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管华诗 | |
---|---|
出生 | 1939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海洋药物学家 |
管华诗(1939年8月),海洋药物与生物工程制品专家。山东省夏津县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山东省科协主席。
长期从事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海洋药物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首创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后又相继研制了甘糖脂、海力特和降糖宁等3个海洋新药和系列生物功能制品,且均实现产业化。系统建立了海洋特征寡糖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并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以糖库为基础,目前在研的4个一类候选海洋新药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为我国海洋中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从教经历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管华诗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世纪60年代参加了“海藻提碘新工艺的工程化”研究工作,70年代主持完成“海带提碘联产品-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重大研究课题,研制成功“农业乳化剂”等四个新产品并相继投产,为我国制碘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新领域,催生和带动了我国海洋药物这一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90年代又相继成功研制了甘糖脂、海力特和降糖宁散等3个海洋新药和系列生物功能制品。系列海洋药物及生物功能制品产业化的实现,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带领团队突破了许多糖类研究的技术难题,系统建立了海洋特征寡糖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并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以该糖库为基础,目前有4个国家一类海洋药物进入II/III期临床研究,其中,抗老年痴呆药物971以8100万美元的合同额成为我国转让给国外的第一个海洋药物。
开拓了我国海洋中药研究新领域,组织完成了对我国近海海洋药源生物的全面、系统调查,并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巨著(9卷,1400万字;收集海洋生物1479种,3100个优选方),以此为基础,获批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海洋中药研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863计划”主题项目。
创建了我国高校最早的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构成的相对完善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均名列前10位;培养了我国海洋药物方向的首位博士。
由于管华诗院士的突出贡献,他荣获了迄今为止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以及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
引领医药学科发展
作为海洋大学中国海洋药物学科的奠基人,管华诗院士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辛勤耕耘,殚精竭虑,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在学科建设方面,自1980年管华诗院士在我国高校率先成立海洋药物研究室开始,伴随着海洋药物学科的不断发展,管华诗院士带领团队,于1988年建立了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1991年率先招收海洋药物方向的研究生,并培养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方向的第一批博士生;1994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2003年成立了药学系;2005年成立了医药学院;2006年设立生药学博士点,建成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设立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建成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以管华诗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于1998年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建立了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建立了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2013年建立了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近两年来,又领导并亲力亲为建立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构建了海洋药物研发工程化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的研发体系,建立了海洋药物研发上、中、下游贯通的发展模式。
引领食品学科发展
管华诗院士除创建并发展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学科外,长期以来,对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提升学科水平、拓展研究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我国食品科学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海洋大学食品学科源远流长,是我国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诞生地。学科在1946年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博士和博士后,也培养出了第一位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外国留学生博士。自始至终,管华诗院士对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其高屋建瓴的学科建设布局和发展思路长期引领着学科快速发展。
1988年,食品学科建系后的首届系主任就由管华诗担任;2002年管华诗带领学科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科评估并取得全国第三名的辉煌成绩,并在以后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在学科点的布局和规划方面,管华诗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早就提出海洋食品安全的学科发展方向;2004年,管华诗前瞻性地提出了工科发展思路“工科院系应该建设自己的中试车间和技术转化平台”,由此学院建设了食品工程中试基地,目前已成为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与技术中心,为学院与产业对接,孵化成果和支撑教学提供了国内少有的平台。2005年,在管华诗的大力推动下,学科独立建制发展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由此我校食品学科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
入选“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
2018年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校长管华诗入选“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座谈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室举行,校长于志刚出席座谈会。
于志刚向管华诗表示祝贺。他强调,在如此辉煌的名册中,有管校长的名字,这表明老校长掌校十多年间的办学理念、治学思想、科学研究等方面杰出的成就和卓越的贡献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肯定,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界对中国海洋大学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这将会对学校今后长远的发展有影响,实际上学校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也正是继承管华诗办学思想的体现。
“作为教育家,管校长对学术、人才、国家这三个办教育核心要素知行合一,在治学、从教、育人、科研上一一得以践行。”在管华诗校长任上担任近十年党委宣传部长的魏世江表示,“一个教育家,必须要解决教育的时代课题,回答教育的时代问题。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往哪里去、海大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管华诗作出了回答,办高水平特色大学,走独立发展之路,不仅解决了海大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分类指导提供了示范。他的人才工作理念,对学校发展的总体策略的制定,无一不深谋远虑,无一不具有前瞻性和正确性”。
作为主角的管华诗表达了感激之情,“这个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夸奖,也是奖给海大90多年事业的发展成绩的。海大的海洋特色,从1932年杨振声校长的一个想法开始,经过了一个专业、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群、一个领域,到今天已是中国海洋教育的重镇,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贡献。这个荣誉是对海大走过的道路的认可。我只是在海大90多年的历史上,在那个阶段正好做校长,前有许多任校长,后还有两任校长,每一任校长都有独特的贡献,我个人做的还不够。”管华诗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事业,海大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关心,也得益于好的政策。是海大这片沃土,培育了我。”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宣传活动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5年12月启动,并于2008年出版《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第一辑,2015年出版第二辑。管华诗与竺可桢、施平、钱伟长、何东昌、谷超豪等共14位教育家位入选2017年11月出版的第三辑。目前共41位教育家入选。传略旨在学习、研究和宣传那些新中国以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业者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弘扬他们成功的办学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3]
“蓝色药库”探索
管华诗院士为中国海洋药物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辛勤耕耘,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贡献。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以管华诗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于1998年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建立了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建立了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2013年建立了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近两年来,又领导并亲力亲为建立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构建了海洋药物研发工程化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的研发体系,建立了海洋药物研发上、中、下游贯通的发展模式。
1985年成功研制了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
20世纪60年代参加了“海藻提碘新工艺的工程化”研究工作,70年代主持完成“海带提碘联产品-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重大研究课题,研制成功“农业乳化剂”等四个新产品并相继投产,为我国制碘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80年代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新领域,催生和带动了我国海洋药物这一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90年代又相继成功研制了甘糖脂、海力特和降糖宁散等3个海洋新药和系列生物功能制品。系列海洋药物及生物功能制品产业化的实现,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2003年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糖库。
进入新世纪以来,带领团队突破了许多糖类研究的技术难题,系统建立了海洋特征寡糖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并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以该糖库为基础,目前有4个国家一类海洋药物进入II/III期临床研究,其中,抗老年痴呆药物971以8100万美元的合同额成为我国转让给国外的第一个海洋药物。 2009年9月,管华诗院士主持编纂的我国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大型典籍《中华海洋本草》首发
开拓了我国海洋中药研究新领域,组织完成了对我国近海海洋药源生物的全面、系统调查,并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巨著(9卷,1400万字;收集海洋生物1479种,3100个优选方),以此为基础,获批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海洋中药研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 “863计划”主题项目。
创建了我国高校最早的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药学本科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构成的相对完善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均名列前10位;培养了我国海洋药物方向的首位博士。
“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由于管华诗院士的突出贡献,他荣获了迄今为止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以及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4]
参考资料
- ↑ 管华诗中国工程院网站
- ↑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2018-06-13
- ↑ 传承教育思想 奋进宏伟事业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2018-01-20
- ↑ 向大海求医问药管华诗的“蓝色药库”探索青岛全搜索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