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糕 |
糕,汉语一级字, 读作糕(gāo),用米粉或面粉掺和其他材料蒸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糕
外文名称; cake
GBK; B8E2
笔画数; 16
部首; 米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从米、羔声
字级; 一级(3375)
五笔; OUGO
仓颉 FDTGF
郑码; UFUU
结构; 左右
异体字; 糕
本草纲目-糕更多>>
“释名”粢。
时珍曰∶糕以黍、糯合粳米粉蒸成,状如凝膏也。单糯粉作者,曰粢。米粉合豆末、 糖、蜜蒸成者曰饵。《释名》云∶粢,慈软也。饵,而也,相粘而也。扬雄《方言》云∶ 饵谓之糕,或谓之粢,或谓之KT (音令),或谓之 (音 )。然亦微有分别,不可不知 之也。
“气味”甘,温,无毒。
时珍曰∶粳米糕易消导。粢糕最难克化,损脾成积,小儿尤宜禁之。
“主治”粳糕∶养脾胃,浓肠,益气和中。粢糕∶益气暖中,缩小便,坚大便,效(时 珍)。
“发明”时珍曰∶晚粳米糕,可代蒸饼,丸脾胃药,取其易化也。糯米粢,可代糯糊, 丸丹药,取其相粘也。九日登高米糕,亦可入药。按∶《圣惠方》治山瘴疟有糕角饮∶九月 九日取米糕角(阴干)半两,寒食饭二百粒,豉一百粒,独蒜一枚,恒山一两,以水二盏, 浸
“附方”新一。 老人泄泻∶干糕一两,姜汤泡化,代饭。(《简便方》)
字源演变
gāo 见纽、宵部;见纽、豪韵、古劳切。
形声字。《说文》:"糕,饵属。从食,羔声。" "糕"字产生于秦后,北宋初附入《说文》。北宋时代也已经出现了"糕"的异体字"糕",两字并行于后世。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确定"糕"为规范字,淘汰"糕"字。本义是用麦粉、米粉或豆粉做成的糕饼。《方言》:"饵谓之糕。" 《隋书·五行志上》:"又有童谣曰:'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
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糕
gāo ㄍㄠˉ
用米粉或面粉掺和其他材料蒸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年~。蛋~。绿豆~。~点。~饼。
详细解释 糕
(1)糕
gāo
(2)(形声。从米,从羔,羔亦声。本字《说文》所无。"羔"意指"补品"、"温食"、"软食"。"米"与"羔"联合起来表示"米制的又暖又软的食品"。本义:古代用米粉、面粉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富有营养的婴儿食品(如旧时杭州民间专门喂食婴儿的"荷花糕"之类)) 同本义 [cakes]。如:蛋糕;糕点
常用词组 糕点
gāodiǎn
[pastry] 以糊状面团焙制的甜味食品(如糕饼、馅饼或果馅饼)糕干
gāogɑn
[sweetened rice flour (for feeding the infants)] 一种主要由米粉和糖制成的代乳品
英文翻译 糕
cake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字部】糕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0
《集韵》居劳切,音羔。与糕同。糜也。《野客丛书》刘梦得尝作《九日》诗,欲用糕字,思六经中无此字,遂止。故宋景文《九日》诗曰:刘郞不肯题糕字,虚负人生一世豪。《周礼·天官·笾人疏》羞边之实,糗饵粉糍。注饼之曰糍。疏今之糍糕,六经中未尝无糕。《松漠纪闻》金国重阳有宝阶糕。
方言音韵
◎赣语 gau1 蒸糕,夹生糕
◎客家话 [东莞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海陆腔] gau1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陆丰腔] go1
◎粤语 gou1
◎潮州话 go1
◎韩语 KO 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