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氏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狄氏劑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狄氏劑,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2H8Cl6O,有劇毒 ,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工業品為褐色固體,不溶於水、甲醇、脂肪烴,溶於丙酮、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主要用作殺蟲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狄氏劑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理化性質
熔點:175~177℃
沸點:330℃
密度:1.75g/cm3
折射率:1.676
閃點:155.3℃
外觀: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工業品為褐色固體
溶解性:不溶於水、甲醇、脂肪烴,溶於丙酮、苯、四氯化碳。
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77.48
摩爾體積(cm3/mol):205.9
等張比容(90.2K):573.9
表面張力(dyne/cm):60.2
極化率(10-24cm3):30.71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3.7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1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0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2.5
重原子數量:19
表面電荷:0
複雜度:516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8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
LD50:46mg/kg(大鼠經口)
2、致突變性
微生物致突變性:鼠傷寒沙門菌1mg/L
DNA抑制:人Hela細胞400μmol/L
程序外DNA合成:人成纖維細胞1μmol/L
DNA抑制:人淋巴細胞100mg/L
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倉鼠卵巢40mg/L
DNA損傷:小鼠成纖維細胞25μmol/L(24h)
生態學數據
1、生態毒性
LC50:0.016mg/L(96h)(黑頭呆魚);0.008mg/L(96h)(藍鰓太陽魚);0.006mg/L(96h)(大鱗大馬哈魚);0.25mg/L(48h)(蚤狀蚤)
EC50:1.27mg/L(24h)(水蚤)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4200~25920h
厭氧生物降解:24~168h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氣中光氧化半衰期:4~40.5h
4、生物富集性
BCF:4860~14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5390~12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
儲存方法
儲存於陰涼、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用途
狄氏劑為接觸性殺蟲劑,無內吸性,有一定特效,對大數昆蟲有強觸殺和胃毒的活性。
應急處理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可採用安全面罩。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的皮膚、頭髮、指甲等。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可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徹底洗胃。立即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