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1]
定义
中国全民健心网负责人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对内制约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2]
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衡量: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对内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外影响行为表现的优劣。
良好的个性:自知、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坚强、冷静、善良、合群、热情、敬业、负责、认真、勤奋等
正常的智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力正常.
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心理应变、竞争协作、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控制行为的能力
积极而强烈的内在动力:合理的需要、适度的动机、广泛的兴趣、适当的理想、科学的信念。
健康的心态:智力正常、情绪积极、个性良好、人际和谐、行为适当、社会适应良好适当的行为表现:符合角色、群体、社会规范,道德和法规 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素质作为中国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目前已经拥有了其专业的英文名“psychological quality”。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组成
根据上述定义,心理素质由如下五个方面组成:
心理潜能
国内外的一般共识是,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特别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还肯定,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每个人都亟欲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或得到实现;每个人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充分发挥或实现自己的潜能。潜能并不神秘,它是人的心理素质乃至社会素质赖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某种可能性。或者说,正因为人具有一定的潜能,所以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人,而动物没有此种潜能,所以虽然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使它们向着人的方向发展。
心理能量
亦称心理力量或心理能力,也可简称为能或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精神)都有一定的能量,即都是有“力”的。人也是如此,“人生莫不有力”(《论衡·效力》),可称之为人力。人是一个系统它又是由身体系统与心理系统构成的,而这两个子系统也是有力(能量)的,前者为体力即身体之能力,后者为心力即精神之能力。这种心理能量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用意识来调节的能量作用,其大小强弱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心理特点
特点、特性、特征、属性等是一回事,都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东西。人的心理活动总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把它归结为六对: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质量与数量的统一、时空性与超时空性的统一、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如感知的直接性与具体性,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情感的波动性与感染性,意志的目的性与调控性,等等。心理特点也是心理素质的具体标志。
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与心理特点有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并非心理活动本身所固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品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一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
心理行为
人们无论简单的行为还是复杂的行为,归根结底都受人的心理的支配,都是人的心理的外部表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是心理素质的标志,通过它可以检验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前述心理素质的四个组成因素如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等,也都会明显地或不明显地在行为上反映出来。可见,心理行为是构成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 由上所述,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的有机结合,称为心理素质。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说,所谓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
(“定义”及“组成”内容是根据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整理)
提高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是需要有意志力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与锻炼。
1.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我想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焦虑,看到题目就忘答案,越做越紧张。而可能他在人际交际上却轻松自如,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人际问题,他也能不急不躁,游刃有余的化解开来。因此,首先要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心理把握能力的弱项,哪些是强项。中国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看清自己的弱项和强项是第一步。只有看清楚了缺点才有改正它的目标和动力。
2.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外在反映,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决定情绪,也就是对人对事件、对环境进行的解释,内心有什么样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一个正常的人,在他遭受屈辱,义愤填膺的时候绝对不会开怀大笑,一个正在同自己心爱的伴侣花前月下的时候绝对不会恼羞成怒。那么一个人在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怎么样的情绪来呢?其实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紧张、焦虑、烦躁、失落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下,能做好什么样的事情呢?再有能力的人又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平来呢?因此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
3.提高受挫力
挫折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个人认为,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其实是个感知耗损型的动物,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随着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会由激烈逐渐趋于平缓,感觉敏感度会形成一个下滑的趋势。
提问
现代人日子越过越好,但是却发现我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椐调查了解,出现心理困扰及自杀者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跟二三十年前的人相比起来,我们的抗挫力越来越弱了。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会出现如小孩与家人吵架后就离家出走,失恋后就要死要活,被老师批评了后就跳楼自杀等等事件,这让我们不仅要问,为何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是心理健康质量却越来越差呢?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以前的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比较困难,人们很小就开始分担家务,也习惯克制自己的欲望,因此很早就具备了独立承担生活的能力和成熟的性格。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延迟满足”的试验所发现,能延迟满足自己愿望的人,未来会有更大的成就。人需要忍耐一些暂时的痛苦,才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现代人因为生活环境优越和父母的过度保护,性格中越来越缺少定力和忍耐力,所以一遇到压力就承受不了,表现出情绪或行为的过激反应。
现代人心理素质越来越差的另一原因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失。中国自古便重视德行的培养,然而现代家庭、学校都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事、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孩子虽然成绩优秀,却不懂得待人接物,也完全不会情绪的控制。他们走上社会后,遇到不顺心就容易感情用事,或者直接逃避了逃避,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与拒绝成长的表现。
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呢?
