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湾山椒鱼

台湾山椒鱼照片来自

台湾山椒鱼

台湾山椒鱼照片来自

学名 Hynobius formosanus

俗名 台湾山椒鱼,台湾小鲵,台湾蝾螈

界名 动物界

门名 脊索动物门

纲名 两生纲

目名 有尾目

科名 山椒鱼科

特有种 是

保育等级[1]


目录

形态特征

成体:红褐色,散布不规则浅色斑,后肢具四趾。幼体:乳白色,具外鳃;随成长颜色加深。


生活习性

栖息于高海拔针叶林阔叶林底层、溪流附近。产卵于沙地中。卵绱包被卵。以小型无脊椎为食。局限性分布在合欢山与能高山的中高海拔地区的原始森林中,数量十分稀少。


分布范围

栖地类型 森林与林中的溪流与山沟

微栖地类型 高海拔针叶林或阔叶林底层、溪流附近

族群状况 非常罕见

分布状况 局限性分布在合欢山与能高山的中高海拔地区的原始森林中

国家公园分布状况 太鲁阁国家公园 玉山国家公园[2]


冰河退去我留下~山椒鱼记事

 
台湾山椒鱼照片来自

山椒鱼,不是鱼 ,是有尾巴的两栖类,是蛙类的近亲。经过多年的隔离演化,才成为台湾的特有种,但是数量稀少,名列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动物

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台湾数度与亚洲大陆相连,许多古老生物迁徙来台定居,冰河退去后,它们向高海拔山区迁移,历经隔离演化,成为台湾的特有生物,山椒鱼就是其中之一。山椒鱼分布在西伯利亚、日本、中国东北等温带地区,台湾是它们分布的最南界,栖息地局限在年均温摄氏20度以下的山区。

当暖化问题延烧全球,怕热的山椒鱼,势必首当其冲。温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需要长时间观察,在台湾高山型的国家公园中,玉山国家公园最早意识到气候变迁对高海拔生物的影响,于是展开长期的监测计画。

日据时期之后,台湾山椒鱼学术研究曾经出现一段空白,民国68年吕光洋老师在阿里山发现人生中的第一只山椒鱼,从此结下30年的不解之缘,他和研究人员踏遍群山,在一块块石头间,寻找来自冰河期的秘密。玉山群峰之间的这片山坡地,高度将近3700公尺,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一处山椒鱼乐园。

夜行性的山椒鱼,晚上才会出来觅食,白天喜欢躲在小溪附近的石块或木头底下,要想一睹它的风采,研究人员得要翻遍石头,才有机会。

山椒鱼住在高山上,林立的山头却也成为生态孤岛,让不同族群的山椒鱼,没办法到处串门子,长期隔离之后,小小的台湾孕育出五种外型不同的山椒鱼。生活在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中央山脉南段的是阿里山山椒鱼,另外还有分布在中央山脉中段的台湾山椒鱼、楚南氏山椒鱼、南湖山区的南湖山椒鱼、以及分布在雪山山脉的观雾山椒鱼。

 
台湾山椒鱼照片来自

它们看起来柔弱,却有一套自己的防御本事,才能在严苛的环境中存活至今。它们的黏液有毒,有御敌的功能,而且遇到袭击的时候,它们会把尾巴举起来,转移敌人注意。山椒鱼的天敌是蛇类、地栖性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同时它也是鼠妇蚯蚓节肢动物的天敌。

插天山自然保留区在地理上是雪山山脉的北段,是山椒鱼纬度最北,海拔最低的栖地,住在这里的是数量非常稀少的观雾山椒鱼。

2003年起林务局在阿里山区展开栖地复育工作,两年后在复育区中发现七只小baby,证明了在原本就有山椒鱼栖息的空间进行栖地改善,是自然的好方法,2007年,师大团队与林务局也在苗栗的观雾森林游乐区中,建立了另一个栖地复育区。为了增加调查人手,2010年七月,一项训练计画展开了,对象是新竹林管处的巡山员与解说志工。

寻找、捕捉、麻醉、上标、拍照、放回,重复的动作在不同的样区持续上演,只为了建立基础的资料库,厘清气候变化与族群消长的关联。师大生科系教授吕光洋说,目前缺少的就是以前的生物资料,我们要赶快建立资料库,有了以后,未来十年、二十年就有资料可以比对。

山椒鱼留下了台湾的冰河记忆,用生命感应暖化的威力,它们就像矿坑里的金丝雀,成为气候变迁的指标,虽然平常离我们有些遥远,但它们的命运,正映照著我们的未来。[3]


保护国宝山椒鱼

栖息于台湾高海拔地区小巧可爱的山椒鱼,是古代冰河时期冰河后退时所残留下来的孑遗生物。冰河时期期间,温度下降,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因此面临灭亡或被迫迁移,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幸存下来。

山椒鱼这种两栖类动物仅适合栖息在森林底层阴暗潮湿的地方,当冰河后退往高纬度,山椒鱼因为栖息环境所需,就仅能留在类似寒带气候的高山环境中。在台湾,有观雾山椒鱼、阿里山山椒鱼、台湾山椒鱼、楚南氏山椒鱼、南湖山椒鱼一共五种山椒鱼物种。目前资料显示,台湾是山椒鱼在全球分布的纬度最南的地区。因此山椒鱼是学术研究很重要的对象,属于保育类动物,可说是台湾的国宝。

