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虞喜(281~356年),字仲宁,会稽郡余姚(今浙江慈溪)人。东晋天文学家,东吴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散骑常侍虞预胞弟。
- 出身仕宦之家,少立操行,博学好古。
- 晋元帝时,诸葛恢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召为功曹。
- 晋明帝太宁年间,因他“洁静其操,博学足以明道”,召为博士,以疾不就。
- 晋成帝咸和年间,举为贤良未果。咸康初年,荐为散骑常侍,未就职。晋穆帝永和年间,朝堂商议殷祭大礼咨询拜访。卒年七十六岁。
- 虞喜作为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并定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的天文学家。
- 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历法得以较早地区分恒星年与太阳年。
- 132年后,杰出学者祖冲之参考虞喜的岁差值,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
- 个人著述,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著述数十万言,今已散佚。 [1]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虞喜
|
字号 字仲宁
|
民族 汉人
|
职业 东晋天文学家
|
出生地 会稽郡余姚
|
出生时间 281年
|
去世时间 5356年
|
所处时代 东晋
|
主要成就 创立“安天论”,发现岁差
|
人物介绍
虞喜(281年—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为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征为博士;咸和末,举为贤良;咸康初,内史以其“博闻强识,钻坚研微”复荐为博士,皆不就。世为豪族,精天文、经学,兼擅谶纬诸学。咸和五年(330年),根据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发现岁差,认为太阳从第一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向西移过原先位置,推算出每50年退一度(现代测定为71年8个月)。 《宋史·律历志》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一词由此而来。此前中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从上年冬至到这一年冬至环行天空一周永相吻合(那时尚不知地球绕太阳环行)。这一发现对以后的天文学颇有影响,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制《大明历》开创中国天文学史新纪元,即应用“岁差”因素。咸康年间,根据宣夜说著《安天论》,主张天高无穷,在上常安不动,日月星辰各自运行,以批驳浑天说、盖天说。永和元年(345),为十月殷祭事朝论难决,遣使询喜,得以解决。
尚著有《毛诗释》、《尚书释问》等10余种。[2]
人物成就
钻坚研微
- 虞喜博学好古、少年老成,年轻时就有很高声望,受到人们赞扬。西晋帝(公元307─313年在位)诏他出任官职他坚辞。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在位)时诸葛恢任会稽太守,强迫虞喜充任他手下功曹,对他刺激很大,下决心终生不仕。东晋明帝(公元323--326年在位)与成帝都多次诏他做官,都被拒绝。成帝时内使何充曾称赞虞喜“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成帝则下诏嘉奖他“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可见虞喜安贫乐道、一生惟做学问而已。
发现岁差
- 虞喜不愿做官,就在家中做学问,其“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主要还是偏重于对经典著作阐释和训注,但他从古代史志书里,发现了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建星为冬至点,刘款对冬至点西遇现象甚为疑,最后犹豫其辞,认为冬至进退牛前四度五分,贾逵才明白他说冬至在斗。不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于冬至点移动记录都存而不论,没有把“周天”(恒星年)与“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 事实由于天体的引力导致地球固体潮汐,固体潮汐导致地球差异旋转,地球差异旋转导致岁差,引起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退行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60角秒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5786年年退行一周。
- 虞喜当时虽然不知道也不可能了解上述道理,但是他从古代冬至点位置实测数据发生西退现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阳一周天并非冬至一周岁结论,即天自为天和岁自为岁。冬至一周岁要比太阳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将之命名为岁差,这就发现回归年同恒星年的区别。
- 更进一步,虞喜根据《尧典》记载冬至日短星昴,而当时实测冬至点在东壁中,即壁宿九度。从昴宿经胃宿十四度和娄宿十二度、奎宿十六度,至壁宿九度,合计退行50多度,虞喜估计唐尧时代相距二千七百余年,由此可求得岁差值为约五十年退一度。
- 岁差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一件大事。虞喜发现岁差,虽然比古希腊依巴谷晚,但却比依巴谷每百年差一度数值精确。而且自南北朝祖冲之将岁差引进《大明历》之后,隋刘悼《皇历》和宋杨忠辅《统天历》与元郭守敬《授时历》的岁差值日趋精确。而当时欧洲,制历家们还在墨守成规的沿用百年差一度的差数据。两相比较相形见绌。
- 哥白尼之前,人民普遍认为所有天体及太阳都围绕地球公转。虞喜精通天文并对岁差做出太阳东移的解释,由于不符合观测事实而受到当时司天鉴官员的一致反对。在今汉族天看来运动时是相对的,所谓的太阳东移其实也就是地壳西移(地球差异旋转),地壳西移缩短了回归年的时间,地面的观测者就可观测到节气点西移假象。
作“安天论”
- 虞喜对宇宙理论也很有研究。他对汉代以来的盖天说和张衡的浑天说、郗萌宣夜说三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盖天说“天象盖笠、地法复盘”(大意:天像个斗笠、地像反盖的盘子)太粗疏;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大意:整个宇宙就像鸡蛋,大地就像蛋中的黄。天大地小,天表面和内部都有水,天和地关系就像蛋壳和蛋黄一样。天和地都是由气组成,且都是飘浮在水上。)虽比盖天说先进但仍非至善;于是在成帝咸康中(大约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论》。
- 虞喜说:“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大意:宇宙是无边无际,却也相对安定;天与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运动周期,以自己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球壳上。)
- 《晋书·天文志》称:“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的确虞喜的《安天论》既否定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又批判天球具有固体壳层的浑天说。他信仰主张宇宙无限宣夜说,并予以继承和发展,这在天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博士,这就样评价过宣夜说:“这是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任何说法相比,都毫不逊色。”
人物评价
- 晋明帝: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
- 何充: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
- 晋成帝: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
史籍记载
- 《晋书·儒林列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