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友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友貞
朱友貞
出生 東京汴州

朱友貞 (五代十國後梁末帝)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 ,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岩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岩、張漢傑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戰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對後梁發動總攻。朱友貞在唐軍攻入東京前夕,命親信皇甫麟將他殺死,後梁隨之亡國。他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將近十一年,後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其母張氏是朱溫正妻。他容貌俊美,沉穩寡言,喜好結交儒士,唐末時被授為河南府參軍。 [1]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後梁太祖。朱友貞作為皇子,被封為均王。不久,朱溫在禁軍中組建天興軍,充作親信牙軍,以朱友貞為左天興軍使。

開平四年(910年),朱友貞進位檢校司空,仍任左天興軍使,並充任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

政變稱帝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郢王朱友珪在西都洛陽發動政變,弒殺朱溫。他矯造遺詔,命供奉官丁昭溥趕赴東京汴州(治今河南開封),密令朱友貞殺死博王朱友文。不久,朱友珪稱帝。朱友貞被任命為檢校司徒、東京留守,並代理開封府尹。當時,朱友珪通過政變弒父而登位,有虧忠孝,因而未能得到功臣宿將的擁戴。朱友貞與姐夫趙岩、表兄袁象先密謀政變,伺機推翻朱友珪。他還遣使赴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取得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的支持。

鳳曆元年(913年)二月,朱友貞用計策反屯駐東京的禁軍龍驤軍,派人到洛陽催促趙岩、袁象先起事。袁象先率禁軍沖入宮城,誅殺朱友珪,控制了洛陽。趙岩則攜帶傳國璽前往東京,請朱友貞赴洛陽即位。但朱友貞卻堅持要在東京稱帝。是月,朱友貞即皇帝位,追廢朱友珪為庶人,並取消鳳歷年號,復稱乾化三年。 [10] 當時,晉王李存勖割據河東,兼併幽州鎮,並與成德鎮、義武鎮結成聯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共同對抗後梁。而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矜功自傲,控制所管六州財賦,還挑選數千軍中悍卒組建銀槍效節軍,作為私人護衛部隊。後梁外有強敵窺伺,內有強藩跋扈,形勢非常嚴峻。

梁晉對峙

貞明元年(915年),楊師厚病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六州分割為魏博、昭德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叛附晉國。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兼併魏博鎮,隨後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


貞明二年(916年),朱友貞命王檀謝彥章王彥章兵出陰地關(在今山西靈石西南),進犯晉國後方重鎮太原,但久攻不克,只得退兵。不久,李存勖在故元城(即王莽城,在今河北大名東北)大敗梁軍,隨後又接連攻占衛州(治今河南衛輝)、磁州(治今河北磁縣)、相州(治今河南安陽)、洺州(治今河北永年東南)、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濬縣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

貞明三年(917年)十二月,朱友貞不顧宰相敬翔勸阻,趕到洛陽準備祭天大典。他親赴伊闕,拜謁宣陵(朱溫陵寢,在今河南伊川)。是月,李存勖率軍東進,攻陷魏州通向鄆州(治今山東東平)的重要渡口楊劉城(在今山東東阿北)。當時流言四起,皆稱晉軍已攻進東京。朱友貞驚慌失措,連忙放棄祭天,倉皇返回東京。謝彥章數次用兵,也未能收復楊劉城。

貞明四年(918年),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等鎮軍隊,準備一舉滅梁。晉軍沿黃河東進,屯於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麻家渡。梁將賀瑰、謝彥章則進駐濮州以北的行台村,與晉軍對峙。 是年十二月,賀瑰因私怨襲殺謝彥章,梁軍自相火併。李存勖決定奔襲汴州,遂進兵臨濮(治今山東鄄城西南)。賀瑰率軍追擊,與晉軍在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交戰,結果先勝後敗,傷亡近三萬。東京震動,進入戒嚴狀態。但晉軍因此戰元氣大傷,無力進攻東京,只得撤歸河北。[2] 貞明六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陝西大荔),請求以其子朱令德為忠武節度使,被朱友貞拒絕。不久,朱友貞擔心朱友謙心懷怨望,打算命其兼鎮同州。但朱友謙卻已投降李存勖,並遣使求援。朱友貞遂命劉鄩、尹皓、溫韜、段凝征討同州,結果被晉國援軍擊敗。河中鎮、忠武鎮從此脫離後梁,歸附晉國。[3]

