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谷香,中药材名。
别名为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
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
辛,温。
①《药性论》:苦辛。
②《唐本草》:辛,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平,甘,无毒。
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入肾、膀胱、胃经。
①《汤液本事》: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大阴、阳明、太阳、少阴经。
功能主治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
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
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
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1]
⑤李杲:补命门不足。
⑥《伤寒蕴要》:暖丹田。
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
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
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
别法》:治慢性气管炎。
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高0.5~1.5米,上部分枝,灰绿色,
表面有细纵纹。茎生叶互生,叶柄长3.5~4.5厘米,由下而上渐短,近基部呈鞘状,
宽大抱茎,边缘有膜质波状狭翅;叶片3~4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至丝形。
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3~12厘米,伞梗5~20枝或更多,长2~5厘米,
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5~30,小伞梗纤细,长4~10毫米;不具总苞和小总苞;
花小,无花萼;花瓣5,金黄色,广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
中部以上向内卷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药卵形,2室,花丝丝状,
伸出花瓣外;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极短,浅裂。双悬果,
卵状长圆形,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外表黄绿色,顶端残留黄褐色柱基,
分果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纵梭,每个棱槽内有一个油管,合生面有2个油管。花期6~9月。果期10月。
药材性状
干燥的果实,呈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有时带小果柄,
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外表黄绿色。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
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分果中有种子1粒,
横切面微呈肾形。气芳香,味甘微辛。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浓味甜者为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与蛋类一起清炒食用,味道鲜美。
药理作用
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
它能降低胃的张力,随后又刺激之,而使其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
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因而促进气体的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
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此种作用可被局部麻醉药取消,因此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
它还有某些抗菌作用,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在豚鼠的实验性结核中,茴香醛并无抗结核作用,但能略微加强小量链霉素之效力。
小茴香酮为樟脑的异构体,故有与樟脑相似的某些局部刺激作用
目录
参考来源
- ↑ 茴香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