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東尼奧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著名導演、編劇、剪輯)
出生 1912年9月29日
艾米利亞-羅馬涅費拉拉
國籍 意大利
別名 Michelangelo Antonioni
職業 導演
知名於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知名作品 《愛情編年史》
春光乍現
《紅色沙漠》
過客
《意大利十二導演與十二城市》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年9月29日-2007年7月30日),出生於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費拉拉,意大利導演、編劇、剪輯,畢業於波隆那大學

1943年,獨立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波河的人們》,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50年,執導愛情犯罪片《愛情編年史》 。1955年,自編自導愛情片《女朋友》。1960年,自編自導的懸疑片《奇遇》獲得第1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6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彩色電影《紅色沙漠》,該片獲得第2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1966年,憑藉劇情片《春光乍現》獲得第3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1970年,自編自導劇情片《扎布里斯基角》 。1975年,執導的驚悚片《過客》獲得第2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1982年,自編自導的愛情片《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獲得第3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1989年,與其他11位導演聯合執導紀錄片《意大利十二導演與十二城市》。1995年,獲得第6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2004年,執導情色片《愛神》 。2007年7月30日,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羅馬家中逝世,享年94歲 。

目錄

1早年經歷

2演藝經歷

3個人生活

4主要作品

5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35年,在波隆那大學取得經濟學學位之後,他開始為費拉拉地方報紙《Il Corriere Padano》寫作,成為電影記者。

1940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搬至羅馬,為雜誌《電影》工作。該雜誌是官方法西斯主義的電影刊物,由貝尼托·墨索里尼的兒子Vittorio主編。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數月之後就被開除。之後,他進入羅馬電影實驗中心去學習電影技術[12] 。

演藝經歷

1942年,與羅伯托·羅西里尼合作編寫戰爭片《一個航空員的歸來》的劇本。同年,在由恩里科·富爾基尼奧尼執導的劇情片《I due Foscari》中擔任助理導演 。

1943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去法國協助馬賽爾·卡爾內拍攝恐怖片《夜來惡魔》。同年,獨立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波河的人們》,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該片講述了在波河貧窮漁夫的故事[1]

1950年,執導由馬西莫·吉洛提主演的愛情犯罪片《愛情編年史》[2]。1953年,執導犯罪片《失敗者》,該片講述了在不同國家(法國、意大利與英國)所發生的青少年犯罪系列故事;同年,執導由伊凡.德斯尼娜單莉.葛蘭合作主演的喜劇片《不戴茶花的茶花女》,該片描述了一個年輕的電影明星與她墮落的故事。

1955年,自編自導由瓦倫蒂娜·格特斯加布里埃爾·費澤蒂共同主演的愛情片《女朋友》。1957年,執導劇情片《公路之王》,該片講述了一個工廠的工人和他的女兒的故事[3]

1960年,自編自導由加布里埃爾·費澤蒂莫尼卡·維蒂蕾雅·馬薩利聯合主演的懸疑片《奇遇》,該片獲得第1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61年,自編自導由馬塞洛·馬斯楚安尼讓娜·莫羅合作主演的愛情片《夜》,該片講述了在米蘭的一對夫妻的故事[4]

1962年,執導劇情片《蝕》,該片獲得第1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196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彩色電影《紅色沙漠》,該片獲得第2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5]

1966年,執導由大衛·漢明斯凡妮莎·蕾格烈芙合作主演的劇情片《春光乍現》,該片獲得第2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而他也因此憑藉該片獲得第3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6]

1970年,自編自導由馬克·弗雷切特達莉婭·斯普萊林共同主演的劇情片《扎布里斯基角》[7] 。1972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邀請,訪問中國;同年,執導紀錄片《中國》,該片被中國當局以"反華"與"反共"為理由嚴厲譴責,此事是由江青主持,真實目的是要打倒當時主持工作的周總理(周恩來批准了安東尼奧尼的拍攝)[8]

1975年,執導由傑克·尼科爾森瑪利亞·施奈德合作主演的驚悚片《過客》,該片獲得第2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9] 。1980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執導改編自尚·科克托故事《雙頭鷹之死》的愛情片《奧伯瓦爾德的秘密》,該片先用電視攝影機拍攝,再轉成膠捲,由莫妮卡·維蒂主演[10]

1982年,自編自導由托馬斯·米蘭娜拉·溫德爾合作主演的愛情片《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該片獲得第3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1] 。1989年,與其他11位導演聯合執導紀錄片《意大利十二導演與十二城市》。

1995年,與維姆·文德斯合作執導改編自小說集《泰伯河上的保齡球道》的情色片《雲上的日子》,該片由約翰·馬爾科維奇伊蓮娜·雅各布共同主演,獲得第5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同年,獲得第6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2]

2004年,與王家衛史蒂文·索德伯格聯合執導以三段式"愛和性"為主題的情色片《愛神》[13] 。11月25日,紀錄片《中國》在中國北京第一次放映,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一個紀念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貢獻的影展之中。

個人生活

1985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中風,讓他半身癱瘓,無法言語。2007年7月30日,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羅馬家中逝世,享年94歲[14]