龍德元年(921年),成德鎮兵變。大將張文禮殺死節度使王鎔全家,只留下其兒媳普寧公主(朱溫之女),自立為成德留後。他向晉國稱臣,但私下卻又暗通後梁。 敬翔認為這是收復河北的契機,主張出兵援助張文禮,但卻因趙岩的阻撓,其建議未獲採納。是年八月,李存勖出軍北上,征討鎮州(成德鎮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但卻始終未能破城。

龍德二年(922年),梁將戴思遠趁晉軍主力北征,在黃河前線發起反撲,收復成安,急攻德勝北城(在今河南濮陽,位於黃河北岸),後因李存勖回師而退兵。是年八月,戴思遠又收復淇門(治今河南濬縣西南)、共城(治今河南輝縣東)、新鄉三縣,而段凝、張朗也收復衛州。澶州以西、相州以南的失陷州縣全部被後梁奪回,晉軍則損失三分之一的軍需儲備。

龍德三年(923年),晉國昭義節度使李繼韜在潞州(治今山西長治)叛亂,遣使到東京,表示要歸附朱友貞。部將裴約時為澤州刺史,卻據城自守,不肯投降後梁。朱友貞命董璋攻打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併整個昭義鎮。是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年號同光,史稱後唐莊宗

身死國滅

後唐滅後梁之戰

後唐建立時,朱友貞正對昭義鎮用兵,梁軍主力遠在潞州、澤州一帶。鄆州因守軍多隨戴思遠屯駐黃河前線,城中防守空虛。李存勖趁機出兵,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鄆州失陷,後梁腹心暴露無遺,東京已無天險屏障可守。朱友貞忙起用王彥章為北面行營招討使,率軍阻止唐軍西進。王彥章兵出楊村寨,攻克德勝南城,進圍楊劉城。楊劉守軍頑強抵抗,李存勖又親率大軍來援。王彥章屢戰不勝,被迫退回楊村寨。朱友貞將王彥章調離前線,命段凝接任北面招討使。


八月,段凝自高陵津(在今河南范縣東南)渡河,進軍澶州,並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東南)南面的黃河大堤,以河水阻擋唐軍。董璋出兵石會關,進逼太原。霍彥威出兵衛州,進犯鎮州、定州。王彥章則與張漢傑統領禁軍,屯軍兗州,伺機收復鄆州。四路大軍計劃在十月向後唐發動總攻,但造成兵力分散,東京防禦空虛。不久,梁將康延孝投降後唐,將後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東京。九月,王彥章率軍渡過汶河,進攻鄆州,結果被唐軍擊敗,撤退至中都(治今山東汶上)。[4] 十月,李存勖率軍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張漢傑、劉嗣彬等梁軍將校,繼而攻取曹州(今山東定陶西南),長驅直入徑逼東京。朱友貞忙命張漢倫趕赴黃河前線,催促段凝回軍勤王,同時讓開封府尹王瓚徵發百姓登城防戍。但因黃河決堤,河水泛濫,張漢倫無法前進,沒能調來勤王軍隊。此時的東京已無險可守,有大臣建議朱友貞西奔洛陽,集中各地軍隊再與後唐對抗。朱友貞卻拒絕西逃,認為自己一旦離開東京,就再不能保證有人會繼續忠心於他。當時宮中大亂,朱友貞藏在寢宮的傳國玉璽都被人趁亂偷走。