心理素质的提高要从抗挫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做起。古人说“居有常,业无变”,我们要锻炼自己,即使受到委屈、感到痛苦,也要尽量坚持。不要轻易的放弃,不能面对挫折时就去逃避。同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二就是思维的调整。认知心理学认为,不是刺激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心理,而是我们对刺激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心理,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全面的看问题,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的成熟,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
素质标准
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增强方法
方法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5)心理训练。
具体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具体来说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七个方面。下面说说自我意识训练——为了方便说明,单独列为一节。
自我意识训练
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个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在人发展过程中是循序渐进进行的,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心理成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我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和调整自我,促使我们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自我意识训练
【一】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会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三】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专家解说
综述
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构成。邢根溪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
肖汉仕教授这样解释: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也指先天遗传的智力潜能,但我们主要强调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
刘岸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
无锡市中小学心理教育课题组研究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
因此,对心理素质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
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人们在对心理素质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时常常使用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等概念,这些概念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义。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对心理素质的不同表达方式。其实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等同或替代。人格、个性这两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质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而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既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比心理品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
家长的心理素质
一,信心和勇气。家长要在客观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树立这样的信心:即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孩子的努力,孩子会不断进步,一定会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理智和宽容。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静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过失,鼓励处在困难中的孩子,安慰受到伤害的孩子。
三,恒心和耐心。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四,爱心和热情。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有爱心和热情。
乒乓球员的心理素质
实力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靠长期比赛一点一点地提高的。它应该是和比赛的经验成正比的,所不同的就是因人而异,也许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也许有些人心理关总是过不了。但是,心理素质始终还是可以靠后天的锻炼的。
有句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如果说自己的技术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心里面自然就会比较踏实稳定。反之如果要用自己不足的实力去向强手挑战,就需要在一定的比赛经验上加以自身的全力投入,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水平。想要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还是应该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才有提高心理素质的资本。在实力并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谈心理素质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说双方实力相近,那么往往看谁可以发挥得好一些,这个时候就靠自己的状态的调整了。
几个影响发挥导致失败的原因
1 求胜心过重。心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这就是很多业余的爱好者遇弱不强,遇强却不弱的原因(心理放松,没压力,技术能充分发挥)。2 练球不足。很多朋友是打落点、打控制的,这样就需要有手感做保证,在未练球(包括练球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大失水准。
3.打法相克。业余爱好者往往忽视这一点,其实以己之短,遇彼之长是非常常见的事,这就取决于个人的调整和适应能力了,而这一点往往是业余爱好者最欠缺的。
4.不合适的器材。业余爱好者也往往忽视这一点,认为自己反正水平很差,拿什么拍子都差不了很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非对不会打球(没有丝毫手感可言)的人来说什么拍子都差不多。手感越是细腻的人,对球拍也越挑剔,而往往手感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水平的高低。
5.思想包袱。这一点和第一条有些类似,往往生在领先,眼看就要胜利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心理的变化。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业余或者专业)。金泽洙也一样在20:16的时候把握不住自己,丢掉了几乎到手的胜利,何况业余爱好者。
所以自身状态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的胜利。调整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比赛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对付每一个球;赢了一个球就握紧拳头叫喊一下,振奋一下,多小跑一下,;打失了一个球,让自己冷静一下,重新振作投入比赛。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排除杂念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杂念之一:想赢怕输。比赛没人想输,但比赛时脑子里老想这个就影响你打好球。求胜心切,容易蛮干,关键时候手脚又放不开;怕输就更没戏了,先一个怕字你还能干什么?胜利是一分一分赢得的,不用多想结果,就想把每一个球都打成好球。杂念之二:环境影响。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让你孤单无助;拉拉队(尤其是有很多ppmm)的喧闹,不习惯的场地条件,让你头昏眼花,心烦意乱。没关系,多出去见见世面,不要太在意观众,这会儿你是主角,这是你的舞台不是他们的,打好你的球要紧,打好自然可以得到尊敬。
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通过比赛来不断的获得,因此多打比赛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阵不同打法的对手来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老年人心理状态调整
退休对心理的影响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地位和名誉等将发生变化。退休后,多年倾心、热爱的工作岗位,多年适应的工作规律、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 这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会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身心疾病,加速衰老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退休老人要注意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正确面对退休这一重大生活变动,预防、克服和战胜“离退休综合征”。
怎样才能调整好自己心理素质的良好状态呢?
