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炜英语Sammy Cheung Wai, 1954年8月10日) ,香港 演艺人。

人物简介

父亲为著名粤语片华南影帝张瑛,母亲为粤语片明星演员杨茜,姐姐为香港小姐张慧云。张炜幼年受其父影响,立志投身电视圈,曾获得参演佳艺电视武侠剧《鹿鼎记》的机会,但最终未能成行,后随同家人移民加拿大。1980年代中期回港,投考亚洲电视艺员训练班,与黎明江华张敏等人为同一批毕业生。张炜毕业后,曾参演《满清十三皇朝》、《天堂梦》、《中国奇谈》等剧,1990年代曾淡出电视圈,后又于2002年重返亚洲电视,参演数部剧集。[1]

张炜现定居于上海,从事买卖生意。

人生经历

直都想写一些关于我父亲的文章,好好将他生前的一些事迹、他作为一个演员的工作态度及我们父子在生活上的一些天伦乐事写下来,况且父亲生前一直都有心想找人将他的一生笔录下来出一部自传,可是由于他一生都忙于演戏,这件事就一拖再拖至不了了之。早阵子适逢明报周刊找我写“永恒的光辉”专栏,在众多位前辈星星当中,我先选自己父亲来写,只是做儿子的实在急不及待为他写一篇小思文字而已。

我祖父曾在南北行开了一家福和兴药材行,我的父亲幼年是一个活泼、好玩、佻皮的孩子,整天虽然在药材堆中跳来跳去,但对于做药材生意,却毫无兴趣,当时祖母就对他说:“你将来龙就上天,蛇就落地啦!”后来,他做了电影皇帝,也算是电影界中的龙吧!

薛觉先赏识 拔为“蝴蝶夫人”主角

父亲原名张溢生,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有些电影界的人称他为十四哥,因为他在兄弟姊妹中真的排行第十四,当然,我不止一个祖母,似乎我们张家的浪漫性格,是得自遗传的。

父亲的兄长大都留学外国,父亲当年也曾经打算去日本学习美术设计,不料祖母其时得病,他唯有和伯父立刻赶上广州探她。父亲当时就一直守在祖母旁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后来父亲带凓丧母之痛回程,回程时在车站碰见沈吉诚,沈吉诚就问他有没有意思拍戏,早在这之前,父亲已醉心于演戏艺术,得此一问,父亲立刻就接受沈吉城的介绍,到九龙土瓜湾大鹏影片公司找穆时英导演,就这样拍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夜明珠”,当时一起演出的还有黄曼梨李晨风等,可是那时父亲在戏中只担任一个闲角而已。父亲当时深信“好仔不论爷田地”这句老话,不怕生活艰苦。

他于凌风音乐社认识了峰叔(冯峰),又因当时六间片场都集合于北帝街。北帝街就有东方荷里活之称。二人商量后觉得为了方便拍片,唯有搬去北帝街附近住,当时与峰叔等四人合租一房、一厅,连伙食连租金,每人每月是八元一角,当时作特约演员一日就有十元,起码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若有两日工做,就能帮补整个月都没有戏拍的伙伴了。如是者当了两、三年特约演员,至一九四○年,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才华给薛觉先先生赏识,父亲与扁姨(白燕)主演了薛觉先监制之“蝴蝶夫人”。这部片可以说是父亲在事业上的转捩点,当时这部电影大受欢迎,此后他受欢迎的程度及片酬与日俱增,及后主演“人海泪痕”,这部片由李铁导演,由小说家望云的同名小说改编(当时望云是香港数一数二之小说家,与杰克齐名。)一同演出有冯峰、黄曼梨等:因父亲在此片中,演技出色,便获得华南影帝之称号。他战前已是红小生,亦有经常参加话剧演出,曾是著名的“中国旅行剧团”粤语组的成员,亦是著名的“时代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主演过“雷雨”等名剧。