朱友貞知道亡國難免,便將控鶴都將皇甫麟召到建國樓,對他道:「梁晉乃是世仇,你快殺了我,不要讓我落在仇人手裡受辱。」皇甫麟連稱不敢。朱友貞又道:「你不肯殺我,是要將我出賣給晉人嗎?」皇甫麟欲自殺以明心跡,被朱友貞攔住。君臣二人相對慟哭。皇甫麟遂殺死朱友貞,隨即自刎而死。時為龍德三年十月初八(923年11月18日),朱友貞終年三十六歲。次日,唐軍進抵東京,王瓚開城投降,後梁滅亡。李存勖命收葬朱友貞,將其首級藏於太社。[5]不久,段凝軍至封丘,解甲歸降後唐。李存勖命處死趙岩、張漢倫、李振等後梁大臣,拆毀後梁宗廟,並追廢朱溫、朱友貞為庶人。

為政舉措

政治

朱友貞在位期間,寵信姐夫趙岩以及張德妃的兄弟張漢鼎張漢傑張漢倫張漢融等人,讓他們擔任親近官職,參與朝廷謀議,每次出兵還會讓他們擔任監軍。老臣敬翔、李振雖居相位,但所言多不被採用。李振乾脆稱病不出,不問政事。趙張等人皆是德薄才鮮之輩,把持朝政,賣官鬻爵,離間將相,致使朝中人心渙散。後梁朝政也因此更加混亂,直至滅亡。

朱友貞對宗室也頗多猜忌。康王朱友敬曾派遣刺客潛入寢宮,意圖刺殺朱友貞,結果事情敗露。朱友貞召禁軍護駕,親自手刃刺客,並誅殺朱友敬。他從此更加不相信宗室。後來,朱友貞將衡王朱友諒、惠王朱友能、邵王朱友誨一同幽禁於東京。後梁即將滅亡時,朱友貞擔心宗室趁機作亂,又下令將三人處死。賀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也同時被殺。

軍事

平定叛亂

乾化四年(914年),朱友貞命福王朱友璋出鎮徐州,接替蔣殷為武寧節度使。蔣殷遂據徐州叛亂,歸附南吳。朱友貞下詔削奪蔣殷官爵,並命牛存節、劉鄩率軍平亂。牛存節大敗南吳援軍,於次年(915年)二月攻入徐州。蔣殷舉族自焚。[6]

貞明四年(918年),泰寧節度使張萬進兗州叛亂,歸附晉國。朱友貞削奪張萬進官爵,以劉鄩為兗州安撫制置使,率軍平叛。劉鄩圍困兗州,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攻城戰。貞明五年(919年)十月,兗州將領邢師遇潛因城中危窘,開城門投降。劉鄩攻入兗州,誅殺張萬進全族。

龍德元年(921年)四月,惠王朱友能在陳州叛亂,舉兵攻打東京。朱友貞命霍彥威、王彥章、張漢傑率軍征伐。朱友能兵敗於陳留,逃歸陳州,被圍困在城中。是年七月,朱友能投降。朱友貞赦其死罪,降封房陵侯。

鎮壓農民起義

陳州百姓毋乙、董乙以宗教(摩尼教)組織群眾,自號上乘宗,夜晚集中,白天分散,迅速發展到上千人,隨後進行武裝起義。起義軍很快擴展到陳州(治今河南淮陽)、潁州(治今安徽阜陽)、蔡州(治今河南汝南),還發展到淮南地區。朝廷多次派遣州兵鎮壓,都被起義軍擊敗。貞明六年(920年)十月,起義軍一致推舉毋乙為天子,設置官屬。朱友貞徵調禁軍及藩鎮兵聯合圍剿,鎮壓起義軍,俘獲毋乙等首領八十餘人,斬於東京鬧市。

