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班加西事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班加西事件
圖片來自epochtimes

班加西事件,是指2012年9月11日晚間美國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武裝份子襲擊,並造成美國利比亞大使約翰·史蒂文斯及美國外交事務情報管理官尚恩·史密斯等人身亡的事件。史蒂文斯是1979年以來首位於任职期間殉職的美國大使。事件發生後數個小時內,一處距離班加西領事館約一英里(約1.6公里)的美國建築物亦遭襲擊,造成中央情報局約聘人員泰隆·伍茲及葛蘭·多赫提身亡,另有十餘人於襲擊中受傷。事件過後,許多利比亞民眾紛紛以公開示威的方式譴責伊斯蘭武裝份子的攻擊行為,並對已故的美國大使表示哀悼。[1]

美國於該事件後便立刻加強全球外交設施及軍事基地的維安,並著手調查該事件。在事件的後續處理過程中,美國國務院官員亦由於拒絕了攻擊事件發生前加強國外領事館維安的提案而遭外界批評。時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隨後表示願為維安工作上的疏漏負責。

2013年8月6日,有報導指稱美國已對數名嫌犯提起告訴,其中包括激進武裝份子領導人阿哈穆德·阿布·卡塔拉}}。根據美國及利比亞官員的說法,卡塔拉是班加西,意為伊斯蘭律法的支持者)的領導人;該組織於2014年經美國國務院列為恐怖組織。

2014年6月14日,卡塔拉在三角洲部隊聯邦調查局的合作下於利比亞被捕。事件發生初期,多數美國高級官員及媒體皆對外宣稱班加西事件僅是一起因不滿反穆斯林影片《穆斯林的無知》而發生的偶發性示威事件。後續調查則認為該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早有預謀的。不過被捕的嫌犯阿哈穆德·阿布·卡塔拉曾表示該次襲擊確實是為了報復《穆斯林的無知》一片。

事件背景

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的伊斯蘭激進武裝份子

2011年時,諸如阿布德利哈基姆·貝勒哈吉等曾在阿富汗基地組織一同作戰的激進武裝份子、利比亞伊斯蘭抵抗組織的前成員,以及其他曾於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參戰過的聖戰士皆企圖推翻格達費政權。到了同年9月時,西方國家的反恐官員開始對伊斯蘭激進份子在利比亞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越來越不安,並擔心這些用於協助叛軍起義的武器將來會用於恐怖攻擊。

美國在利比亞及班加西的影響

2011年2月,利比亞內戰爆發。數月後,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始著手於班加西建立一處隱密基地。內戰期間,數名美國三角洲部隊的反恐精英以分析師的身分派駐利比亞,負責指導反政府武裝使用武器及戰術應用。內戰結束後,美國國務院及中央情報局受命追蹤並回收在內戰期間於利比亞境內氾濫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叛軍自格達費軍隊處取得的肩射飛彈及化學武器;另外,國務院及中情局亦將協助利比亞建立新的情報網路。

利比亞東部及班加西是新情報網路蒐集情報的重點區域。在攻擊事件發生之前,中情局曾密切監控伊斯蘭教法團及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可疑成員的活動,同時希望限制他們與利比亞賽來菲團體間的來往。攻擊事件發生時,數十名中情局幹員正在班加西活動。除此之外,亦有報告指出2012年夏時,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JSOC)曾將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利比亞激進武裝份子列為目標。攻擊事件爆發時,一支包括兩名JSOC成員的特種任務小隊已在利比亞境內執行實地監控任務;不過該任務與國務院及中情局的任務並無關聯,兩者各自獨立。

多份匿名線報皆指出在班加西的外交任務僅是中情局用來掩蓋自利比亞走私武器予敘利亞反阿塞德叛軍勢力的幌子。調查記者西莫·赫許表示一名不願具名的前國防部高級情報官員說:「班加西領事館唯一的任務,就是替武器走私的活動提供掩護,除此之外它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或外交職能。」該名官員亦稱,攻擊事件僅僅終止了美國計畫中的干涉手段,但並沒有停止中情局的走私活動。對「美國的干涉手段」的說法提出質疑,並宣稱「中情局在班加西的一切活動都是合法且經過授權的。紀錄上的證詞表明中情局並沒有由利比亞走私武器至敘利亞,或是以任何他法協助其他組織將武器自利比亞送往敘利亞。」