而紧邻中央山脉的雪霸国家公园,具有从温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为让民众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观雾山椒鱼生态,将观雾游客中心打造为国内首座“观雾山椒鱼生态中心”,借由解说服务与环境教育等活动,让大家发现台湾国家公园生命的力量。[4]


从山椒鱼的栖地生态发现环境变化

长年研究山椒鱼生态的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吕光洋教授,从民国69年就开始投入山椒鱼的调查工作,他表示,“山椒鱼适合做为环境变迁的指标生物”。这种冰河后退残留的孑遗生物,有光滑潮湿的外表,可以在潮湿的石头或腐木下栖息,虽然行动缓慢,却是生物演化的奇迹。

属于两栖类的山椒鱼,在生活史中有水中与陆地两种不同生活阶段,因此相对于其他生物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因此只要长期监测山椒鱼的分布,观察固定地点的族群,再配合气候变化的资料,就能比较分析环境改变和生物的关系。

曾在冰河时期扩散分布到低纬度区域的山椒鱼,因为冰河后退、气温升高和板块运动隆起等因素而被遗留在台湾高海坺山区,历经隔离演化,成为台湾的特有生物,也因此,台湾应是世界上山椒鱼分布的最南端。过去在山区长期调查的吕光洋教授,曾在接近3850公尺高的国家公园内发现山椒鱼的踪迹,相信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一处山椒鱼栖息地。[5]


藉栖地经营管理复育山椒鱼生态

 
台湾山椒鱼特写照片来自

山椒鱼是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类动物,喜爱低温、潮湿的环境,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国东北、韩国、日本及台湾等地区。

从栖息地型态来看,日本的山椒鱼因为高纬度、环境条件较佳,故族群分布大部呈现广而连续分布,在台湾,有观雾山椒鱼、阿里山山椒鱼、台湾山椒鱼、楚南氏山椒鱼、南湖山椒鱼一共五种山椒鱼物种,除了观雾山椒鱼之外,其他四种山椒鱼多生活在2000公尺左右的高山上,极端缺少适合之阴暗潮湿的环境,故台湾的山椒鱼,从生物地理学来说,就是不连续的小族群分布。每个小族群的数量都非常非常的低。这也是台湾的山椒鱼在生物学上独特处,不利于它们生存的永续。

因为适合栖地的稀少及缺乏,寻找台湾山椒鱼的踪迹相当不容易,吕教授曾经入山调查一个星期只找到2只山椒鱼。在此情况下若是出现极端的气候变化,对山椒鱼的族群影响将更剧。吕教授认为,栖息地的维护及复育是目前最重要的保育工作,只要能提供山椒鱼喜爱的生长环境,就应可维护它们的族群。吕教授带著师大团队协助国家公园进行山椒鱼栖地调查工作及保育上的建议,目前观雾栖地复育区的复原状况良好,这和有关单位拟定与执行保育的用心有关。

前几年玉山国家公园开办过与山椒鱼相关联合研习课程,培训研究人员、保育人员、解说人员,以及志工,吕教授表示,培训有热情的志工,或是巡山人员,甚至是合法入山的登山客,都可以在观测山椒鱼上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由于观测调查的入山工作极为辛苦,未来应可从加强大专院校登山社团的培训著手。目前大专院校的登山活动大大不如以往,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等不到可合法入高山的许可,故登山社团逐渐萎缩。以往吕教授前往高山区山椒鱼的调查就都是借助于师大登山社社员的帮忙。[6]

生态中心见证栖地经营管理成果

 
观雾-山椒鱼生态中心照片来自

台湾的生态保育又迈向一大步!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推动成立的“]]观雾山椒鱼生态中心\\”正式揭幕启用,展现就地保育、栖地营造的成果,使民众能亲近、了解观雾山椒鱼生态。这是国内首座以观雾山椒鱼为主题的专业生态中心,对于台湾在山椒鱼保育工作的研究方面,无疑是向前迈进一大步!

生态中心的建筑外观上以山椒鱼的卵荚做为设计概念,室内室外皆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揭幕当天,由在地原住民部落长老带领民众祈福、内政部李鸿源部长剪彩并为专业解说员授证后启用,林青处长也表示生态中心代表雪霸国家公园在环境保育的成果。

经过1年多的整修、改建,“观雾生态中心”不仅外型令人惊艳,内部展示区也精采呈现山椒鱼经过千万年演化的生态体系。生态中心的外观特别以山椒鱼生命最初的原形诠释生物演进,周围则规划栖地复育区,打造成山椒鱼最喜爱的生存环境。另外,雪管处特别培训了25名生态中心专业解说员,经过密集的训练达成专业解说的任务,导览山椒鱼的栖地环境,除了解说导览工作之外,也辅导当地原住民朋友推动生态旅游,让民众能了解观雾地区山椒鱼的保育与复育计画,进而关心全球气候变迁的影响。[7]


视频

【冰河记忆】跟著温度搬家│山椒鱼记事

揭开孑遗生物的面纱-阿里山山椒鱼

雪霸国家公园 观雾山椒鱼短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