外交

與南方諸國的關係

朱友貞在位期間,南方有淮南楊氏(南吳)、兩川王氏(前蜀)、湖南馬氏(南楚)、兩浙錢氏(吳越)、福建王氏(閩國)、嶺南劉氏(南漢)、荊南高氏(南平)七個割據政權,除南吳、前蜀外皆是後梁藩鎮(藩國)。而朱友貞對諸藩國採取「姑息」政策,對各國所求皆允。

乾化二年(912年),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進攻襄州,聲稱要助梁伐晉,結果被山南東道節度使孔勍擊敗,遂斷絕朝貢。朱友貞繼位後,封高季昌渤海王,以示籠絡。高季昌在荊南正式建立割據政權史稱(南平國)。他修造戰艦、整治城郭,招納亡命,還與南吳、前蜀建立外交關係。朱友貞忙於北方戰事,也無暇顧及荊南。 後來,高季昌孔勍修好,這才恢復朝貢。

貞明元年(915年),嶺南節度使劉岩上疏朝廷,求取都統、南越王的官爵,結果被朱友貞拒絕。他悍然斷絕朝貢,不再向後梁稱藩。 貞明三年(917年),劉岩在廣東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朱友貞宣布削除劉岩官爵,命吳越出軍討伐,但最終不果而終。

貞明四年(918年),吳越國因虔州(治今江西贛州)陷於南吳,北上中原的陸路交通被阻斷。吳越王錢鏐改由海路入貢。而朱友貞為了嘉獎錢鏐的「貢獻之勤」,先後加授其為諸道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 龍德三年(923年)二月,朱友貞冊封錢鏐為吳越國王。錢鏐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除了不曾改元,一切禮制皆依照皇帝規格。吳越國由藩鎮正式演變為藩國。

與契丹、党項等族的關係

契丹迭剌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唐末梁初逐漸統一各部,取代遙輦氏,成為契丹可汗。貞明二年(916年),阿保機建國稱帝。朱友貞遣供奉官郎公遠出使契丹,慶賀契丹建國。此後,後梁數次遣使入契丹,行聘問之禮。[7]

党項族源出西羌,由八部組成。其中拓跋氏唐末時因平亂有功,賜姓李氏,以定難節度使之職世據夏州(今陝西橫山)、銀州(今陝西米脂)等地。乾化三年(913年),其首領李仁福被拜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隴西郡王。龍德二年(922年),李仁福進貢戰馬五百匹,助後梁抵禦晉軍。

軼事典故

敬翔之哭

中都失陷後,朱友貞召群臣問策,但群臣皆無言以對。宰相敬翔哭道:「我受先帝厚恩,已有三十餘年,名為朝廷宰相,實乃朱家老奴,侍奉陛下如同少主人。臣前後數次進言,無一不是忠心耿耿。如今唐軍就要攻到東京,段凝卻被隔在河北,不能趕來援救。我若請陛下逃奔北狄以避禍,陛下必然不會聽從;若請陛下出奇兵與唐軍交戰,陛下又必定不能果決。現在這種局勢,即使張良、陳平再世,也無能為力了。我只希望陛下能先賜死老臣,不要讓我看到國家滅亡。」君臣二人相對慟哭不止。 [8]

鄭珏之謀

後梁將亡時,宰相鄭珏曾獻策,要攜帶傳國玉璽赴唐營詐降,再尋機解救國難。朱友貞道:「事到如今,我不是捨不得玉璽,只是你這計策能成功嗎?」鄭珏俯首良久,道:「恐怕不行。」左右皆哂笑不已。

亡國之兆

朱友貞在位末期,因許州(治今河南許昌)向朝廷進獻象徵祥瑞的綠毛龜,便在宮中修造堂室以養龜,命名為「龜堂」。他還曾到市場上購買珍珠,當珍珠的數量足夠時說道:「珠數足矣。」而這些都被時人認為不詳。前者暗喻國家政權由梁「歸唐」,後者暗喻朱家的運數已到盡頭。

