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瓦解土崩

瓦解土崩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瓦解土崩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鬼谷子《鬼谷子·抵山戏》。

"土崩瓦解"的原义是如土之崩坠、瓦之破碎;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土崩瓦解 [1]

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近义词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反义词 固若金汤坚如磐石安如泰山

注音字母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 ˇ

成语出处 《鬼谷子·抵山戏》

语法结构 联合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春秋·鬼谷子《鬼谷子·抵山戏》)

衍生典故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土崩瓦解"。

成语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相传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

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东起东海,西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钺,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纣王见大势尽去,在当天晚上仓皇逃到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前进,攻占朝歌。接着,周武王分兵四路,征伐商朝的各地诸侯,肃清商朝的残余势力。商朝至此灭亡。

成语寓意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 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牧野之战,商朝士兵纷纷倒戈一击,即使疆域再辽阔,士兵再多,也无法挽救土崩瓦解似的商王朝的灭亡,因此真正的强大应该在老百姓的心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土崩瓦解"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运用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若回旆反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