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看点快报

美国驻英国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是美国英国首都伦敦设置的外交代表机构[1],办公处自1960年到2017年设于格罗夫纳广场西侧的24号大楼,2018年搬到九榆树Nine Elms大道33号[2]。这栋馆舍同时也是美国驻西欧各国使领馆中规模最大的建筑[3],以及美国在英相关事务的焦点场所[4]

建筑历史

第一代美国驻英大使馆位于大坎伯兰广场(Great Cumberland Place,(Great Cumberland Place,51.515156°N 0.159479°W)之后迁至皮卡迪利街波特兰街格罗夫纳花园Grosvenor Gardens等地。1938年时,又移至麦克唐纳大厦Macdonald House, London(格罗夫纳广场1号,目前是加拿大驻英高级专员公署High Commission of Canada to the United Kingdom部分单位的办公处),之后该大厦还成为美国数个机构的联合办公楼,当中包含了盟军驻欧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的办公处及美国海军驻欧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敏公爵捐出了一块用地以纪念大战期间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5]

1950年代末期,开始兴建美国大使馆的办公大楼,该栋采现代主义风格的楼宇由芬兰裔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设计,并于1960年启用,总共拥有地上六层和地下三层。楼顶上安装了一只西奥多·罗斯札克Theodore Roszak (artist)设计的镀白头海雕塑像,双翅展开的宽度约有11公尺,使之成为伦敦一个醒目的地标[3]。2009年10月,美国大使馆馆舍获授英国的二级登录建筑地位[6]

维安问题

美国大使馆的安全问题曾在1980年代、1990年代时,因为有数起针对美国驻外使馆和领事馆的连续攻击事件而升高。然而,直到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可见的维安措施才显著增加。之后在使馆周边进行了大量改进工程,包含取消开放格罗夫纳广场的一侧给外界车辆进入,建筑外圈也增设了武装路障。2002年8月29日,一名zh-cn:突尼斯; zh-hk:突尼斯;zh-tw:突尼西亞;裔的瑞典公民克里姆·沙提Kerim Chatty斯德哥尔摩-韦斯特罗斯机场准备搭乘瑞安航空685航班前往伦敦zh-tw:史坦斯特; zh-cn:斯坦斯特德;机场时,就因为在行李内携带枪械被捕,而事发后便有不具名消息来源出现在媒体上,宣称此男的目的是预谋劫机、冲撞美国驻英大使馆,并利用使馆楼顶的老鹰像来从空辨视目标。Template:Link-svSäpo)否认了这类意见,并表示报导“资讯有误”[7]。这场风波的结果是沙提被免除了一切与恐怖主义挂勾的嫌疑和指控[8]

对大使馆的安全威胁也促使美国政府开始考虑另迁新址的可能。数家英国媒体一度指出美方希望利用肯辛顿宫作为新馆,还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该宫为理察亲王爱德华亲王等数位英国王室成员的住所为由,而予以拒绝。美国大使馆“费力否认”了这些报导,而白金汉宫发言人也表示美国没有提出正式请求[9]。当时新馆的另一个选项是切尔西军营Chelsea Barracks,美国大使馆曾于2007年2月试著出价将之购下,却未成[10]

参考文献

  1. The London Diplomatic List (PDF). 14 December 2013. 
  2. McKenzie, Sheila. Billion dollar US embassy opens in London. CNN. 16 January 2018 [18 January 2018]. 
  3. 3.0 3.1 US embassy moving to south London. BBC. 2 October 2008 [27 December 2013]. 
  4. William Lee Adams and Liz Logan. US Embassy in London to Move Down-Market. Time. 2008-10-06 [2013-12-30]. 
  5. Video: Britain's Roosevelt Memorial at Grosvenor Square, 1946/11/28 (1946). Universal NewsreelUniversal Newsreel. 1943 [February 20, 2012]. 
  6. Sherwin, Adam. US sale plan spoilt as its London embassy is listed. The Times (London). 2009-10-23 [2009-11-04]. 
  7. Whitaker, Raymond; Hetland, Jarle; Carrell, Severin. Hijack suspect had flight training in US.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2-09-01 [200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8. Sweden drops hijack inquiry. BBC News. 2002-10-30 [2006-12-27]. 
  9. US 'eyed royal palace'. BBC News. 2003-08-17 [2009-11-04]. 
  10. US Embassy bids for Chelsea Barracks. The Times. 2007-02-21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