朱友貞晚年改名為朱瑱,而「瑱」字可拆分為「一十一、十月一八」。他最終果然在稱帝的第十一個年份的十月九日死亡。

唐主之嘆

李存勖攻入東京後,聽聞朱友貞自盡,悵然而嘆道:「古人云,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唐梁之間的一切仇怨,皆起於朱溫,與朱友貞無關。我和他對陣十年,只可惜未能在他活着時見其一面。」

人物評價

李存勖:① 朕與梁主十年對壘,恨不生見其面。 [9] ② 朱溫構逆,友貞嗣凶,篡殺二君,隳殘九廟,虺毒久傷於宇宙,狼貪肆噬於華夷。剝喪元良,凌辱神主,帝里動黍離之嘆,朝廷多棟橈之危。棄德崇奸,窮兵黷武,戰士疲勞於力役,蒸民耗竭其膏腴。[10]

康延孝:梁朝地不為狹,兵不為少;然跡其行事,終必敗亡。何則?主既暗懦,趙、張兄弟擅權。……梁主每出一軍,不能專任將帥,常以近臣監之,進止可否動為所制。[11]

薛居正:末帝仁而無武,明不照奸,上無積德之基可乘,下有弄權之臣為輔,卒使勁敵奄至,大運俄終。雖天命之有歸,亦人謀之所誤也。惜哉! 司馬光:梁主為人溫恭儉約,無荒淫之失;但寵信趙、張,使擅威福,疏棄敬、李舊臣,不用其言,以至於亡。

楊慎:朱友貞,討逆賊,誅兄報父。寵張趙,任段凝,闇弱無能。棄敬翔,罷劉鄩,一時智勇。王鐵鎗,好男兒,豹死留名。李亞子,大兵來,號啕乞命。皇甫璘,揮短劍,了當殘生。(《廿一史彈詞》) 王夫之:朱友貞、李存勗、李從珂、石重貴、劉承祐之亡,皆非外寇之亡之也。[12]

蔡東藩:梁主友貞,所任非人,敵未至而已內潰,首先隕而即亡家,愚若可憫,咎實自取,且死期已至,尚忍摧殘骨肉,天下有如是忮刻者,而能長享國家乎?史稱其寵信趙、張,疏棄敬、李,以至於亡,是尚未能盡梁主之失也。[13]

呂思勉:末帝之遷汴,蓋以其於梁祖舊臣,多有疑忌,而汴則為其素守之地也。然汴地平夷無險,異時唐兵來襲之禍,伏於此矣。……所信任者,為趙岩及張德妃之兄弟漢鼎、漢傑等。功臣宿將,本非嗣主所易駕馭,末帝不能推心置腹,歆之以賞,威之以刑,而徒與二三矜小智、無遠略者謀之,上下相猜,綱紀不飭,國勢之陵夷,固其宜矣。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朱友貞的詔書、敕文、書信等作品二十二篇:《即位改名制》、《給復宋亳等三十二州制》、《追復博王友文官爵詔》、《國忌輟朝詔》、《輟朝答宰臣詔》、《分相魏為兩鎮詔》、《答賀德倫詔》、《賜鎮南軍節度使劉在》、《以曹州刺史朱珪檢校太傅充平盧軍節度使詔》、《舉廢官詔》、《禁私度僧尼詔》、《賞賜諸軍詔》、《降封惠王友能為房陵侯詔》、《獎王周詔》、《姘彩甯哨》、《貸華溫琪贓罪詔》、《授錢鏐第三子傳瑛駙馬都尉賜鏐敕》、《以壽春公主選駙馬賜錢鏐敕》、《選錢鏐十五子傳肝駙馬賜鏐敕》、《命錢鏐進取海南劉岩敕》、《改元德音》、《報典軍趙岩書》。

親屬成員

父母

朱溫,後梁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

張惠,封魏國夫人,後梁建立後追冊為賢妃,朱友貞即位後追諡為元貞皇后。 [14]