主要作品

折演電影作品

  • 2004年 《愛神》
  • 1995年 《雲上的日子》
  • 1989年 《意大利十二導演與十二城市》
  • 1982年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 1981年 《奧伯瓦爾德的秘密》
  • 1975年 《過客》
  • 1975年 《職業:記者》
  • 1972年 《中國》
  • 1970年 《扎布里斯基角》
  • 1966年 《放大》
  • 1965年 《女人的三副面孔》
  • 1964年 《紅色沙漠》
  • 1962年 《蝕》
  • 1961年 《夜》
  • 1960年 《奇遇》
  • 1957年 《公路之王》
  • 1957年 《喊叫》
  • 1955年 《女朋友》
  • 1953年 《城市裡的愛情》
  • 1953年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 1953年 《失敗者》
  • 1950年 《愛情編年史》
  • 1947年 《悲慘的追逐》
  • 1943年 《波谷的人們》
  • 1942年 《一個航空員的歸來》

編劇電影作品

  • 2004年 《愛神》
  • 1995年 《雲上的日子》
  • 1983年 《Ritorno a Lisca Bianca》
  • 1982年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 1975年 《過客》
  • 1972年 《中國》
  • 1970年 《扎布里斯基角》
  • 1966年 《放大》
  • 1964年 《紅色沙漠》
  • 1962年 《蝕》
  • 1961年 《夜》
  • 1960年 《奇遇》
  • 1957年 《喊叫》
  • 1955年 《女朋友》
  • 1953年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 1953年 《都市愛情》
  • 1953年 《失敗者》
  • 1952年 《白酋長》
  • 1950年 《愛情編年史》
  • 1950年 《Funivia del faloria, La》
  • 1949年 《Lies of Love》
  • 1949年 《Seven Reeds, One Suit》
  • 1949年 《Superstitions》
  • 1947年 《悲慘的追逐》
  • 1943年 《波谷的人們》
  • 1942年 《一個航空員的歸來》

剪輯電影作品

  • 1995年 《雲上的日子》
  • 1983年 《Ritorno a Lisca Bianca》
  • 1982年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 1975年 《過客》
  • 1970年 《扎布里斯基角》
  • 1950年 《愛情編年史》

獲獎記錄

視頻欣賞

放大 安東尼奧尼大師佳作
雲上的日子 威尼斯電影節費比西獎

奧斯卡金像獎

▪ 1995 第67屆 榮譽獎[12] (獲獎)

▪ 1967 第39屆 最佳原創劇本獎 《放大》 (提名)

▪ 1967 第39屆 最佳導演獎 《放大》 (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82 第35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獲獎)

▪ 1982 第35屆 35周年獎 《一個女人身份的證明》 (提名)

▪ 1975 第28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過客》 (提名)

▪ 1967 第20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放大》 (獲獎)

▪ 1962 第15屆 評審團特別獎 《蝕》 (獲獎)

▪ 1962 第15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蝕》 (提名)

▪ 1960 第13屆 評審團獎 《奇遇》 (獲獎)

▪ 1960 第13屆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奇遇》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1998 第55屆 皮埃特羅.比安奇獎 (獲獎)

▪ 1995 第52屆 費比西獎 《雲上的日子》 (獲獎)

▪ 1983 第40屆 終身成就金獅獎 (獲獎)

▪ 1980 第37屆 意大利演藝協會獎 《奧伯瓦爾德的秘密》 (獲獎)

▪ 1964 第29屆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紅色沙漠》 (獲獎)

▪ 1964 第29屆 費比西獎[12] 《紅色沙漠》 (獲獎)

▪ 1955 第20屆 銀獅獎-最佳影片獎 《女朋友》 (獲獎)

▪ 1955 第20屆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女朋友》 (提名 )

柏林國際電影節

視頻欣賞

蝕 現代愛情三部曲終章

▪ 1961 第11屆 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夜》 (獲獎)

▪ 1961 第11屆 費比西獎 《夜》 (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7 第10屆 大獎 《喊叫》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1968 第21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放大》 (提名)

▪ 1961 第14屆 電影獎-最佳電影獎 《奇遇》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1993 第6屆 終生成就獎 (獲獎)

意大利大衛獎

▪ 1976 第20屆 盧奇諾·維斯康蒂獎 (獲獎)

▪ 1961 第5屆 最佳導演獎 (獲獎)

人物評價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所執導的影片善於表現現代化社會題材,對話簡潔,寓深意於畫面之中 (中國新聞網評)。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電影當中循環的主題之一,就是忍受倦怠的主角們的生活除了聲色之娛的滿足或物質財富的追求之外,皆空虛且毫無目標。他的電影傾向於省略情節與對話,且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徘徊特定的境景,在他的電影風格中開發了色彩為重要的表現元素。他簡約風格與無目的的角色並不被所有的評論者所欣賞 (搜狐娛樂評)。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比起其他導演,他更能鼓勵電影工作者去探索簡約風格且開放結局的敘事方式" (大衛·鮑得威爾評)。他的攝影機放置在中景遠比特寫多,頻繁地緩慢移動,鏡頭容許藉由著剪接以延長連續性。如此一來每個畫面會更複雜,比一般較小環境被構築的那種風格,能夠乘載更多的資訊[15](弗吉尼亞·萊特·魏克斯曼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