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海古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平海距惠东县城53公里,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明洪武年间,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平海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1]

中文名称: 平海古城

地理位置: 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东海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广东省惠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发展历史

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洪武年间,明太祖派花都司到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雉蝶八百七十一,城门四座。”平海建城设所后,又设立平海巡检司署,平海营参将署,平海营中军守备署,还设有平海仓,为直隶归善县屯粮机构。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

旅游信息

在天河客运站乘坐直达惠东县的大巴(80元,车程约三小时),出站往右走100米有面包中巴车写着“惠东--港口”(18元,车程约1小时),到平海镇邮政局下车。

古城韵味

古城语言

古城独特的渊源与地理环境,使这里产生了独特的语言——军声。它是一种以北方语音为基础,融进了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的汇合体,对多种方言能运用自如,对答如流。因而,粤东一带流传着“晓得平海话,走遍通天下”之说。

古城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演化,这里的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成为东江地区最富地方特色的文化区域。平海军声已经被国家列入濒危语言,并有学者对平海军声作了深入研究,著有《军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科研项目 中国濒危语言方言研究成果)。

平海歌曲

平海渔歌,腔调优美,隽逸抒情。曲调达40多种,已被收入《中国曲艺辞典》。建国初期,渔歌手苏墨水把渔歌唱到北京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5年,惠东歌剧团以独特风格的平海渔歌对唱参加了全国的曲艺调演;1976年全国渔歌改革座谈会在惠东召开。

在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中,鲤鱼追春、蛟龙出海、五凤朝阳、喜庆丰收、出水芙蓉、八仙过海、水淹金山、醒狮、金龙表演等项目像文化艺术海洋中的一朵朵奇葩。

宜人气候

平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平海不再是以农、鱼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已经变成了农、渔、盐、工、商、旅全面发展的海滨城镇。

农业生产

平海出产稻谷、番薯、花生、马铃薯、蔬菜等。那里的马铃薯和反季节蔬菜以优质、高产远近闻名。平海苦瓜是经科技栽培、改良的新品种,体大嫩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平海的马铃薯和蔬菜大部分出口香港和内销惠州、东莞、深圳等地。海产品有马鲛鱿鱼鳗鱼石斑龙虾鲍鱼鲜蚝等。到2013年该镇已形成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商品生产基地。

其他信息

距离古城两公里的南门海湾,长六点五公里,离岸边百米内,海底平坦无礁,水深不过齐胸,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

平海西南部沿海的碧甲海湾,具有浪小、水深、避风的特点,是天然的优质海港。有关部门正对全面开发利用碧甲海湾进行可行性论证。到2013年已建成二千吨级的码头,修通了一条柏油面的疏港大道。

在碧甲,还储藏着大量的石英砂。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在碧甲冶炼石英砂,至今还留下炬炉的烟窗。直至2013年,石英砂仍是平海出口产品。

主要景点

平海古石桥风

惠东县平海镇六乡村石桥头村口有一座建于清朝的4桥墩5孔石桥,该桥历经230多年风雨的侵蚀,除河中一个桥墩部分坍塌外,其余桥墩及桥身均完好无损。石桥桥面宽1.4米,全长约30米。这是惠东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石桥。

石桥头村因为石桥而得名。离石桥数十米有一座小土丘,土丘下有一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正月十日立的石碑,碑文依稀可辨:“昔明朝上古先人,建造桥梁五度,今经年深久远,惨遭洪水伤颓,沙压桥梁,路坎成坑”,为方便村民进出,村中贤达出面筹集资金,“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住之桥”。后面是建桥捐资者的姓名及捐资额的记载。

据此碑文推断,石桥始建于明朝,后被洪水冲毁,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村民介绍说,现存的石桥依然是当年的风貌,虽然每年都要经历几次洪水,且有时几乎淹没桥面,但石桥一直不倒。

十字古街

贯通于平海古城东西南北城门楼的街道,即“十字古街”。与古城连接在一起,显得和谐得体。街道至今仍保持一排排、一座座古代民居的风貌。这些民居多是均衡对称式平面方形砖屋,为府第式、围龙式、四合院演化而来的综合结构。

七星井

古城内有七口古井,称为“七星井”。相传井是按照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名称标定的。七星井深约8米,均用规格石块砌成,十分坚固。井径全是圆形,井台有方有圆。七星井水质随气候变化,雨季水淡,冬旱水咸。

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现位于平海村天后宫。

视频

平海古城:距今600多年抗倭“桥头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