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耳钩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钩草

耳钩别名草犁头草
原圖鏈接

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荒地、斜地、斜坡、沟边、路旁草丛中。性味: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消肿。外用消炎拔毒。入肝经。主治:民间常用其治疗目赤肿痈。外治疔疮、穿盘、肿毒妇人乳痈、乳痈、痈毒溃烂、小儿耳后肿痛以及毒蛇、蜈蚣咬伤。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耳钩草

别 称:犁头草、犁壁草、耳钩花、蓝花耳钩草、紫花地丁、地丁草、粪箕笃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科:堇菜科

属:堇菜属

耳钩草
原圖鏈接

种:长萼堇菜

简介

别名:犁头草、犁壁草、耳钩花、蓝花耳钩草、紫花地丁、地丁草、粪箕笃。外地别名铧头草、犁铧尖、犁嘴草、箭头草、长萼堇菜、如意草等。

性状:本品为堇菜科堇菜属长萼堇菜。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荒地、斜地、斜坡、沟边、路旁草丛中。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消肿。外用消炎拔毒。入肝经。

主治:民间常用其治疗目赤肿痈。外治疔疮、穿盘、肿毒、妇人乳痈、乳痈痈毒溃烂、小儿耳后肿痛以及毒蛇、蜈蚣咬伤。[1]

生态环境

生于林缘、山坡草地、田边及溪旁等处。

资源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 、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植物形态

长萼堇菜,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垂直或斜生,较粗壮。叶基生,莲座状;叶柄长2-7cm;托叶3/4与叶柄合生,分离部分披针形;叶片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1.5-7cm,宽1-3.5cm,基部宽,向上渐狭,先端渐尖或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发达,稍延于叶柄成狭翅。花淡紫色,有暗色条纹;花梗细弱,通常与叶片等长或稍高出于叶;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伸长,长约3mm;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7-9mm,侧方花瓣里面基部有须毛,距管状,长2.5-3mm,直,末端钝;下方雄蕊背部的距角状;子房球形,花柱棍棒状,先端平,两侧具较宽的缘边,前方具明显的短喙。蒴果长圆形,长8-10mm,无毛。花、果期3-11月。[2]

单方验方

1、治目赤肿痛:耳钩草30克,龙胆草15克,水煎服。或耳钩草适量捶烂敷眼,中留一孔,每日2-3次。

2、治疔疮:耳钩草、白菊花叶、蒲公英金银花各15-30克,水煎服。并服耳钩草适量捶红糖贴之。或耳钩草适量加白菊花共捶红糖贴之。

3、治乳痈:鲜耳钩草120克,鲜半边莲60克,甜酒糟60克,捶烂外敷。

4、治皮肤疮疡肿痛:耳钩草适量捶蜜贴之。

5、治痈毒溃烂久不收口:耳钩草、芙蓉花适量等份捶烂,外敷,每日2次,至治愈止。

6、治妇女乳痈:耳钩草30克,水煎服;另外用耳钩草适量捶烂贴之。

7、治小儿耳后肿痛:耳钩草适量捶红糖贴之。

8、治毒蛇咬伤:鲜耳钩草、鲜连钱草、鲜半边莲各适量,捶烂外敷,随干随换。并用上述方药各60克绞汁内服。患者饮药汁后,忌饮温开水和食热的食物。1疗程4-6日。

9、治蜈蚣、毒虫咬伤:鲜耳钩草捶汁,外搽。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60克,干品15-25克。外用适量。胃肠虚寒者勿服。


相关视频

农村珍贵又稀少的犁头草,现在还有农民在采挖,你认识它吗?

农民所谓的“犁头草”,就是中草药紫花地丁,一起了解下吧!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