拒作日军棋子 冒死潜返内地

当时大观影业公司因“人海泪痕”卖座后,便立即与父亲及峰叔同时签下两年约,作为当家小生。可惜好景不常,父亲在事业上刚刚开始成功,爱情上又刚好同梅绮决定永结同心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情的战火摧毁了一切,摧毁了父亲和大观影业公司的两年合同,连北帝街的东方荷里活也荡然无存。最惨的就是香港沦陷那日正是父亲与梅绮结婚的第二天,本来预算在家连摆三日酒,可是只摆了一日,第二天就因为香港局势已变得紧张而唯有取消。及后更听到日本人想找他拍“香港攻略战”,利用一班红星的偶像形象及电影的感染力想替香港人作政治洗脑。父亲当时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爱国热血青年,不肯为虎作伥,唯有冒死和梅绮逃入内地去了。

逃到广州湾,因为当时广州湾属于法国人统治,而法国还没有与日本宣战,所以广州湾比较安全,当时大部分香港明星、粤剧红伶都是逃到那里。大家商量下,决定合力搞一个由香港明星组织的“明星剧团”。因为剧团成员杰出的演技及舞台布景道具设计新奇,令到当时广州湾居民对于“明星剧团”的演出十分喜爱,当时剧团成员除父亲外,还有吴楚帆、吴回、白燕、李清、李月清、林妹妹等;后来广州湾的局面又变得紧张,于是剧团开会商量应变,有部分人认为去越南比较安全,另一部分人认为应去后方,父亲就决定和梅绮上桂林。在途中,挑夫把父亲的行李抢走了,千山万水终于去到了桂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碰巧马师曾正在找花旦拍档,于是梅绮就与马师曾等人一起埋班演大戏,而父亲即担任一些幕后工作,布景道具、剧务、柜台等等工作都因为生活而不得不做下去。当时的生活虽然是苦了一点,但后来父亲对我说,作为一个演员,在那段日子所经历及亲身体验人生困苦的一面,也算是珍贵的一页,因为作为一个演员,能够尽量亲身体验各式各样的生活,接触各阶层的人物,以作将来扮演一个角色所用的资料,那是的而且确胜于闭门造车塑造角色。

终于战争结束,香港光复,我父亲当时非但不立即回香港,反而去了上海,究竟所为何事呢?

醉心第八艺术 主演影片之多创世界记录

原来光复初期,香港所有片场已遭日本人破坏,拍摄器材大部分就遭人盗去;父亲为了谋生,惟有去了上海,在一间银行内做一个主任之职。因为父亲一直都是在香港土生土长,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只讲粤语及懂得一些福建话,在上海这一段时间,间接亦帮助他学会了一点上海话,最重要的是,他在这段日子请老师教会了他说国语(因为他在这段时候学会了国语,所以他后期能在香港主演了多部国语名片,“朱门怨”是他第一部国语片,而他和李丽华合演“西施”,也曾和林翠合演过“银灯照玉人 ”等等。)

机会终于又回来了,李铁导演当时在香港筹拍“朱门怨”,于是就打电报去上海邀请我父亲回港主演这片。父亲辞去银行之职,回去拍他第一部国语片。到香港后,文叔(吴回)就问他何以放弃银行主任之职而回港拍戏,银行主任收入比较安定而升职机会也高,当时父亲一脸正经地告诉他因自己只喜欢演戏,除了演戏就没有甚么对他来说是比较有意义的了,所以决定把这一生都贡献给第八艺术,这一点他的确贯彻 始终了。

回说当日他从上海乘机回港,可算是轰动一时,影迷的热烈欢迎,相信对当时父亲心中的决定及理想,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或许没有当时万众影迷的掌声、欢呼声,就没有后期这个在香港电影史上的杰出演员。 父亲一生曾参加演出过四百多部电影,其中由他主演的超过三百部。他是香港电影界中主演影片最多的男演员,曾经在同一日同一条街道上分别拍三组戏,只是身上穿的衣服不同,他曾经一年内主演过四十七部影片,很可能是一个世界纪录。由他主演的名片有很多,而他本人就最喜欢王为一导演的“珠江泪”,还有“败家仔”及他自己导演的“第七号司机”。

父亲除了做过演员、布景道具设计、剧务、甚至导演外,亦曾是电影制片家,他曾先后创办过七间电影制片公司,一九四八年,他独资创办了“大群影片公司”,这是第一间,一九五二年又曾与楚帆伯(吴楚帆)、扁姨(白燕)、文叔(吴回)等十多人,创办了“中联影业公司”,一九五七年由贤伯伯(何贤)支持下,开办了“华侨电影公司”,当时曾经是香港电影界中四大公司之一。这间公司曾经出品过卅六部电影。此外还有“瑛业”、“豪华”、“大中”、“中原”等影片公司。

