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殲轟-7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殲轟-7(JH-7)又名飛豹,北約代號:比目魚(Flounder) ,是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與603研究所合作設計製造的一款戰鬥轟炸機,其主要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該戰機於1973年開始研發,至1988年首次試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其改良型殲轟-7A[1]則在2004年公布。

研製歷史

1973年,中國軍方提出了轟-5前線轟炸機的換代計劃——研製新型的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在現代防空兵器對抗下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在戰術戰役縱深內完成轟炸任務,達到當時歐洲龍捲風式戰鬥轟炸機的性能,不僅要能投擲常規航空炸彈,還要能發射制導武器與戰術核武器。1976年,中國軍方提出了具體性能要求。為此,西安的603所提出了轟七計劃、瀋陽的601所提出了殲轟八計劃、南昌飛機製造廠提出了強六計劃。其後,601所的殲八II研製進展緩慢,殲轟八未上馬;強六計劃由於配套的電傳飛控系統、轟炸制導雷達、地形匹配雷達、慣導、變後掠翼、大推力發動機都是新研製的技術飛機各系統超重嚴重,最終強六項目於1989年下馬。

603所的轟七計劃於1983年開始設計。為雙發、雙座、具有低空超低空貼地飛行進入目標區實施轟炸、可以攜帶空空導彈自衛。氣動外形為後掠上單翼、單垂尾、全動水平尾翼的常規布局。使用國產HYT-4彈射座椅,可以在0-20 000米高度,0-1000千米時速範圍內安全使用。裝備232H型多用途脈衝多普勒雷達,對空探測距離75千米,對海探測距離175千米[2]

殲轟七首架原型機於1988年8月出廠,1988年12月14日首飛,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飛行。共製造了五架試驗樣機。其中082號於1994年墜毀, 085號於1996年8月12日墜毀。第一批量產型於1994年出廠,裝備了海軍航空兵第6師16團。

視頻

殲轟-7 相關視頻

殲轟7AII首次曝光,亮相航空飛鏢,新飛豹到底有啥不同?
軍情解碼--中國殲轟7(飛豹)戰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