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露

【原文】

厌氵邑行露①,

岂不夙夜②?

谓行多露③。

谁谓雀无角④?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⑤?

何以速我狱⑥?

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⑦!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⑧?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

【注释】

①厌氵邑(yeyi):潮湿的样子。行(hang):道路。行露:道路上有露水。

②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

③谓:同“畏”,意思是畏 惧。

④角:啄,嘴。

⑤女:同“汝”,你。无家:没有家室。这里指 尚未婚配。

⑥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

⑦不足:意思是说求为家室的理由不足。

⑧塘:墙,墙壁。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

难道不想早赶路?

只怕路上露水多。

谁说鸟雀没有嘴?

怎么啄穿我的屋?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送我进监狱?

虽然送我进监狱,

要想成家理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

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

我也决不顺从你。

【读解】

这首诗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重 婚而作。男方显然采用强暴手段,用刑狱相逼,但作者并未屈服, 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宁为玉碎的气节,也是可歌 可泣,值得大加赞颂。

气节是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尺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 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 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金钱所代表的是现实的实际利益。当人只盯住眼前的实际利 益时,就完全可能为此牺牲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变得像行尸走肉 一般只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当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之时,他就完 全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丧失了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只有挣钱机器(机器没有生命, 没有自我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仅仅是一个物)才会为财死。

人生确有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士可杀而不可辱。羞辱是 对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是对人的价值的蔑视和抹杀,为此,当 然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沦为奴仆,变作他人的玩物,应当算是 最为悲惨的人生境况,为了拒绝和摆脱这种境况,当然也值得付 出代价和生命。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正是敢于说“不”字的凛然 气节。这是需要大无畏的气概的。

但是,现在的我们,已很少敢于说“不”字了。[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