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桥镇地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最南端,北面紧靠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幅员面积49.2平方公里,辖3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总人口312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00人。[1]

乡镇概况

红桥镇地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最南端,东临兴文县玉屏乡、南面长宁县梅硐镇,西接长宁县龙头镇、北面紧靠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幅员面积48.51平方千米,辖3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总人口23796人(2017)。  据《江安县志》记载,红桥镇始建于宋元丰四年,历史上曾几易其名,1992年乡镇建制调整时将梅花镇、五谷乡、元田乡合并为梅花镇,1994年更名为红桥镇,1995年被四川省列为省级试点镇。

行政区划

红桥镇辖2社区居民委员会15村民委员会。红桥镇人民政府驻红桥镇一社区小康街。

511523101001 一社区

511523101002 二社区

511523101201 义和村

511523101202 联盟村

511523101203 石岗村

511523101204 解村

511523101205 红色村

511523101206 公益村

511523101207 水河村

511523101208 石滩村

511523101209 两江社区

511523101210 五阁村

511523101211 龙君村

511523101212 对角村

511523101213 灰窑村

511523101214 德禾村

511523101215 均田村[2]

经济发展

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粮食总产量953.1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60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020万元;财政总收入293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4.7%。

区位优势

红桥镇位于江安、兴文、长宁三县交界,地处珙县悬棺、蜀南竹海、兴文石林“三绝”之中心位置,自古有“川南咽喉重镇”之美称。省道叙(永)━高(县)公路穿镇而过,江(安)━红(桥)路止于红桥镇。向西37公里至巡场火车站,往北40公里至长江30万吨级二龙口货运码头;叙高路是连接川云中路和川黔公路的重要通道。镇内五纵一横的“梳子”型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现巳实现村村通公路,社通公路达80%。

矿产资源

红桥镇矿产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主要有煤、铜、硫铁矿、石灰石、方解石、铝钒土、黑墨石、页岩矿等,1991年,被列为原宜宾地区24个重点工矿区之一。

土特产

红桥磕粉:年产量800吨,主要用作红桥猪儿粑,含丰富的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入口香甜,滋润可口,滋阴润肺,养脾健胃。

红桥粉丝:年产量100吨,晶莹剔透,口感纯正,能起到滑肠润肺的理疗作用。

大头菜:年产量50吨,香脆可口,淡味适中,储藏方便,是居家旅行的良好伴侣。

小吃

红桥猪儿粑可谓享誉川渝,其晶莹剔透、温软如玉。相传当年湖广填四川时,移民们在兵荒马乱中为祈求菩萨保佑,急智中用家中仅有的糯米作成小猪样的粑粑,放在神灵面前祈祷,诚心感动了上苍,从此红桥风调雨顺,人民安康,而红桥猪儿粑也从此成了江安人桌上的佳肴。[3]

项目介绍

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介绍

梅岭山旅游综合开发:梅岭山位于红桥镇中心位置,紧靠省道—叙高路,交通方便。山上风景秀丽,亭台楼阁别具一格,石板路直通山顶,山上现有“梅岭亭”、“飞来寺”、“孔明祠”、“五百罗汉堂”等旅游景点,已被列为红桥镇重点开发项目。可投资兴办旅游景点、餐饮娱乐、生态园建设。出让或租赁土地800—1000亩,总投资800—1000万元,年收入50-100万元。

红桥镇小河街改造工程:小河街位于红桥镇商贸中心地段,属镇政府旧城改造项目,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投资商住楼、门面房。

红桥镇滨江路修建:红桥镇长宁河沿岸开始修建滨江路,总投资两千万,修建后将成为一条两公里长的沿河路段,供人们散步,休闲。

精装磕粉生产线:红桥磕粉属红桥地方土特产,曾获省优、部优产品荣誉称号,产品远销成都、重庆等地。红桥磕粉主产企业—天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寻求合作伙伴。该企业现具备年产600吨优质磕粉能力。估计投资200万元,市场前景良好

基础设施

红桥镇是江安县第二大镇。小城镇内有大小街道20余条,总长6800米。基础设施完备,有35千伏安变电站1个、有日供水量为2500吨的自来水厂1个、有室内贸易市场2个,三级汽车客运站正在招引资金筹建,程控电话巳进村入户,巳开通无线电寻呼和移动电话。加密电视正从集镇向农村发展。有中心卫院1所,新华书店、文化站、电影院、篮球场、游泳池等文化体育设施齐备。有县职中一所,镇中学及小学、幼儿园等10所。新兴酒楼、玉红大酒楼、芳燕酒楼等高中档生活服务设施可满足游客吃住、玩乐之需。[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