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水鹽差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水鹽差能(英文:Osmotic power或salinity gradient power)或鹽差能(Ocean Salinity Energy)是指海水淡水之間或兩種含鹽濃度不同的海水之間的化學電位差能。在海水和江河水相交匯處容易產生鹹淡水。據估算,地球上存在着26億千瓦可利用的鹽差能,其能量甚至比溫差能還要大。淡水豐富地區的鹽湖和地下鹽礦也可以利用鹽差能。

在實驗室環境下,該技術已經被證實。荷蘭的逆電析法(RED)和挪威的壓力遲滯滲透膜法(PRO)正將此能源用作商業用途。但膜的昂貴成本是一個障礙。而現在研發出一個新型較為便宜的膜,利用電改性的聚乙烯塑料,它適合於潛在的商業用途。其他的方法已經提出,目前正在開發。主要有雙電層電容器技術和蒸汽壓力差方法。

挪威國家電力公司已經興建全球第一間滲透壓發電廠(Statkraft osmotic power prototype in Hurum),容量為4千瓦,於2009年11月24日在挪威托夫特落成[1]。這個廠使用聚酰亞胺(Polyimide)膜,並能夠產生1W/m² 的能量密度。

發電原理

當把兩種濃度不同的鹽溶液倒在同一容器中時,那麼濃溶液中的鹽類離子就會自發地向稀溶液中擴散,直到兩者濃度相等為止。所以,鹽差能發電,就是利用兩種含鹽濃度不同的海水的化學電位差能,並將其轉換為有效電能

科學家經過周密的計算後發現在17°C時,如果有1摩爾鹽類從濃溶液中擴散到稀溶液中去,就會釋放出5500焦的能量來。

其基本方式是將不同鹽濃度的海水之間的化學電位差能轉換成水的勢能,再利用水輪機發電,具體主要有滲透壓式、蒸汽壓式和機械—化學式等,其中滲透壓式方案最受重視[2]

潛在的環境問題

海水與河水的水質及鹽度不同。不同的水生生物有其相對應的耐受鹽度,淡水、鹹淡水或者是海水。海水鹽差能主要的排放物為不同鹽度溶液的混合水. 而經常排放大量的低鹽度水會造成周遭海域鹽度的波動。 雖然在河口及大海的交界處,鹽度波動屬於自然現象,劇烈的鹽度波動仍有降低生物多樣性的隱憂。根據多數環境保育人士的建議,在建設海洋能發電廠時應考慮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對環境較小衝擊的方法之一是把稀釋後的混合水排放至海洋中層(即非表層或底層海洋的區域)。

因為逆電析法(RED)和壓力遲滯滲透膜法(PRO)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海水及河水,入水處的選擇及規劃格外受到重視。除了需符合法規,也需要經過環境影響評估會議等程序。

視頻

海水鹽差能 相關視頻

鹽差發電項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