首先要面对现实,敢于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实。重新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要想得开,放得下,要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以积极的心态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心情不好时要及时找亲人、朋友谈谈,求得理解。使不良情绪尽快放松或转移;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礼尚往来,以诚相待,创造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的条件。
另外,退休老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物质和精神上期望不应过高,要做到知足常乐、安享晚年。自我调节困难或不成功时,要及时做心理咨询或请心理医生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退休后应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保持和培养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如养花、养鸟、下棋、打牌、跳舞、唱戏等,与爱好相同的朋友一起活动,享受退休后的欢乐。
夫妻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照顾,共度晚年。不要过分依赖或过多干预子女,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要常与儿辈交谈,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有可能的话,要多关心、照顾孙辈,天真活泼的孩子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乐趣,但不能过度溺爱,更不能干涉他们父母的管教,充当保护伞的角色,否则会引起家庭矛盾。
家人的关爱对老年痴呆病人是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据医生们多年观察,此病的发生与家庭生活单调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老年人图清静,不喜与人交流,和儿女分开住,得病的几率就会提高,那些老少三代同堂的家庭中,老人的发病率要低得多。
音乐助老年人改善心理问题。音乐疗法属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根据心身障碍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选择音乐欣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作曲、舞蹈、音乐比赛等形式。心理治疗家认为,音乐能改善心理状态。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可以抒发感情,促进内心的流露和情感的相互交流。
音乐疗法用歌曲和乐器来改善患者病情。治疗对象多半是痴呆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音乐在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老年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
女大学生面试心理素质调整
首先,改变自卑心理。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劣势,尤其不能有“我是女生,我不如男生”的心理暗示。面视前,尽量转换比较对象,不要过分跟男生比较,而是注意与自己上一次面试比较。面试前,将自己上次跟主考官谈的问题在头脑中做一下“回放”,仔细观察面试地点的环境,简单推测主考官要问的问题,做一做深呼吸,以减少恐惧和焦虑情绪。回答问题时,要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适当地表现自己的长处。听不清问题时,一定要说“对不起”,给自己一个缓解紧张情绪的机会。
其次,摒弃自负心理。面试时,女大学生切忌利用女性“优势”,故意以相貌、肢体语言等转移主考官的注意力,否则会给人以轻浮的印象并引发厌恶情绪。
同时,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学历、成绩、能力等。事实证明,这种过分的推销通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给人夸大其辞的感觉。
预防癌症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有效预防癌症,还有利于治疗,而孤寂、愤怒、悲哀、绝望等负面性情绪则可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现代社会人的压力很大,公众要及时给自己释放压力,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尽量避免“癌症性格”。
素质测试
测试题=== 以下八道心理素质测试题,每题只能一个选择,然后根据括号内的分数累加起来,看看总分是多少,就能大致了解心理素质和应付能力。
1.你骑车闯红灯,被警察叫住;后者知道你急着要赶路,却故意拖延时间,这时你———
a.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怎么办才好 b.十分友好地、平静地向警察道歉 c.听之任之,不作任何解释
2.在朋友的婚礼上,你未料到会被邀请发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
a.双手发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b.感到很荣幸,简短地讲几句 c.很平淡地谢绝了
3.你在餐馆刚用过餐,服务员来结账,你忽然发现身上带的钱不够,此刻,你会———
a.感到很窘迫,脸发红 b.自嘲一下,马上对服务员实话实说 c.在身上东摸西摸,拖延时间
4.假如你乘坐公共汽车时忘了买票,被人查到,你的反应是———
a.尴尬,出冷汗 b.冷静,不慌不忙,接受处理 c.强作微笑
5.你独自一人被关在电梯内出不来,你会———
a.脸色发白,恐慌不安 b.想方设法自己出去 c.耐心地等待救援
6.有人像老朋友似的向你打招呼,但你一点也记不起他(她)是谁,此时你———
a.装作没听见似的不答理 b.直率地承认自己记不起来了 c.朝他(她)瞪瞪眼,一言不发
7.你从超市里走出来,忽然意识到你拿着忘记付款的商品,此时一个很像保安人员的人朝你走过来,你会怎么办?
a.心怦怦跳,惊慌不措 b.诚实、友好地主动向他解释 c.迅速回转身去补付款
8.假设你从国外回来,行李中携带了超过规定的烟酒数量,海关官员要求你打开提箱检查,这时你会———
a.感到害怕,两手发抖 b.泰然自若,听凭检查 c.与海关官员争辩,拒绝检查
测试题答案
选a得0分,选b得5分,选c得2分
1.(0~25分)你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变得窘促不安,甚至惊慌失措。
2.(25分~32分)你的心理素质比较强,性情还算比较稳定,遇事一般不会十分惊慌,但有时往往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3.(32~40分)你的心理素质很好,几乎没有令你感到尴尬的事,尽管偶尔会失去控制,但惫自来说,你的应变能力很强,是一个能经常保持镇静,从容不迫的人。
相关书籍
《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张大均、江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张大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郭成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学心理素质教育》陈旭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大学心理素质教育》冯正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设计》张大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案例》张大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