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邦

圖片來自kuala-lumpur

安邦(Ampang),也称安邦再也(Ampang Jaya),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巫金,隶属于安邦市议会。其面积为143.5平方公里,人口于2010年为126,285。该市北临士拉央,东北临文冬,南临加影,西临吉隆坡,横跨鹅唛县乌冷县。安邦距离吉隆坡市中心約9至11公里,安邦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7%[1]

在早期時,安邦的範圍只是安邦新村、安邦村、拿督阿末拉沙里花园和安邦再也。現在安邦被分成幾個小地區,例如安邦麗達鎮、安邦繁榮鎮、安邦Permai鎮、安邦再也和南峇再也。安邦中有很多花園,例如Dagang花園、丽阳花園、千百家花園、麗達山坡、六福园、Kesuma花園、班登再也和班登英達;另有許多豪華公寓位于安邦的範圍内。

歷史

安邦前稱「暗邦」,在过去曾是雪兰莪最重要的矿生产地之一,與吉隆坡的發展密不可分。根據歷史記載,於1857年雪蘭莪皇室成員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為開發新礦源開發錫礦,於是派遣87名華工沿著巴生河(Sungei Klang)上游勘察礦脈,當舯舡抵達與鵝嘜河(Sungei Gombak)交匯之處,卻因河道狹窄,只好換乘舢板繼續繼續勘察,最後圈定了上游安邦河一帶發掘礦源,但由於瘴氣疫病,一月內便奪去了69名華工的性命,在兩年之後,終於掘出礦,而下游的兩河交匯處則因為地利關係,方便供應採礦所需而逐漸形成一個小聚落,形成今日的吉隆坡。上游礦產區因錫礦進行大規模開採,吸引大量中國南方的勞工前來,出現定居人口,之後農業與畜牧業陸續出現,並逐漸發展成村落,稱為暗邦,是繼吉隆坡北部的增江新村與南部的沙登新村巴生谷流域一帶第三大華人村落。

隨著礦業發展,為暗邦地區帶來繁榮的同時,因源自中國南方各地區的華工,因了礦業的利益經常發生械鬥,同時此區鄰近未開發的熱帶雨林,為馬共成員提供良好的遮掩場所,經常出現動盪不安的情況,且村落內不少地方是死路,因此暗邦與吉隆坡北部的增江新村被人戲稱“安邦暗暗,淡江淡淡”,成為外人不敢踏入之地區。因暗邦早期的經濟命脈以開採錫礦為主,因此此地華裔男性多為礦場工作之礦工,女性則在岸邊洗琉琅及農耕;擔任礦場的看守員多是源自英屬印度的印度裔與錫克族,為此區帶來多元文化。亦有部分印度裔在沿著水塘路(現今的Ampang Waterfront)架設農寮飼養牛羊,印度裔女性通常是為各戶人家洗衣服、飼養牛羊、賣羊奶及牛奶等。

早期的安邦,只包含幾個村镇,如:安邦新村,安邦村,安邦馬來村,安邦新市等。在馬來西亞獨立後,錫礦產業在當地逐漸式微,為當地留下不少廢棄礦湖,從安邦打昔(Ampang Tasik)、班登美华(Pandan Mewah)、班登英达(Pandan Indah)、班登柏蘭嶺(Pandan Perdana)至蕉賴(Cheras)的民政大廈(PGRM)一帶,曾經有些廢礦湖被發展為魚塘,亦有人在湖中撈取布袋蓮來飼養雞鴨,之後將成雞、成鴨帶到吉隆坡市區的半山芭(Pudu)、秋傑路一帶的巴剎販售。

之後,隨著吉隆坡人口開始大量成長,市區內的戰前建築因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於1966年頒布《屋租統制法令》(Rent Control Act),屋主不得隨意調漲房屋租金及變更用途,導致吉隆坡人口出現外溢。鄰近的安邦亦開始城市化,區內道路開始改道,使得安邦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區內許多村落被發展為花園住宅區、公寓與組屋。

淡江高峰塔倒塌事件

1993年12月11日,淡江高峰塔倒塌事件,安邦東北部的淡江 (雪兰莪)地區發生土崩,導致淡江高峰塔(Highland Towers)A座公寓於當日下午1時35分倒塌,造成48人死亡,僅三人被救出。這場災難是東南亞傷亡最嚴重的民用住宅自行倒塌事故,也導致高峰塔B座及C座被列為危楼,迫使兩棟大樓約73戶業主撤離,截止2020年,該兩棟大樓仍聳立於遠處。事发当天稍晚时分,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及时任副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到场视察[2]

參考文獻

  1. Kawasan . Official Portal of Ampang Jaya Municipal Council, 18 October 2010.
  2. 流金年代(第14篇)‧ 1993年 淡江塌楼 夺走48人性命 中國報.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