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拿布果(Nabucco)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4幕歌剧,义大利文剧本由Temistocle Solera改编自圣经故事及Anicet-Bourgeois与Francis Cornu的话剧。
拿布果于1842年3月9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首演。威尔第在拿布果谱写出著名的合唱曲"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飞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也称为“奴隶大合唱”),是这出歌剧最经典的片段。
评论
威尔第自言:“这部歌剧可以说是我艺术生涯的开始。”拿布果一出即时取得了成功,呼声盖过了多尼采蒂和Giovanni Pacini在附近上演的歌剧。听众热烈赞赏,评论家都给予正面的评价。
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批评拿布果恶心,拒绝为拿布果作曲。作为一个普鲁士人,当时生活在米兰的尼可莱,对于感情色彩丰富的意大利歌剧感到奇怪,在他拒绝了Merelli邀请他为拿布果作曲后,他开始著手编写Il Proscritto。1841年3月Il Proscritto首演,但却遭遇灾难性的失败,Merelli不得不与尼可莱解除合约。尼可莱离开前往维也纳,他在当地得悉拿布果取得成功后非常忿怒。“(拿布果)非常可怕”,他写道,“他的曲谱十分愚昧——技术上他并不专业——他一定是有著一颗驴子的心,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十分可怜、可耻的作曲家……”。此外,他批评拿布果什么都不是,只是“忿怒、谩骂、流血、谋杀”。
尼可莱只是小数的批评者。今天,尼可莱的名声远远不及威尔第。拿布果奠定了威尔第往后的成功,直至他退休前,共创作了16套歌剧。
音乐史家造就了"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飞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成为一个神话(拿布果内其中一首由犹太奴隶唱出的合唱歌曲)。学者相信,当时的听众深受到歌曲内奴隶渴望返回家国的强烈情怀所感动,要求重唱该乐曲。但当时政府禁止重唱,欢众要求重唱的要求可见该歌曲的震撼力。
可是,近代的学者将"Va, pensiero"的神话,及复兴运动时期要求将"Va, pensiero"定为意大利国歌的争议一同冷却下来。学者认为,观众的确曾要求重唱,但要求重唱的并不是"Va, pensiero",而是"Immenso Jehova",一首犹太奴隶感谢上帝拯救的歌曲。这一个发现,将威尔第在复兴运动中作为音乐上的精神领袖的地位降低了。现在,"Va, pensiero"是经常在演出时被重唱的。"Va, pensiero"是大都会歌剧院指挥詹姆士·列文唯一容许重唱的歌曲。
历史
《拿布果》是威尔第[1] 第三部编写的歌剧,被认为是奠定威尔第作曲家地位及名誉的一部作品。本剧描述犹太人被巴比伦君王拿布果(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并逐出家园、掳往巴比伦的故事。剧中的故事与史实并不符合,拿布果乃是俘虏犹太人的巴比伦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与后来释放犹太人的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大帝(《圣经》中译为大利乌)的混合体。
威尔第在第二部作品《一日国王》首次尝试编写的喜剧,但遭遇惨烈的失败及批评,心灰意冷的威尔第甚至打算放弃写作歌剧。
他转职在布塞托音乐学校(Music School of Busseto)当教师,但生活一直没有改善。他后来辞职,但米兰音乐学院拒绝聘用他。同一时期的义大利作曲家吉奥阿基诺·罗西尼和盖塔诺多·尼采蒂)都已经成名。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Oberto的收益不足以维持他的生计,威尔第似乎没办法在米兰继续生活。
史卡拉剧院的经理Bartolomeo Merelli,邀请威尔第为原名为Nabucodonosor的拿布果作曲。Merelli原先是邀请普鲁士作曲家奥托·尼古拉(Otto Nicolai)作曲,但尼古拉当时正开始为Il proscritto作曲,故此拒绝了邀请。(尼古拉事后非常后悔,见下评论部份)。威尔第初时亦拒绝了Merelli,但留下了手稿。威尔第形容他自己,从初时拒绝到后来接受作曲邀请,是一个很戏剧性的转变,“我将手稿狠狠地掷在桌上”,“在天亮前反复阅读手稿不只一次,而是两、三次,直至(他)透彻理解整个故事。”这似乎是夸张的陈述,他实际上是花了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谨慎地去考虑,才决定作曲。
拿布果于1841年秋季完成作曲。不像上一部歌剧奥贝尔托,完成作曲后足足待了3年时间剧院才同意上演,拿布果只待了6个月,便于1842年3月开始制作,并于1842年3月9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上演。因为拿布果的芭蕾舞剧在数月前于同一剧院上演,威尔第的歌剧重复再用当中大部份的道具及场景布置,由男中音Giorgio Ronconi饰演拿布果,男高音Corrado Miraglia饰演耶路撒冷君王Ismaele,女高音Giuseppina Strepponi饰演拿布果长女Abigaille,女高音Giovannina Bellinzaghi饰演次女Fe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