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天马飞弹

天马飞弹
图片来自ettoday

天马飞弹(Tien Ma 1, Sky Horse),是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以“天马计划”为代号研发的中程弹道飞弹,由于天马飞弹的存在尚未被中华民国政府证实,且是否能使用还很难讲,因此被部分军事迷称为“绝迹的弹道飞弹”

目录

发展历史

天马计画的进行时间迟于青锋飞弹[1] ,不早于1970年代晚期;该计画试图打造比青锋飞弹更大的陆射弹道飞弹,该计画缘起有两种说法:

  1. 为1980年代启动,后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受到美国政府压力在1982年6月被迫中止计划。
  2. 计划开始于1993年,为因应台湾的防御打造一种短程、地对地,固体燃料推进的飞弹,不久后因为技术问题而被取消。但不久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胁开始升级,1996年重新启动该计画。由于天马使用的技术是过时的,最终2000年后该计画永久放弃。

从天马飞弹的传言出现起,长期该计画仅存在于传言中,直到1999年中山科学研究院30周年院庆时,天马计画的存在及概念模型首度曝光。就中科院的解说,天马计画为1980年初实施,以青锋飞弹为基础,进行脱节机构关键性技术开发,以及脱节后第二节火箭空中点火的研究,均获得初步验证成功……随后因国防政策调整,计画叫停;台湾探空火箭计画执行初期也有退休中科院工程师回忆天马计画最初使用青锋飞弹改装的探空火箭测试双节式弹体结构可行性及空中点火实验。天马计画研发的飞弹使用了双节结构,第二节为青锋飞弹设计改良之固态火箭为当前可信史实。天马计画研发的性能,詹氏年鉴判断射程为950公里,但是张宪义认为该计画是研发中程弹道飞弹,而中程弹道飞弹的射程不应低于1000公里。

天马计画的终止时间,除了中科院说词,参与天弓一型飞弹研发的陈传镐自传中提到在民国71年(1982年)飞弹所的15亿新台币研发预算中,天弓仅分到3亿,其馀为天马计画进行经费,然而在民国71年2月25日时已经向上层报告停止天马计画,使得原先不足的天弓计画预算得到额外支持足以全力运作。担任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后叛逃美国的的张宪义同样也提到天马计划“被迫中止”。当前已知中止研发时间均为1982年,黄孝宗撰写回忆录时揭露他担任中科院代院长时将杨景槱博士主持的天马计画中止,在该计画结束后团队于1983年改组为天剑计画室,将研制能量转移至空对空飞弹领域。

就张宪义的见解,美方忧虑的不单是飞弹本体的性能,而是飞弹可以有搭载核武器的能力。

天马飞弹计划停摆后,就有来源不明的说法声称当时研发试制品并未销毁,但保留的试制品缺乏经费维护。这批试制品在2001年时有媒体声称保有数量为12枚,藏匿在台湾中央山脉内的发射阵地,目前可能处于待发状态 。但詹氏年鉴杂志在2002年的新闻中则认为中华民国国军已经没有任何的天马飞弹存在。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青锋飞弹,风传媒