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新港飴,因是新港特有的軟糖,它原有個文雅的名稱「雙仁潤」(取花生剝開內有雙仁之意)。 傳統的雙仁潤是以花生為主要原料,可以說是花生糖的改良產品,而近期的新港飴因應消費者口味的多變,陸續開發出許多口味,比如:桂圓飴、梅子飴、海苔飴、綠茶飴、芭蕉飴 …等。
傳說在日據時代,雙仁潤多次遠征日本,獲得日本莫子大獎,揚威海外,雙仁潤可說是在海外「一戰成名」。由於日本人稱莫子為飴,加上是新港所特產,因此將雙仁潤改稱為新港飴沿用至今。
台灣早期物資較缺乏,因此新港飴在早期可說是非常珍貴的零嘴,年節時通常都是供不應求,大家爭相買來送禮或大快朵頤一番。[1]
美食由來
傳說清光緒年(1800年)間,一位住在民雄江厝店的糖果小販盧欺頭,平常在民雄、新港一帶販售自製的「麥芽糖」、「土豆糖」。 有一次連日的陰雨天氣,讓盧欺頭的花生糖受潮軟化,盧欺頭不能眼睜睜讓自己付出的心血泡湯。靈機一動的他,將受潮軟化的花生糖,再放進鼎裡面煮沸,添加粉漿,攪拌均勻冷卻後,再捏成一塊塊的花生糖,由於拉斷時帶有長長的糖絲,就好像小耗子一樣,因此被稱為「老鼠仔糖」。
「老鼠仔糖」問世後,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因此有人認為這麼好吃的糖果叫做「老鼠仔糖」不太好聽,後來取名為「雙仁潤」[2]。
食材
- 材料:
水麥芽315g, 海鹽 5g, 二砂糖 135g, 水 90g, 太白粉 45g,寒天粉 5g, 奶油 75g, 熟花生 500g, 熟白芝麻 20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