在國會聽證會上,前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約翰·史蒂文斯的首席副官格雷格利·席克斯(Gregory N. Hicks)作證指出,2012年史蒂文斯大使會在班加西的原因是「(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希望班加西領事館成為永久駐所」,而大使亦表示理解國務卿女士希望於同年晚些時候出訪的黎波里(利比亞首都)時藉此宣示影響力的企圖。

不穩定的班加西

2012年4月,兩名前班加西領事館安全警衛向領事館圍牆外扔擲簡易爆炸裝置,但並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天後,一枚類似的炸彈被扔擲至出訪利比亞的聯合國特使車隊僅12英呎的距離外,依然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2012年5月,一個自稱「受囚禁的奧馬爾·阿卜杜勒-拉赫曼聖戰旅」的基地組織分支宣稱對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班加西辦公室的攻擊事件負責。8月6日,紅十字會終止了在班加西的業務。國際紅十字會的利比亞委員代表表示他們「被攻擊事件嚇著了」,並對利比亞境內不斷升高的暴力威脅感到「極度焦慮」。

「受囚禁的奧馬爾·阿卜杜勒-拉赫曼聖戰旅」釋出一段影片,聲稱他們6月6日在美國領事館門口引爆了一枚爆炸裝置,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把領事館週圍的圍牆炸出一個大洞。根據一名目擊者的描述,那個洞「大到足以讓40人通過」。聖戰旅宣稱這次攻擊是為了報復美國在最近一次無人機攻擊中,殺死了基地組織利比亞分支領導人。攻擊事件的時間剛好在美國外交官即將到訪之前該次攻擊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聖戰旅留下傳單表示一定會有更多針對美國的攻擊發生。

英國駐利比亞大使多明尼克·阿斯奎斯於6月10在班加西的一次暗殺行動中逃過一劫,歹徒在距英國領事館300碼的距離外使用火箭推進器攻擊領事館,造成兩名英國護衛人員受傷。英國外交及國協事務部隨後於6月下旬全面撤離班加西英國領事館中的所有人員。

2012年6月18日,突尼西亞駐利比亞的班加西領事館遭伊斯蘭教法團分支的武裝份子襲擊,原因是「突尼西亞藝術家創作反伊斯蘭作品」。

2012年9月11日,也就是美國領事館遭攻擊當天,兩名領事館的安全警衛發現一名身著利比亞警察制服的可疑男子正從領事館附近一幢興建中的建築物內以手機拍攝領事館的照片。安全警衛因而拘留了他一小段時間,但很快便予以釋放。該名男子隨後駕駛警車離去,並向利比亞警察局投訴。尚恩·史密斯注意到了這名男子的行為,認為他可能在勘察地形,因而於中午左右傳送了一封訊息給他的朋友,表示「希望我們能活過今晚。我們剛剛發現一名負責維護領事館周邊治安的當地警察以手機拍攝領事館的照片。」

根據當地安全官員的說法,他與另一名駐守該地的指揮官曾於攻擊事件發生3天前會見美國外交人員,並警告他們該地的治安正在持續惡化。該名官員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他曾告訴美國外交人員「當地的情況令人膽寒,令我們感到害怕。」

史蒂文斯大使的日記記錄了他對該區域基地組織勢力不斷成長的不安,擔心成為攻擊目標。

美國安全官艾瑞克·諾斯通(Eric Nordstrom)曾兩度要求國務院上級官員加強班加西地區的維安,但皆遭拒絕。根據諾斯通的說法,國務院官員夏琳·藍波(Charlene Lamb)希望將班加西地區的維安人員數量維持在「不自然的少量」(artificially low)。

2012年12月30日,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發表了《紅燈閃爍:班加西恐怖攻擊事件的特別報告》,其中指稱。

由於希拉蕊所領導的國務院希望在班加西地區保持低調,因此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國務院即便獲得情報,但仍然選擇破壞海外安全政策委員會(Overseas Security Policy Board, OSPB)的外交安全政策,而拒絕加派維安。事件過後,希拉蕊表達了願為維安上的疏漏負責,且對未加強維安一事表示後悔。

然而,她於2013年1月參與國會聽證會前的證詞中,卻稱班加西領事館的維安決定與自身無關。她陳稱:「與班加西地區維安工作相關的事務及需求,皆是由國務院裡的安全專業人員負責。我不曾經手那些加派維安的要求,因此沒有批准,也沒有否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