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敬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敬拜,基督教圣经术语。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1]、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2]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简介

向神表示崇敬。从亚伯拉罕到以斯拉时代(约主前1900-450)的1,500年里,古代以色列在敬拜的方式上有许多巨大的改变。亚伯拉罕是居无定所的牧人;神无论在那里向他显现,他就在那里筑坛献祭。在摩西时代,会幕是可以搬移的圣所,给以色列各支派在旷野的旅途中敬拜神。所罗门王用庞大的财宝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存留了300多年,直到主前586年,被巴比伦军队毁坏。当犹太人从被掳之地归回,建造了一座新的圣殿,虽然不及以前的那么辉煌,但至少那里是犹太人敬拜的中心,一直到了大希律重修圣殿的日子。虽在主后70年,圣殿被罗马人破坏,但根基仍然保留,且犹太人至今仍在西边的哭墙祈祷。

如果敬拜的方式会随着时代和环境而改变,敬拜的心意和中心却是不改。神向亚伯拉罕启示,应许他的后裔要承受迦南地为业。亚伯拉罕借着祷告和献祭,表明了他的信心。在整个圣经时代,听从神的话、祈祷和献祭,是敬拜的要素。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不断为以色列人所记念,作为他们立国和有权承受迦南地的根据。

现代人倾向把敬拜限制于在教会中的主日活动。古代的以色列人对敬拜神有更广泛的观念;他们一日数次在家中和圣殿里敬拜,不限于安息日和重大的节期,而且个别家庭和整个国家都一起敬拜。

家庭敬拜

经常默想神律法的重要性,是圣经所强调的。神吩咐他的子民“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7)。神的子民必须将律法教导儿童,且要向他们解释律法的意义(申六7、20-25);然而,口头上的提醒只是开始。以色列人把律法的经文写在家中的门框上。犹太人的习俗把律法的经文写下来,放在小匣子里,然后放在门框上,就是旧约吩咐的延续(申六8、9)。在每件外袍的衣角上要有䍁子,好提醒织布的人记念遵行神的一切命令(民十五38-40)。

在旧约时代,社会上许多习俗,都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例如,禁止混杂(申二十二9-11)、食物的律法(利十一)和坚持行洁净的礼(利十五),象征以色列蒙神呼召作他清洁、成圣的子民。至于吃肉,必先要把血倒出(利十七10-16;申十二15、16)。谨守这些习俗,使以色列人每日都有机会忠心敬拜,且牢记神的恩典和要求。

在饭前、饭后感谢神,是主耶稣和以后的犹太人都照着遵行的习惯(路九16;约六11)。有关这种习惯,要追溯到旧约时代,但圣经没有明确地提及。不过,圣经有论述个人的祈祷。在旧约时代,伟大的圣贤都是祷告的人,他们为别人的需要代求(创十八23-32;出三十二11-13;撒上十二23;拉九6-15)。但以理每日3次祷告神(但六13),有诗人则在半夜起来赞美神(诗一一九62)。

全家在圣殿中敬拜

每个家庭也定时来到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在男婴出生后第八日,要接受割礼,作为以色列一分子的记号;一、两个月之后,孩子的母亲要到圣殿献祭(利十二;参路二22-24)。

产下羊羔和牛犊的时候也要献祭。头生的牛羊要作祭牲献上(出二十二30)。同样,农作物方面,收割时第一篮已熟的果子,要献给神,而在最后,则要把所有收成的十分之一送给祭司,因他们是神的代表(民十八21-32)。申命记二十六章5-15节,记述了一个典型的祷告,适用于这场合。

有时候,人会因着个人的理由,献上祭牲。在危机中起誓许愿,也以献祭表示其确实(创二十八18-22)。然后当祷告得蒙垂听,就要献上第二次的祭(三十五3、14)。患上重病或犯了严重罪恶的人,也要献上赎罪祭(利四,五,十三至十五)。

所有作祭牲的动物,必须是没有瑕疵的;只有最好的,才配献给神,而不花献祭者任何代价的野生动物,就不被神悦纳。在旧约时代,人们有义务要献上十分之一给神,并摆上凡头生的,所以那时候的敬拜,可以是极其昂贵的。

