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维克斯六吨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维克斯六吨战车
图片来自随意窝

维克斯六吨坦克、或称维克斯MK.E,是英国维克斯公司所设计之轻战车。此款战车虽然没有被英国陆军大量采用,但是其创新且优秀的设计却被国家所欣赏购买并修改自制,虽然产量仅有153辆,但如果纳入他国授权生产的数量,其家族生产量高达12000台以上,成为二战前除了雷诺FT-17坦克以外全世界最普遍的坦克。

作战纪录

  • ROC
中华民国在1934年购入维克斯6吨战车后,将其编入陆军装甲兵团[1] 战车营第一连,随后参予淞沪会战初期对日本租界的突击任务,但因步炮协同作战不良,因此在作战中至少有3辆遭到击毁,8辆受到轻重不等的损害,并且至少有2辆遭到日军俘虏。由于损失过大被迫退出战场前往湖南湘潭整补。淞沪会战后,剩馀战车编入陆军200师并编组为突击纵队参加兰封会战,结果遭日军击毁3辆。
兰封会战结束后,剩馀的维克斯战车编入装甲兵学校作为教学用车,其中至少一辆持续使用到1950年代国府迁台时期,最终结局不明。
  • POL
波兰采购的维克斯战车在1932-1933年间完成交货,最初运交的通通为A型车。在1933年后,波兰开始以操作经验参考英方蓝图改造战车的部分设计配置;最主要的相异点是车体两侧为了方便引擎长距离行驶散热而改装了大型排气口。除此之外,武装也做了部分调整,波兰刚采购时武装使用霍奇克斯WZ.25重机枪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授权波兰生产,改用7.92×57mm毛瑟之衍生型),因为火力不足,有16辆车更换为口径13.2公厘的霍奇克斯WZ.30重机枪,另外有6辆车左侧炮塔更换为WZ.18战车炮,右炮塔仍维持7.92公厘机枪配置。但波兰仍在1934年采购22座B型炮塔对现有车队改装作为釜底抽薪之计。没有改装为B型剩馀车辆也拆除既有武装,改用与7PT相同的Ckm wz.30机枪
在1938年波捷边境冲突,到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这批维克斯战车因长期用于高强度训练任务,机件上已经老化。在战争前这批维克斯战车编成两个连,分别是第10摩托化骑兵旅下辖之121战车连(如不计小战车,121连为该旅唯一的装甲单位)与华沙摩托化装甲旅下辖之第12战车连,两连均辖16辆战车。

简介

MK.E的原型车于1928年在阿姆斯壮-维克斯公司的Ltd工厂完成,由John Valentine Carden以及Vyvian Loyd为首的设计小组所领导,设计出一款在火力以及机动力上拥有一定水平,并且性能可靠维修便利的车种。 车身采用当时技术成熟的铆焊制法,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机动性因此装甲略显薄弱;动力来源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制直立式四缸汽油引擎,此引擎提供的出力让战车可以在铺装路面上用35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在车身悬吊系统上采用了台车式悬吊系统。双轨构造,左右各四对。每对承轨连结两个路轮,左右边各两对路轮装有弹簧构造,这种悬吊系统被认为是一种相当好的系统,可以承受长距离行驶(虽然它的设计仍然不能与克里斯蒂悬吊系统相比),高强度钢制承轨可以承受至少3000英里的行驶,在当时为非常优秀的设计。

在这款坦克设计时即提供两种款式的武装供客户选择:

  • A构型:双炮塔。每个炮塔搭载一挺维克斯机枪
  • B构型:单炮塔。炮塔为双人式,搭载一挺机枪及一门短管47公厘榴弹炮

B构型的设计在当时战车中属新设计,以往炮塔设计都是单人炮塔,车长除了索敌以外,还要兼任武器装填手及射手,对于战况的掌控以及火力运用有诸多限制;维克斯六吨坦克的双人炮塔让车长可以在索敌上可投入更多心力,将火力装填的任务交给装填手,并作到即时射击的能力。虽然车长任务仍然繁重(同时兼负索敌、瞄准射击),但是这种新设计受到肯定,并被后来大多数的新型坦克采用。

除了炮塔以外,车体装甲初期设计最厚为13公厘,但可接受顾客需求增厚至17公厘,虽然名称为六吨战车,但是如果加上了客户需求此款战车的重量会增至8公吨左右。

英国陆军虽然对此款新型坦克进行测评,但是最后并没有采用。主要原因是因为悬吊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在英国确定不下订单后,维克斯公司开始对国外潜在买主发广告进行宣传,不久之后就有买主上门,但都仅限于少量购买,之后至二战爆发英国禁止军武出口为止,维克斯只售出了153辆MK.E型坦克。