后来至六零年代,粤语片曾一度式微,大多数影人亦纷纷转行或息影,而父亲就曾经加入邵氏做导演工作,后来又曾从事过夏威夷地产生意,再而分别在香港两个中文电视台工作,最后演出的电视剧集是亚洲电视“剑仙李白”,及港台制作之“阳光下的孩子”;而最后一部电影则是大部分在多伦多拍摄,由冼杞然导演的“冤家路窄”。这部戏还未全部完成,父亲就结束了这半个世纪(五十年)的艺术生命。

拍戏病殁加国 骑警开路极尽哀荣

父亲儿子有两个,女儿一个,太太却有四个之多,可能是我父亲年青时常常扮演风流小生的关系。而又曾有过四段婚姻的关系,所以我自小就不断有人问我:“你父亲是不是很风流?”其实我是感受到父亲在这方面的痛苦及无奈,我深深相信他曾于每段婚姻所付出的感情,即如他曾对人所说:“我觉得做人难,做夫妻更难,两个人相处是要多方面配合,有时缘份若然已尽,也不是双方所能挽留。”

他多次婚姻的失败,令我对婚姻制度,或多或少都带点悲观的看法。

我前面说过,父亲有两儿一女,但他的干儿子、干女儿相信超过二十个,但在芸芸干儿女中,我最有印象就是万子(万梓良),相信他是最关心我父亲的了。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冼杞然导演托人通知我父亲在加拿大中风,叫我尽快赶去,由于香港至多伦多机票不能一时买到,当时我在香港干看急,等了三天,终于有机位,经过天昏地暗的灰色旅程后,终于到达多伦多,但是我还是不能见父亲最后的一面,我迟了该死的十多个小时。当大家在商量出殡等等的事情时,我全然听不入脑,太突然了,那时所发生的,我不能一下子明白过来,直至十二月十八日出殡那天,我满脑子仍是一片灰白,半点眼泪也不能流出来,当时孟君姐还暗暗告诉人怕我会积郁成病,若我能哭出来反而会好过点。那两天一大堆人来,一大堆人去,当地华人电视台来拍摄,有些影迷是从别个埠来的,我只好坐在一角,有些亲友帮忙烧金烧银,唉!这些纸在那一个世界可真有用?两天后,父亲的遗体被运去火化场火化,当地的政府经一些华侨的提议,为了尊重我父亲,派来了数名骑警作开路,沿途所有红灯不用停车,好让我父亲能够安然直达火化场。我父亲都可算是风光大葬了,想来我也真要感谢当地那些华侨伯伯的帮忙。到了火化场,满眼白雪枯树,景色是非常的凄丽,后来父亲被火化了,我一想到以后就算见到他也只会是一盅骨灰,我就放声大哭了。

现在回想我于那三天在港被逼滞留,心中又空著急父亲的病,万子和我见过一次面,当时他关心我父之情之切,说到担心处,他还双目隐隐含泪,这些我都铭记于心。

回港后,一班叔伯阿姨等为我父搞过追悼会,当日出席追悼会的有几近百位前辈,包括敦叔(卢敦)、文叔(吴回)、二叔(张活游)、李清叔、何家联兄、琴姐(李香琴)、冼杞然兄等。扁姨(白燕)虽然脱离影圈已久,亦为此事出心出力,他们对吾父一份友情,实在无以为报。

敦叔(卢敦)在追悼会那天曾经说过:“三年出一状元,十年未必出一好演员。”而他说我父亲正是一个好演员。

记得七、八年前,我有一次回港度假,因家里的车坏了,便与父亲乘计程车,在途中我告诉他前两天失掉银包在计程车上之事,他就叫我以后临下车前记得回头望清楚,然后再告诉我一句很有意思的说话“千金难买回头望”,自此以后,我就常常记住这句话,更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唉!父亲,我纵有千金,也难买回我俩以往的天伦之乐。[2]

参考来源

  1. 香港著名粤语片影星张瑛的儿子张炜. 新浪博客. 2013-06-28 [2019-02-25]. 
  2. 人称“千面小生”,永存于我心间的慈父 - 张瑛. Facebook. 2011-07-23 [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