这类献祭也颇戏剧化,敬拜者要带着祭物走到圣殿的院内,站在祭司面前,一手按在祭牲头上,这样就是把自己与祭牲认同,并要承认自己的罪或解释献祭的理由。然后,敬拜者要把祭牲宰了,且切成块,交给祭司放在铜坛上焚烧。有些祭祀(燔祭)要求把全只祭牲烧在坛上;而有的则把祭牲的一些肉,分给祭司,其余的就由敬拜者和家人分享。但每一次,敬拜者要从他自己的羊群中取出祭牲,由他亲手宰杀,这些献祭生动而明确地表明了罪恶的代价和敬拜者的责任。祭牲代表了为敬拜者代死,使敬拜者免死得生。当他宰杀祭牲,他回想他的罪本可使他致死,幸而神预备了一个救法,使他可借着祭牲代死。

全国在圣殿中敬拜

一年中有3次所有成年的男子来到圣殿,庆祝全国性的节期(出二十三17;申十六16):逾越节(4月)、七七节(5月)和住棚节(10月)。若是可能的话,全家就和家中的男人同往;但若是住得离耶路撒冷较远,他们就只好参加其中一次节期(撒上一3;路二41)。

这些节日非常盛大。数以万计的人集合在耶路撒冷,他们会住在亲属家里,或在城外搭棚或帐幕居住。圣殿里则挤满了敬拜的人。圣殿诗班颂唱配合节期的诗歌,而祭司和利未人就负责献上数以百计的祭牲;逾越节献上的祭牲更多,达数以千计。一群群的敬拜者情绪高昂,载歌载舞。那些比较冷静的人,则投入歌唱的行列,或只是安静地祷告。这些重要节日的主调是欢乐,因他们为着以色列人被拯救离开埃及而庆祝。在逾越节,每一个家庭吃烤羊肉和苦菜,以重演他们的祖先在离开埃及之前所吃的最后一餐(出十二)。在住棚节,他们用树枝搭棚居住7天,借以记念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40年的日子(利二十三39-43)。这些盛大的节期,提醒他们神怎样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为奴的生活,并且神成就他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把迦南地赐给他们。

这3个节期均为期7天,但全年中有一天是完全不同的,那就是赎罪日。那天,每人要禁食,为自己的罪忧伤,大祭司要为全国认罪,按手在一只山羊的头上,然后山羊要被带到旷野,这象征百姓的罪得蒙除去(利十六)。

祭司在圣殿敬拜

在节期中,全国都参与敬拜,圣殿的事奉达到最高峰。但每一天,圣殿中的祭司在早上和傍晚都要献祭;而安息日和每月月初则要额外献上祭牲。民数记二十八、二十九章列出全年必须献上的祭。祭司亦要保持金灯台的灯不断燃点,又要预备饼,放在圣所中精金的桌子上(利二十四),也有圣殿的诗班在献祭时歌唱(代上二十三30、31)。

圣殿敬拜的结束

第一座圣殿被毁后一段时间,会堂就发展成为公共敬拜的地方。内容很像今天教会的敬拜:只有祷告、读经和讲道,而没有献祭。主后70年,重建的圣殿被毁,会堂成为了犹太人唯一公开共同崇拜的地方,就不再有献祭。这正好与新约时代吻合,因为耶稣是神真正的羔羊(约一29)。感谢他的受死代赎,叫我们无须再献上祭牲(来十11、12)。旧约的献祭,表示了耶稣如何使神与人和好(来八5),但基督徒仍然要在公开共同的崇拜中聚集(徒二46、47;来十25)。旧约提供了一个真正敬拜的模式。每一个家庭应该是一个教会,而每一次用餐应有敬拜感恩的行动。每一个家,是神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就当一同聚集,庆贺神从罪恶中把他们救赎出来,且借着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赐下新生命。

——Gordon J. Wenham

另参:“赞美”;“祷告/祈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