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鼐[nài](1402年-1449年9月1日[1]),字万钟,号恒山。北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人。明朝初年名臣。

曹鼐自少为人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五年(1440年),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于正统十二年至正统十四年间(1447年-1449年)为内阁首辅,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年),曹鼐随英宗亲征,于土木之变中殉难。明代宗继位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基本信息

                本 名         曹鼐                 出生时间         1402年
                别 称         曹文忠                 去世时间         1449年9月1日
                  字   号         字万钟,号恒山                  出生地          北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
                所处时代         明朝                 官 职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主要成就         状元及第,出任首辅                 谥 号         文襄→文忠
                任首辅时间         1447年-1449年                 追 赠         荣禄大夫、太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热议话题

人物生平

据史书及曹氏族谱等记载,曹鼐是北宋大臣曹利用或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

曹鼐自少为人豪爽,有大志。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

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时年三十一岁,初授翰林院修撰。

明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

正统五年(1440年),由阁臣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

正统十年(1445年),累进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正统十二年(1447年),内阁首辅杨溥逝世,曹鼐成为首辅。[2]

英宗昏庸,权宦王振擅权,“王爵天宪,悉出其口,生杀予夺,任己爱憎”,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压制百官,其聚敛之金银达60多库,从此朝政日非,边防也随之空虚。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等只好护拥英宗随从,带领数十万大军向大同进发。时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粮运不继,“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遂使军队失去战斗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结果兵抵大同,遭到也先突袭,明军大败。八月,在退回北京途经土木堡(今怀柔县东南)时,被敌军包围。在混战中,曹鼐殉难。

明代宗继位后,赠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位,加赠曹鼐为太傅,改谥“文忠”。

主要成就

曹鼐在内阁供职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为一时之名臣。

轶事典故

  • 三不可

《续太平广记·厚德部·曹鼐》载故事一则: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扑盗,获一妇,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在宁晋城乡广为流传的“曹鼐三不可”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北京国子监现有曹鼐进士碑、题名碑。

  • 不倦学

曹鼐中会试乙榜 [注 1],不受教职 [注 2],愿得繁剧 [注 3]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不休。”吴生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

  1. ① 中会试乙榜:乡试中举人。
  2. ②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3. ③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人物评价

  • 唐枢:①学士曹鼐,才志通爽,预经筵,敷纳甚明畅。[3](《国琛集》)②土木之变,死者十万余人,而臣工且五十二员,蟪僵蘼腐,无所见于其生,则无所齿于其死。中间所惜张公辅、王公佐,然英国老不充役,户书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独曹、邝两公而已。呜呼!安得更进于是求可,夕死于生存之日哉?[3](《国琛集》)
  • 张廷玉:①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4](《明史》)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4](《明史》)
  • 崔瑞德牟复礼:在40年代初期,唯一积极活动的大学士是年轻的曹鼐(1402—1449年),他因其坚强的性格而著称。[5] (《剑桥中国明代史》)

史料记载

  •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4]
  • 《明史纪事本末》

后世纪念

曹鼐之墓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廷为曹鼐修建的衣冠冢,宁晋县城内有他的状元坊、大学士坊。现存墓地文物是上世纪文革初期,曹氏族人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将其深埋地下保护下来的,是目前宁晋唯一存有地面实物的历史名人墓地,1982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定为邢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载:明嘉靖御史蔡叆曾为曹鼐立神道碑、置祭田五十四亩,现今曹氏后人为状元墓地留祭田三亩。 [6]

相关视频

历史真相:曹鼐不可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参考资料

  1.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正统十四年八月……壬戌……我军遂大溃……官军人等死伤者数十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等皆死焉。”按台湾大学“中西历对照查询系统”,正统十四年八月壬戌(十五日)即公元1449年9月1日。
  2. 《明史·宰辅年表一》.国学导航.2019-07-02
  3. 3.0 3.1 《国琛集》.国学大师.2019-07-02
  4. 4.0 4.1 4.2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国学网.2019-07-02
  5. 剑桥中国明代史: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 .国学大师.2019-07-02
  6. 明朝首辅(7)——曹 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