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傑拉德·R·福特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傑拉德·R·福特號(英語:USS Gerald R. Ford,舷號CVN-78),簡稱福特號,是美國海軍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首艦。為美國第一艘以第38任總統傑拉德·R·福特為名的軍艦。福特號在2007年1月16日獲海軍部長命名,但建造合約在2008年9月10日才正式簽訂。於2009年11月14日開始建造,2013年1月26日裝設艦島,並在10月3日安裝螺旋槳。2013年10月11日,福特號的船塢開始注水,下水儀式邀請了福特總統的女兒蘇珊·福特按下注水的啟動按鈕[1],福特號於2013年11月9日的擲瓶典禮亦由她執行。2017年4月8日,以自身動力首次出海試航,經多次工程延誤及超支後,於2017年7月22日服役。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諾福克海軍基地舉行的服役儀式上評論說,福特號是「美國力量和威望的象徵」,她將令美國的盟國得以安然入睡,令美國的敵人渾身顫抖。

歷史

福特號原計劃於2014年入列。但由於設備頻繁故障,服役日期一再延後。下水後馬上就顯現出問題。專家發現艦載機起降系統存在重大問題。

目前受到飛行控制系統、新型彈射器和彈藥升降機相關問題的困擾。此外,航母的動力裝置也發生故障。美國著名防務網站「Task&Purpose」曾將福特級航空母艦稱為「移動災難」。《軍事新聞》報導,福特號打從2018年進入原廠船塢後,紐波特紐斯造船就開始日以繼夜地維修工程。

設計特點

福特級航母是美國第一種利用計算機輔助工具設計的航空母艦,應用了虛擬影像技術,在設計過程就能精確模擬每一個設計細節,並且預先解決相關的布局問題,對各部件實際製造的掌握精確度也大幅提高,此外也容許多組團隊在同一時間分別進行設計開發,節約時間。

福特號航母使用了大量新技術新設計,包括重新設計了艦體島式上層建築和飛行甲板布局,強調隱身性,動力裝置更加高效,具有更強的發電能力,整體電力系統採用新型電力分配結構,採用電磁彈射,新的大功率一體化核反應堆;帶狀電力分配系統(全電力化推進的軍艦),有源相控陣雷達,F-35艦載機等關鍵性的艦用高科技,並且增加了船體的冗餘設計用於未來的升級改造,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

艦體外型

福特號航母的艦體布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布局方面,CVN-21在規劃之初曾出現全新的構型,例如一個將降落區、起飛區分於艦身兩側的大膽構想;不過考量成本與風險後, 福特級仍以現役美國航空母艦的配置為基礎進行改良。福特號艦體前部採用球鼻艦首,可減低航行阻力,增加艦首的浮力,降低艦首的縱向搖晃,進而使艦載機起飛作業更加順利。採用封閉式飛行甲板,依然採用直角加斜角式飛行甲板組合,但是重新設計了飛行甲板,加大了甲板使用面積。

福特號位於右舷的島形上層建築位置比尼米茲級更靠艦艉,擴大了飛行甲板的使用面積,動力裝置隨之後移,軸系縮短,機庫面積也增大。改進了島式上層建築,充分考慮視野、湍流、指揮、飛行控制、各種雷達通信要求;強調隱身性,突出部位使用有關材料,降低雷達反射面積。美國航母以往的艦島都擁有兩層艦橋,分別供艦長以及航空母艦戰鬥群指揮官使用;而福特號的艦島僅設置一層寬廣的主艦橋,並在主艦橋靠近艦島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各設置一層小型艦橋,上方應為艦載機管制室,下方則用於監視飛行甲板運作。這種較為緊緻的空間配置,是基於美國海軍長年累積的操作經驗,也是為了降低雷達截面積等。

視頻

傑拉德·R·福特號 相關視頻

美國傑拉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美國最新的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傑拉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CVN-78)艦載機起降測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