兄弟姐妹

親兄弟

朱友裕,唐末時歷任護國軍節度留後、忠武軍節度使等職,病死於軍中。後梁建立後,追封郴王。

朱友珪,封郢王,曾弒父自立為帝,朱友貞即位後追廢為庶人。[15] 朱友璋,歷任壽州團練使、鄆州留後、忠武軍節度使、武寧軍節度使,封福王。

朱友雍,封賀王,後梁滅亡時被殺。

朱友徽,封建王,後梁滅亡時被殺。

朱友孜,一作朱友敬,封康王,曾命刺客刺殺朱友貞被殺,事敗被殺。

義兄弟

朱友文,本名康勤,官至建昌宮使、東都留守,封博王。朱溫遇弒後被朱友珪矯詔殺死。

朱友謙,本名朱簡,官至侍中、河中節度使,封冀王。後歸附後唐。

朱友恭,本名李彥威,唐末時歷任汝州刺史、潁州刺史、右龍武統軍,因弒殺唐昭宗被朱溫處死。

朱友讓,本名李讓,原名汴州富戶,因進納錢財獲寵於朱溫,曾收高季昌為養子。

姐妹

安陽公主,下嫁鄴王羅紹威長子羅廷規。

長樂公主,下嫁趙犨之子趙岩。

普寧公主,下嫁趙王王鎔之子王昭祚。

金華公主,在安陽公主死後下嫁羅廷規為繼室。

真寧公主

后妃

正妻張氏,河陽節度使張歸霸之女,初封均王妃,朱友貞即位後本欲冊為皇后。她請求祭天之後再行冊禮,但朱友貞始終沒能夠祭天,她也因此一直未有封號。貞明元年(915年)在病中被冊為德妃,當夜去世。

次妃郭氏,登州刺史郭歸厚之女,後梁滅亡後被李存勖納入後宮,後出家為尼,法名誓正。

女兒

壽春公主,嫁羅紹威次子羅周翰。

壽昌公主

普安公主,嫁鄴王羅紹威幼子羅周敬。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八·梁書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卷九·梁書末帝紀中》

