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洪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洪刍,字驹父,建昌军(今江西南昌)人,与洪朋洪炎洪羽为四兄弟,号称“豫章四洪”。北宋诗人。

曾祖弘谔是唐代虔州司仓参军。祖父洪文举为江州助教。父洪民师黄庭坚之妹为妻。幼年双亲早逝,[1]由祖母文城君李氏教养成长。[2]工书法,好赋诗词,任黄州监酒官(酒正),好饮酒,黄庭坚曾警戒之。后官黄州知录参军、黄州推官。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与弟洪炎同举进士,[3]主晋州州学教授,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入元祐党籍,谪闽南,崇宁五年回任宣德郎。[4]闲官散居。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因替金人括财,仗势要挟宫人劝酒,失节“得罪名教”,流放沙门岛(今山东蓬莱县西北海中),永不放还,[5]卒于贬所,卒年不详。[6]有子洪枿。枿生洪光谦,光谦再生洪觉顺(1160-1204)。[7]

晚年诗风苍劲,其作品多师承黄庭坚,“深得豫章之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誉其文:“但以文论,固不愧酷似其舅之称。”是著名的江西诗派人物。宋代释觉范《跋徐洪李三士诗》中提及:“陈莹中尝问予南州近时人物之冠?予以师川、驹父、商老为言。莹中肯首之,戏效孟浩然作语如王谢子弟,风神步趋不能优劣。…”著有《老圃集》、《香谱》各二卷、《豫章职方乘》三卷、《楚汉逸书》八十二篇等。清初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老圃集》二卷。今人郭绍虞自《渔隐丛话》、《能改斋漫录》、《野客丛书》辑出《洪驹父诗话》二十二则。

后世评价

黄庭坚是洪刍的舅舅。洪刍29岁考中了进士。黄庭坚很欣慰,也很高兴,他评价刍洪刍:"不意江南泽中,产此千里驹也。"可见黄庭坚对这个侄子也是非常欣赏并报有极大的期望。

1104年,黄庭坚59岁,洪刍39岁,黄庭坚又被贬,闲暇之余,两人常常相互写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1128年,靖康之难结束没有多久,63岁的洪刍被流放在沙门岛,并且 " 永不放还 " 。

洪刍被流放在沙门岛后不久逝世了,临终前留下一句诗 " 烟波不隔还乡梦,风月犹随过海身。 " 这首诗蕴藏了十分丰富的情感。据说洪刍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在靖康之难中,金兵围困京城,洪刍没有做到身为一个大臣的职责,并且还参与了张邦昌的事件,被认为是极大的失节。

回看他的一生,晚年凄凉,国家也遭遇了极大的变动。也算是不平凡的一生。洪刍爱焚香,也爱饮酒,恃才而傲,放浪江湖,诗文不辍,是位才子,正因为他爱好广泛,才写出了《香乘》,对中国的香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宋徽宗统治的时代,社会一直在华丽的表皮下慢慢腐坏,所有人都在一种麻木下浑浑噩噩的活着,香也是这腐坏之上一层精美的表皮吧。[8]

注释

  1. 《南昌府志》卷十八《洪朋传》云:“父民师,为石州司法参军,奔父丧,哀悴殒于道。妻黄氏,庭坚女弟,未几亦卒。”
  2.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洪氏四甥字序〉:“洪氏四甥,其治经皆承祖母文城君讲授,文城贤智,能立洪氏门户如士大夫。”
  3. 洪炎与洪刍孰为兄长,一直有争议,或说洪刍为兄。《江西通志》卷六十六记载:“洪炎,字玉父,与兄朋﹑弟刍﹑羽……”,但黄庭坚《山谷别集》卷三《毁璧序》则载:“夫人归洪氏非先大夫意,怏怏逼之而后行,为洪氏生四男子,曰:朋﹑刍﹑炎﹑羽,年二十五而卒。”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又载:“往在豫章问句法于东湖先生徐师川,是时洪刍驹父,弟炎(本作琰)玉父……”。
  4. 《元佑党人传》卷八洪刍传云:“作元符上书邪下,降两官,监汀州酒税。崇宁三年入党籍,五年叙复宣德郎”。
  5.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洪刍情犯深重,论并当诛戮,各特贷命,除名勒停,长流沙门岛,永不放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罪不可胜诛,长流海岛,宋法已为宽纵。”刘克庄《后村集》:“晚节不终,不特有愧于舅氏,亦有愧于长君也。”
  6. 《玉照新志》卷五:“其后驹父渡海有诗云:‘关山不隔还家梦,风月犹随过海身。’竟没于岛山,又由妇人焉,死甚可哀,言之丑也,不欲宣之。”
  7. 《宋洪氏墓记》
  8. 香学大家洪刍杰出又凄凉的一生, 百家号小当家侃历史,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