背面呈棕色。爪光滑无齿。
腹部:除第6节背、腹板全呈橙黄色外,其余各节背板均为棕黄色与黑褐色相间。第1节腹板全呈黑褐色,第2至5节腹板均为黑褐色,仅于端部确1棕黄色窄带。第1节背板与第2节背板两端橙色,中间黑褐色。第3至5节背板仅于端部边缘为橙色,基部为黑褐色,两色横带相间之宽窄,个体间常略有差异。各节均较光滑,仅能略见浅细的刻点,均布有棕色毛。
体长约30至40毫米。职蜂较小。
- 雄蜂
近似于雌蜂。棕色毛较密,体上常有些棕色斑。 体长34毫米。
地理分布
属东洋、古北区系共有种。分布面较广,北起吉林(长白山),南至台湾及广东、广西、云南南缘,东接国境线,西向沿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延安)、甘肃(庆阳、陇南地区)西斜,折入四川、云南,朝鲜、日本(北海道一九州)及欧洲(法国 )。止于盆地西缘和横断山系东侧,是胡蜂科中常见种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