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阿尔都塞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时代 20世纪哲学
地区 西方哲學
学派 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
主要领域
政治学经济学意识形态
著名思想
The 'Epistemological Break'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法语: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另譯阿圖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生平

出生于阿尔及利亚,1937年進入里昂知名中學Lycée du Parc讀書,課業表現十分優異,並於畢業後被最高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阿爾都塞成為德國的戰俘。在戰俘營中,他廣泛而深入地認識了共產主義。1945年重返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在哲學家巴歇拉爾指導下研究哲學。194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從教,並于同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62年升為教授,1975年通過答辯,又被庇卡底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療養。


思想

阿爾都塞長期在大學執教,但在政治思想戰線上積極參與現實鬥爭。50年代中後期,圍繞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黑格爾哲學的關係問題,他同新左派展開了激烈論戰。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鳩、盧棱、馬克思:政治和歷史》、《保衛馬克思》、《閱讀〈資本論〉》、《列寧與哲學》、《自我批評》等。在批判把馬克思主義人道化、黑格爾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威脅的正統捍衛者”姿態出現,在黨內外贏得了頗高聲譽。在他看來,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裏吸取的不是辯證法和異化概念,而是“無主體過程”的哲學範疇。馬克思主義是在在費爾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義”決裂中產生的,嚴格地說,它是“理論反人道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 讀報
圖片來源france culture

作為科學的歷史理論是社會科學中發現的“新大陸”,而作為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卻以“實踐狀態”仍包含在《資本論》等著作中,還有待於從理論上系統闡述。他按照“對應閱讀法(symptomatic reading)”,把《資本論》作為認識物件,進行了深入研究,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中抽取出來。所以,他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定義為“理論實踐的理論”。實際上,他是運用“多元決定”、“結構因果性”等概念所體現的結構主義原則,對社會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了新的解釋。認為社會是由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因素按一定結構方式構成的複雜統一體,歷史發展不是按“人的本質的異化”和“揚棄異化”的人道主義方式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無主體過程”。

相關影片

Louis Althusser: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vs. 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es Pt. 1 of 2
Louis Althusser: The Crisis of Marxism (interview)
Sociologia 01.1 - Escola e reprodução social.
ALTHUSSER, AN INTELLECTUAL ADVENTURE Excerpt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