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湖南省益阳市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占地面积: 14239 公顷

景点级别: 国家级

成立时间: 1999年

保护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北部南缘的益阳市安化县的西北隅,地理坐标:东经110°44′56″~110°58′08″,北纬28°17′54″~28°25′53″,总面积14239.0公顷。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9年,2001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其境内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1]

历史沿革

保护区创建于1999年4月,2001年9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2月申报升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6月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2008年12月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9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北部南缘的益阳市安化县的西北隅,地理坐标:东经110°44′56″~110°58′08″,北纬28°17′54″~28°25′53″。

地质

六步溪自然保护区地处湘西山地雪峰山北麓,位于扬子陆缘与华夏陆缘之间的雪峰山加里东弧形褶皱隆起带中段。保护区及外围地层发育基本齐全,主要出露为板溪群,南缘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和泥盆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和多期次的岩浆活动,由此发育了不同方向、不同规模和不同期次的褶皱与断裂,显现了错纵复杂的构造应变图象。区内褶皱极发育,且多受断裂截切而更趋复杂,背、向斜多不完整,形态各异。

地貌

保护区内地貌为褶断侵蚀—剥蚀中低山型地貌,海拔高度500—1000m以上,属中低山地;最高峰王尖1254.7m,最低点位于壤溪河水面,232.7m,相对高度1022米;“V”型河谷、冲沟极发育;出露岩层为浅变质碎屑岩。

土壤

保护区的成土母岩主要是板页岩。板页岩分布较为广泛,其风化物发育的土壤质地较粘重;在高温多湿、植被覆盖良好的成土环境下,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淋失严重,土壤呈酸性,盐基饱和度普遍较低度,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较高,适宜林木生长。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分布在海拔300—600米区域,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600—900米区域(山地黄壤是保护区分布面积最多的土壤类型),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区域。

气候

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由于山多且高,受地形地势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小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高值期同步,极有利保护区植被的生长。

水文

保护区内溪沟、小河发育,主要属资江水系一级干流壤溪、潺溪次级支流。保护区内的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河流溪水。受地形影响,区内河流溪水的坡降变化较大,一般在6.21‰—40.8‰之间。经调查检测,由于区域内植被茂密,地表水水质普遍较好。无色、无味、无异嗅、透明度好;pH值7.09-7.34,属中性;矿化度0.03-0.08g/L,为低矿化的淡水。保护区内或外围的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

区域范围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与安化县马路镇毗邻,南接安化县奎溪镇,西与怀化市沅陵县杜家坪乡、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接壤,范围包括马路镇(原苍场乡)6个村,即六步溪村、网溪村、渣洋村、友谊村、江溪村、苍场村;奎溪镇2个村,即银玄村、木榴村。截至2013年,保护区总面积14239.0公顷。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青檀林、榉木林以及白颈长尾雉等其它珍稀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活的生态系统。

动物

截至2013年,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脊椎动物28目78科224种,其目数、科数和种数分别为湖南省已知种类数的66.7%、64.3%和27.3%。其中鱼类4目11科31种,两栖类2目8科19种,爬行类2目7科20种,鸟类13目35科127种,哺乳类7目17科27种。

依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白颈长尾雉、云豹、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大鲵、虎纹蛙、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𫛭、蛇雕、燕隼、红隼、白鹇、勺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草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斑头鸺鹠和穿山甲。同时考察中还发现湖南动物新分布种2个,即:鱼纲的红尾副鳅和两栖纲的无声囊树蛙。

植物

截至2013年,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冬青科、山矾科、榆科、杜英科中的种类所组成。区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43个群系。其中包括榉树+青檀群系、榉树群系、青檀群系、金钱松群系以及榧树群系等珍稀植物群系。在金钱松群系中,有金钱松、杉木群落,金钱松、檫木群落,金钱松、毛竹群落,金钱松、椤木石楠、毛竹群落等。

截至2013年,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05科678属2067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8科84属274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60科749属1777种,分别占湖南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种的38.2%、21.9%、37.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银杏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8种:金钱松、篦子三尖杉、榧树、鹅掌楸、凹叶厚朴、中华结楼草、樟树、闽楠、野大豆、花榈木、红椿、喜树、金荞麦、香果树、黄皮树、伞花木、榉树和山豆根,其中榉树、糙叶树及紫弹朴的古树数量多,青檀和榉树分布广泛,资源相当丰富。此外,保护区内有35种兰科植物,其中21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区分布着如此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表明区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兰科植物的繁衍生长。同时,考察中还发现有湖南植物新分布2种,分别为大果榆和长毛赤瓟。

六步幽谷

在六步溪南侧有一幽静峡谷,枯水季节可通过溪滩入内。幽谷口狭窄细长,仅容一人通过,进入后豁然开朗,谷内宽约20米,长近40米,两边峰谷耸立,古树密布,绿影下瀑布飞流,流水淙淙。阳光下郁郁葱葱清新可人,阴雨天浮云雾海翻腾,引人入胜。

船溪峡谷

船溪是六步溪众多峡谷中,最美最神秘的峡谷之一。迈步群林之中,徘徊溪畔之间,呼吸着清香之气,仿如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彩绘里,似幻如梦,有如身临仙境之感。在溪的一侧,有条栈道。栈道弯弯、沿着溪水、绕着山弯。缓缓向山谷的深处延伸,谷中奇景尽收眼底。

六步清溪

又称“鹿步溪”,相传六步溪区域原来是白鹿频繁活动地带,每日可见白鹿们在溪水中饮水、嬉戏,矫健的白鹿正好六步左右可以跨过溪谷,因此得名。六步溪溪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玉带蜿蜒在六步溪保护区内各山岭间,给葱郁森林带来了灵动的活力,为重重山岭增添了智慧的灵气。

当地特产

安化红茶

在清同治至清末期间,安化红茶在咸丰四年(1854年)创制成功后,安化红茶问世后,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治《安化县志载》:“安化红茶之初兴也,茶商打包封箱竟冒充武夷茶以求售者,销路很好,熟知安化红茶清香厚味,不亚于武荑,安化固十倍武夷。于是公开以“安化”茶号进入国际市场,畅销西洋等处,以至享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美誉。

清末民初,安化“湖红”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鼎足而三,同为中国红茶之正宗。更引人自豪的是:在民国四年(1915年),安化茶叶(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同时此殊荣的还有贵州茅台酒。

安化黑茶

因产自中国安化县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绝产,以至于默默无名。2010年,湖南黑茶走进中国上海,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科研监测

2005年9月~2006年1月,由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牵头,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湖南省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地研究所等单位参与,有四十多名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综考队伍对六步溪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植物、昆虫、大型真菌、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社区经济、生态旅游等专题进行多学科科学考察。

管理现状

管理机构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安化县人民政府直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科研项目科、资源保护管理科、社区共管科、苍场管理站、木榴管理站、六步溪资源监测站等部门和单位。

管理办法

一:禁止在保护区内所有河道炸鱼、毒鱼、电鱼、网鱼、钓鱼和使用原始方法捕鱼。

二:禁止在保护区猎捕和收购野生动物。

三:禁止在保护区内乱砍乱挖林木和野生植物。

四:禁止在保护区内野外用火。

保护价值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湖南省重要的中亚热带长绿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和重点水源林区之一。

相关视频

安化印象--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