《舊五代史·卷十·梁書末帝紀下》

《新五代史·卷三·梁本紀第三》


參考資料

  1. [《舊五代史·梁末帝紀》: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元貞皇后張氏。帝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參軍。]
  2. [《舊五代史·梁末帝紀》:十二月庚子朔,北面招討使賀瑰殺許州節度使謝彥章、濮州刺史孟審澄、別將侯溫裕等於軍,以謀叛聞。晉王聞之,喜曰:「彼將帥不和,亡無日矣。」……初,晉人起軍將襲東京,乃下令軍中老弱悉歸於鄴。是月二十二日,晉王次臨濮,賀瑰、王彥章自行台寨率軍躡之。二十四日,至胡柳陂。……晉人大奔,自相蹈籍,死者不可勝計,晉大將周德威歿於陣。瑰軍乃登土山,列陣于山之下,晉王領兵復來戰,瑰軍遂敗。翼日,晉人攻濮陽,陷之,京師戒嚴。 ]
  3. [《舊五代史·梁末帝紀》:貞明六年六月,遣兗州節度使劉鄩、華州節度使尹皓、崇州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領軍攻同州。先是,河中朱友謙襲陷同州,節度使程全暉單騎奔京師。友謙以其子令德為同州留後,表求節旄,不允;既而帝慮友謙怨望,遂命兼鎮同州,制命將下而友謙已叛,遣使求援於晉,故命將討之。九月庚寅,晉王遣都將李嗣昭、李存審、王建及率師來援同州,戰於城下。我師敗績。 ]
  4. [《舊五代史·唐莊宗紀》:八月戊子,凝帥眾五萬結營於王村,自高陵渡河。……庚寅,帝御軍至朝城。戊戌,梁左右先鋒指揮使康延孝領百騎來奔,帝虛懷引見,賜御衣玉帶,屏人問之。對曰:「……數道舉軍,合董璋以陝虢、澤潞之眾,趨石會關以寇太原。霍彥威統關西、汝、洛之眾自相衛以寇鎮定,段凝、杜晏球領大軍以當陛下,令王彥章、張漢傑統禁軍以攻鄆州,決取十月內大舉。又自滑州南決破河堤,使水東注曹、濮之間,至於汶陽,瀰漫不絕,以陷北軍。臣在軍側聞此議。臣惟汴人兵力,聚則不少,分則無餘。陛下但待分兵,領鐵騎五千,自鄆州兼程直抵於汴,不旬日,天下事定矣。」帝懌然壯之。……九月戊辰,梁將王彥章率眾至汶河,……嗣源以精騎擊而敗之,……彥章引眾保於中都。]
  5. [《舊五代史·梁末帝紀》:帝召控鶴都將皇甫麟,謂之曰:「吾與晉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鋸,卿可盡我命,無令落仇人之手。」麟不忍,帝曰:「卿不忍,將賣我耶!」麟舉刀將自剄,帝持之,因相對大慟。戊寅(夕,麟進刃於建國樓之廊下,帝崩。(《五代會要》:末帝年三十六。)麟即時自剄。遲明,唐軍攻封丘門,王瓚迎降。唐帝入宮。……尋詔河南尹張全義收葬之,其首藏於太社。 ]
  6. [《舊五代史·梁末帝紀》:乾化四年九月,徐州節度使王殷反。時朝廷以福王友璋鎮徐方,殷不受代,乃下詔削奪殷在身官爵,仍令卻還本姓蔣,便委友璋及天平軍節度使牛存節、開封尹劉鄩等進軍攻討。是時,蔣殷求救於淮南,楊溥遣大將朱瑾率眾來援,存節等逆擊,敗之。貞明元年春,牛存節、劉鄩拔徐州,逆賊將殷舉族自燔而死,於火中得其屍,梟首以獻。 ]
  7. [《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元年春二月丙戌朔,上在龍化州,迭烈部夷離堇耶律曷魯等率百僚請上尊號,三表乃允。丙申,群臣及諸屬國築壇州東,上尊號曰大聖大明天皇帝,後曰應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冊。……夏四月甲辰,梁遣郎公遠來賀。……三年二月癸亥,梁遣使來聘。……五年九月己丑朔,梁遣郎公遠來聘。……天贊二年夏四月己酉,梁遣使來聘 ]
  8. [《資治通鑑·後唐紀一》:王彥章敗卒有先至大梁,告梁主以「彥章就擒,唐軍長驅且至」者,梁主召群臣問策,皆莫能對。翔泣曰:「臣受先帝厚恩,殆將三紀,名為宰相,其實朱氏老奴,事陛下如郎君。臣前後獻言,莫匪盡忠。陛下初用段凝,臣極言不可,小人朋比,致有今日。今唐兵且至,段凝限於水北,不能赴救。臣欲請取下出居避狄,陛下必不聽從;欲請陛下出奇合戰,陛下必不果決。雖使良、平更生,誰能為陛下計者!臣願先賜死,不忍見宗廟之亡也。」因與梁主相向慟哭。 ]
  9. 卷十(梁書)末帝紀下 國學網 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10. 卷三十(唐書) 莊宗紀四 國學網 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國學網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12. 讀通鑑論 五代下 國學網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13. 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 國學網引用時間2019年1月11日
  14.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太祖元貞皇后張氏,單州碭山縣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婦聘之,生末帝。太祖貴,封魏國夫人。……天祐元年,後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冊為賢妃。末帝立,追諡曰元貞皇太后。 ]
  15.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鎮宣武,略地宋、亳間,與逆旅婦人野合而生也。……太祖病少間,乃以友珪為萊州刺史。……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於柩前即皇帝位。……末帝即位,復友文官爵,廢友珪為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