波兰在操作此款坦克之后得到的经验发现此款坦克的气冷引擎通风设计不良,如果过度加速容易发生引擎过热,解决方式是在车身两侧各开一个大通风孔,但此种方式仅有治标并未治本,比利时提供了改良方案:使用劳斯莱斯制幽灵二式汽车的水冷引擎。但是此款引擎太大不适合后置型引擎车身,而且由于体积问题安装之后人员只能从左边登上坦克,炮塔必须被移到右后方,这项方案光设计就发现不少问题,比利时想和维克斯方面要一台MK.E进行改装测试,但是被拒绝了。 但是这款改装方案维克斯自行进行改装,但是是采用原先的旧引擎。这种构型的MK.E销售到芬兰以及泰国

除了坦克构型以外,这款坦克的底盘也改造成重炮牵引车,英国陆军少辆采购此款载重车用于拖运60磅(127公厘)榴弹炮。除了英国以外,中华民国以及印度也采购了23辆以及18辆,中华民国将这批载重车用于拖运防炮部队的波佛斯75毫米口径M1929高射炮

波兰虽然在使用此款坦克时发现若干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对MK.E的设计非常满意,因此和英国采购了50辆MK.E以后就向维克斯购买授权波兰当地生产。这款在波兰当地生产的MK.E修改引擎通风口,并更换为波兰制机枪及柴油引擎,这款修改型坦克称为7TP战车,而向英国购买的50辆MK.E中只有38辆正式服役(剩下12辆被当成零拆车),这批坦克一开始全是双机枪炮塔型,后来波兰对其中的22辆进行B构型改装。

苏联一开始购入MK.E的目的即为对这种坦克进行测评,测试结果发现MK.E比他们自己研发的战车还要来的优秀,因此向维克斯购买生产授权在苏联大量生产,苏联自制的MK.E即为T-26坦克。一开始苏联生产的T-26为A构型(换装苏联制DP机枪),随后将炮塔改装变成一炮塔安装37公厘炮,另外一个炮塔仍然安装机枪的混合构型,这两种构型并没有生产非常多的数量,真正量产的款式为B构型修改型,安装了45公厘战车炮以及2挺机枪。最终生产型T-26除了改用了焊接制法,还采用了加入避弹构型的铸造炮塔。

除了坦克构型以外,苏联工程师还将这款坦克的底盘安装各种设施以适应其他用途,如装甲架桥车,火焰坦克等,另外还制造了一款由无线电操作的爆破坦克。

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中,苏联也援助了T-26给西班牙共和军,这些坦克西班牙内战中证明了她们的价值:德国义大利制坦克无法轻易击毁她们;而义大利在瓜达拉哈纳战役中至少掳获了一台T-26并运回国内研究,对于日后设计的M13/40坦克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1939年爆发的冬季战争,苏联以及芬兰皆采用MK.E系列的车种。芬兰在战争爆发前采购了26辆维克斯MK.E,在采购后芬兰将主炮改装为37公厘反坦克炮,由于这项改装工程并未全部完工,因此在整场战争中芬兰方面仅有13辆MK.E参战。

在冬季战争中,这批坦克规模最大的作战纪录是1940年2月16号的Honkaniemi战斗,这天的作战芬兰人投入了当时可用的13辆维克斯MK.E坦克对付苏联装甲部队。但是结果却是非常惨烈:由于机械问题13辆坦克中仅有6辆可以进行作战,作战中1辆因为无法跨越壕沟因此退出作战,剩馀的5辆坦克在Honkaniemi村庄外推进数百公尺即被苏联装甲部队包围攻击,在摧毁了3辆苏联坦克后这5辆坦克即被摧毁。在此之后的零星中这些坦克又损失了2辆,不过除了这些损失纪录外大部分维克斯战车都活过了冬季战争。

1941年,芬兰人将他们剩下的维克斯坦克换上了苏联制45公釐战车炮,并给予T-26E的称号。在继续战争前,芬兰人总共有19辆维克斯坦克以及75辆T-26s型坦克,这批坦克在继续战争中投入作战,不过随著新的德制以及苏制坦克的加入,这些坦克逐渐退役,不过仍有一些做为训练战车直到1959年才退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